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9日08:31 综合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胡月晓

  中国货币环境进入“微妙”状态——要么接受货币增速再下台阶,要么降准!就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而言,保持以M2为指标的“流动性”平稳,其重要意义是无庸多言的。问题在于如何保持“适度流动性”,具体而言就是如何保证M2增速在11%-13%的区间稳定运行。由于降准行为的信号意义较强,中国央行对流动性供给方式发生了变化——2015年以存准率调整为主,2016年转变为以基础货币投放为主。但是,在信贷信用货币制度下,当基础货币的增长难以持续时,保持流动性平稳,必然需要降准的配合。

  基础货币变动是货币增长维稳基础

  7月份中国货币增速(M2)大超市场预期,快速回落,但却在央行预期之内。央行在8月5日发布的2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指出,受基数效应影响,7月货币增速将进一步下降,但之后有望逐步回归。从流动性增长源泉的角度,M2增速下滑,实际上是基础货币增长跟不上,货币乘数扩张到尽头的必然结果。2016年7月,中国央行基础货币投放增长仍维持原地踏步状态,仅为0.33%;依靠创新高的货币乘数,才使得流通货币的增长相对稳定。

  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下的货币形成机制,在金融市场化条件,货币政策的松紧变化,严格意义上是指基础货币的变动情况!比如,西方作为反危机手段祭出的QE政策,就是超常规的基础货币投放;实际执行中,由于欧美金融体系受金融危机冲击,经营萎缩导致了货币乘数的收缩,因而其基础货币的超常规投放并没有带来全社会流动性的同步宽松,实际作用看仅是维持了正常而已!当然通过维持流动性正常,达到了避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冲击的目的!简言之,金融危机导致西方货币乘数超常规下降(美国下降一半有余,并且不断下降,导致了QE的不断加码),货币乘数的超常规下降导致了超常规的基础货币投放。本质上西方国家的QE只不过是为维持流动性平稳的“对冲”扩大化手段而已。在正常时期,对流动性的调节,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就可完成,一般冲击通过RRR(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就可实现,QE可算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

  中国基础货币持续下降

  中国仍将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不变。在中国整体资产泡沫、全社会杠杆水平仍居高位的情况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要求货币政策必须稳健。

  在经济低迷情况下,市场对货币宽松加码预期较多;但货币当局一直强调了政策基调的中性稳健,实际行为也着重货币结构的调整,加之货币过分充裕的客观情况,导致市场对货币宽松程度的前景一直存在较大分歧。但笔者仍然坚持货币增速在现水平走稳的判断。

  当前货币增速的维持,主要靠货币乘数的提升。不过,笔者坚持认为中国货币乘数的提升已是强弩之末。2015年9月份起,中国的基础货币增长持续处于收缩之中,是中国基础货币投放自有纪录以来,首次进入收缩状态。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的10个月份,基础货币同比增长有8个月处于负值状态,2个月在接近于0的水平(增速低于1),可谓“原地踏步”。当前广义货币(M2)能得以维持平稳,全靠货币乘数的提高。基础货币下降的同时,货币乘数不断提高,4月份后进入5以上高值,5月份创下5.24的历史高位,6月份为5.16,7月份再创新高,达到5.25。

  货币乘数变动的主要决定因素是RRR,这也是央行影响货币增长和流动性变动的最直接和有效手段,且作用力巨大!在其它因素大致相同背景下,即经济运行环境、金融运行环境、货币经营技术手段变化等因素大致相等,相同RRR水准,因对应着大致相等的货币乘数水平。一般来说,低迷的经济环境还会起到降低货币乘数的作用。

