2016年05月30日17:44 新浪财经

  供给侧改革不可新瓶装旧药

  久银控股李安民

  一段时间来,供给侧名字时髦甚上,人人以谈供给侧改革为荣。本人认真研读了供给侧的真实内含,其实供给侧改革的本质就是“三去一降一补”,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机构,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老生常谈。经查阅,早在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1996年3月李鹏总理在八届四次会议上作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 告》,在2010年远景规划部分,提出了应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推动经济结构的变化。 20年以后的2015年10月, 这种方式,被冠以新的名字:供给侧改革。本人认为,其主要背景与内容和当时大同小异。

  为什么我们讲了20年,今天还在谈同一问题?这是因为今天遇到了20年前同样的问题,遇到了绕不过的坎。1997年下半年开始,社会商品出现全面的过剩,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GDP增速从1996年的9.6%下降到1998年的7.2%,加之1998年发生特大洪涝灾害,部分电厂的负荷率不足30%,导致煤炭需求下滑,煤炭行业供需失衡问题凸显,产能严重过剩。经过3年整治,行业开始好转。但是,不久死灰复燃,直至今天庞大的产能。虽然10多年间,国家出台文件不断,可是效果甚微,以致15年后的今天,我们煤炭行业又成为改革的主战场。这个过剩现象甚至蔓延到了钢铁、水泥甚至部分新兴战略性行业,过剩程度比20年前更加艰巨。

  20年期间,为什么我们还没有解决同一问题?是因为传统煤炭等行业仍有市场需求;是因为我们的增长方式没有发生根本转变;是因为我们没有执行好落实好有关的政策,只说不练。甚至可以说,我们的认识和思维仍没有解放,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措施和思路出现了问题。

  还能用传统的思路解决老问题吗?据相关资料,在90年代煤炭去产能过程中,为化解煤炭行业的债务问题,国家积极推进煤炭企业债转股、兼并重组和对资源枯竭矿井实施关闭破产。到2001年底,国家正式批准了65个煤矿关闭破产项目,核销银行贷款和资产管理公司债权87亿元,国务院正式批准51户煤炭企业债转股,转股额575亿元。通过实施债转股,国有重点煤矿资产负债率将下降到45%左右,每年减少利息支出约40亿元。对于部分业绩差的企业,则指定由部分效益较好的企业实施兼并重组。通过以上方式,化解了企业的债务。

  毫无疑问,碰到旧问题使用老办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在今天尤其需要调整产业结构背景下,采取上万亿元的债转股方式,只能使他们获得苟延残喘之机。如果我们更采取拉郞配式并购重组,则只会拖垮行业里优秀的企业,不利于结构调整的深化和优化。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当下有利时机,壮士断腕,釜底抽薪,切不可旧法上阵,新瓶装旧药。

责任编辑:戴明 SF006

相关阅读

为何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比低?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和发展。但是从整体来看,即使按照较低的标准,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所占比重也仅有30%左右。而在1980年代的社会调查中,在美国就有66.7%的居民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级”,在瑞典这一比例是75%。

英国脱欧影响欧盟地缘政治格局

大家并没足够重视英国离开欧盟在地缘政治方面所带来的后果。欧盟是每个成员国政府在各个层面相互沟通的平台。这样一个关系网到底有多重要无需赘言。

农村土地流转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农民是想让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的。但是,由于对流转收益的担忧,对土地流转后土地归属的担忧,对土地流转后是否被改变的担忧,以及对经营大户甚至地方政府的不信任,让他们会对土地流转产生思想上本能的抵触。

复原乳真的那么可怕吗?

建议食药监总局尽快组织复原乳监测,加大全国各地复原乳的检查力度。各大企业也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该标注的一定要标注,否则就是欺骗消费者,最终也会被消费者唾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