  MLF增加“对冲”外占下降已力不从心

  中国过去货币增长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是外汇占款的持续被动高增长。外汇占款的持续快速增加,源于同期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长期的高“双顺差”格局和人民币升值预期。2014年后,中国外汇储备增长进入拐点,规模变动由正转负。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转变,使得中国国际收支进入了长期的逆差或弱平衡状态。我们看到,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由2014年6月时高点39932.13亿美元,持续下降到了2016年6月的32051.62亿美元;不过,截至目前为止,中国外汇储备的下降主要发生在2014年下半年和2015年,2016年后中国的外储重又进入一个稳定态势,在3.2万亿上下300亿区间波动。在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其它因素基本稳定情况下,外汇储备的变动就决定了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变化。2016年央行外汇储备余额保持了“稳中偏降”的态势,上半年以人民币计下降了12230亿;同期公开市场累计净投放1738亿元;被市场理解为接替外汇占款货币投放主渠道的MLF,2016年上半年累计增加10797亿元,余额扩张近3倍,达262.13%。

  MLF对商业银行来说,也是一种昂贵的基础货币投放获得方式,即使在全球前所未有的低利率背景下,在经历了数次利率下调后,MLF的3月、6月和1年期利率分别为2.75、2.85和3.0,而当前10年国债收益率也仅为2.8,利率倒挂现象严重。当前的MLF规模快速扩张态势恐难延续!公开市场操作是调节货币波动的短期政策工具,对基础货币长期增长有影响的是MLF;显然,央行对MLF增长的节奏把握,是以尽量覆盖外汇占款下降为准。

  “对冲性”的降准随时来

  中国货币乘数的长期运行区间为3.8-4.5,当前5.0以上的水平,之前仅在2006年出现过,当时对应的RRR为8.0。在中国RRR仍居较高水平的情况下,在经济周期的底部阶段,货币乘数的不断提高,显然不是经济行为主体经营活跃度提高的结果,只能是其它因素,通常是RRR率下调的结果。在没有调整RRR的情况下,中国当前货币乘数的提高,或是随金融创新而来的金融多元化发展结果,特别是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发展和货币市场的扩大,使得全社会的信用扩张能力比以往有了显著提高。

  但是,金融发展和金融深化带来的货币乘数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长期演化过程,短期效应不会明显。银行等金融机构资产多元化的发展,客观上也对其维持一定基准超额准备提出了要求,当前的超额储备难以再大幅下降,金融体系的信用扩张能力(即货币乘数扩张)已是强弩之末!中国当前对应货币乘数的异常高位,显然不可持续。

  同时,资本外流+公开市场等其它主动投放力度的不足,导致了目前中国基础货币增长的原地踏步,甚至微下降状态,仍将延续。显然,在中国当前基础货币投放持续收缩的情况下,维持货币增长的平稳,必然要下调RRR。

  笔者认为基础货币负增长,并非货币政策改变能实现。这点,央行自己也承认了——中国央行的最新货币政策报告(2016年2季度)指出:目前宏观环境下,货币当局扩大负债不具可操作性。为保持广义货币增速相对平稳,中国或将很快下调RRR,以维持货币乘数高位。笔者再次强调,RRR下调仅是“对冲性”的操作,并非表示货币政策转向。(来源:FT中文网)

责任编辑:刘金磊 SF113

相关阅读

“控地王”措施将在三季度落地

从热点城市土地市场政策走向来看,既然有“地王”频现的现象,市场也会因此存在系统性的风险,那么,三季度也势必会有相对应的“控地王”的措施,以防止市场出现系统性的风险。

房地产信贷飙升的三大主因

日本当年的房地产泡沫经济导致经济衰退25年之久,至今还没有走出衰退泥潭。美国运用房地产结合金融来推动本国经济,结果酿成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的教训给我们一个启示:只有实体经济的稳定才是经济繁荣的定海神针。

当中国走出去遭遇日本走出去

中国“走出去”海外投资,遇上日本海外投资,将是一场长期的鏖战,不但需要企业自身努力从多角度寻求突破口,同样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援与协助。

金融体系已成为最大土地储备者

聆听“历史深处的马蹄声”,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超级资产沸腾的年代,非理性繁荣的狂飙隐忧深重,有些已经破灭,有些还在发酵。重温当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路径和发生机理,我们才能对非理性繁荣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