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中国经济规模最慢到2025年会超过美国

2015年04月20日 02:19  国际金融报 微博 收藏本文     

  林毅夫:关注最重要的世界经济现象

  本报记者 唐逸如

  “中国将毫无疑问地变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体,发生在中国的经济现象会是最重要的世界经济现象。”林毅夫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发展条件与发展中国家较为类似。这意味着中国的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借鉴意义也比发达国家要高很多。“如果中国的理论,能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他们的现代化,这样的理论当然是引领世界思潮的理论。”

  从世界银行[微博]首席经济学家的职位上卸任之后,林毅夫重新回到了北京大学,担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1994年,林毅夫与易纲、海闻、张维迎等几位从海外归国的经济学者一起在北京大学朗润园创办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而这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前身。

  林毅夫是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首任主任。他聚集了一批海外归国学者,试图发出中国经济学家自己的声音。从此,中国经济学界的一个传奇在这里诞生。易纲、海闻、周其仁、宋国青等对中国经济政策举足轻重的经济学家都曾经或仍旧在这里工作。

  如今,林毅夫重新回到了自己原来的工作岗位。而他关心的依然是中国经济学的发展问题。无论是早年赴美留学,师从诺贝尔奖得主舒尔茨,还是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位海归经济学博士,直到担任首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一直没有停止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问题的思考。

  近日,林毅夫出席复旦[微博]-新大国际论坛时表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经济体,对中国问题的研究,正在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心,相关原创性理论也可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影响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植根于本土的中国经济学家,完全有可能在当前的世界学界评价体系中扭转局面。”林毅夫说。

  继续乐观主义

  即使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最慢到2025年会超过美国。若是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25年中国经济的规模可能是美国的1.5倍或者是更高

  对于中国经济,林毅夫是不折不扣的“乐观主义者”。2012年6月,林毅夫从世行首席经济学家任满回来后,在国内几个公开演讲的场合阐述中国经济还有维持20年8%增长的潜力,在当时引起经济学界的诸多非议。

  在复旦-新大国际论坛的现场,林毅夫一如继往地表示看好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1994年,我判断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会在2015年超过美国。这个论断在去年实现了。”林毅夫说。

  20年前,林毅夫和蔡昉、李周合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一书。在这本著作中,林毅夫预测了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速度和可能达到的规模。他提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会在2015年赶上美国。按当时的汇率计算,中国则会在2030年超过美国。

  同样是在这本书中,林毅夫首次对中国经济的“奇迹”作出了观察。林毅夫在认真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9.7%的增长实绩和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在一个人口众多、底子较薄、处于转型期的国家取得如此成绩在人类经济史上前所未有,堪称“中国奇迹”。

  20年前,中国经济的体量远不如今日之规模。人们热衷于讨论的是“东亚奇迹”,津津乐道于亚洲“四小龙”。20年前,中国经济不仅要面对通货紧缩的阴影,还要解决国企改革、农民工就业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林毅夫们在书中提出“中国奇迹”的概念时,在学界引起的反响更多是质疑。然而20年后再回顾这部著作,其主要观点乃至经济预测几乎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2014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都公布统计结果,认为中国的经济规模按PPP计算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如今,林毅夫再次修正了自己对于中国经济的判断。在复旦-新大国际论坛的现场,林毅夫发表了长达25分钟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中国经济虽然进入新常态,但其增长速度依然是全球最快。

  “我判断,即使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最慢到2025年会超过美国。若是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25年中国经济的规模可能是美国的1.5倍或者是更高。”与20年前的判断相比,林毅夫又将中国经济全面超过美国的时间表提前了5年。

  跳出西方迷思

  发展中国家的理论是总结发达国家的经验,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因此这个理论即使在发达国家适用,拿到发展中国家中也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

  2007年11月,林毅夫接到了来自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布吉尼翁的电话。电话中,这位即将卸任的法国经济学家询问林毅夫是否有兴趣担任下一届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而在一个月后,时任世界银行行长的佐利克访问中国。在访问期间,林毅夫与佐利克进行了一次面谈。

  回忆面谈时的场景,林毅夫只表示“交流得还不错”。但这次面谈对于林毅夫最终出任世行首席经济学家至关重要。2008年1月16日林毅夫接到了佐利克打来的电话,得知他被正式提名为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且是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首席经济学家。

  世界银行是国际上重要的多边发展机构之一,其首席经济学家的工作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贫困、寻找走向繁荣之路。在林毅夫到来前,担任世行首席经济学家的都是世界级经济学家,但世行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减少贫困方面取得的成绩却相当有限。

  2008年6月,在参加完北大[微博]毕业典礼后,林毅夫欣然前往世行就职。

  在世行的日子里,林毅夫没有休过一天假,几乎所有时间都被各种出访占据着。四年间,林毅夫走访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足迹遍布非洲、拉丁美洲、南亚等地的多个发展中国家。

  在“行万里路”的同时,林毅夫也在孜孜不倦地思考着。这一次,他将自己的研究对象从中国扩大到世界范围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林毅夫说,其实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分子都希望自己的国家现代化,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和发达国家处于平等的地位。但为什么经过70年的努力,只有少数发展中国家成功了,其他普遍失败呢?

  经过研究,林毅夫发现大多数照搬西方理论制定政策的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都失败了。而少数几个成功的国家和经济体,他们推行的往往是被西方主流经济学界认为是错误的经济政策。

  林毅夫举例说明,二战后发展中国家选择用政府主导的方式推进进口替代战略。但大多数推行这个战略的国家,通常有几年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然后经济停滞,危机不断。而上世纪50、60年代,日本开始推行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导向战略,这在当时被认为是错误的政策,却给日本带来了成功。

  通过研究,林毅夫渐渐得出了结论。他认为,经济理论是有适用性的。“发展中国家的理论是总结发达国家的经验,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因此这个理论即使在发达国家是适用,拿到发展中国家中也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林毅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因此,发展中国家若想取得成功,必须真正了解自身面临的问题,以及造成问题的原因、未来发展的机遇。经过这样的一番思考,林毅夫进一步提出了对于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期望。“21世纪很可能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林毅夫在演讲中掷地有声地说道。

  世界经济中心转移

  在世界经济中心的经济学家,尤其是本国经济学家,特别能够掌握社会脉动,所以能解释发生在这个重要国家经济现象背后的道理是什么

  如果观察世界经济学思潮的发展,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引领思潮的经济学家通常与当时的世界经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一直是世界的经济中心。

  而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出现了大量顶尖的经济学家,并一直持续至今。毫无疑问,二战之后,美国主导了世界经济及金融秩序。

  林毅夫认为,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带动着经济学研究中心的变迁。“在世界经济中心的经济学家,尤其是本国经济学家,特别能够掌握社会脉动,解释发生在这个重要国家经济现象背后的道理是什么?因为现象很重要,这个理论就重要了,提出这个理论的经济学家,自然就成为大师级的经济学家”。

  而现在,林毅夫认为这项使命交到了中国经济学家的手里。“中国将毫无疑问地变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体,发生中国的经济现象会是最重要的世界经济现象”。

  林毅夫还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发展条件与发展中国家较为类似。这意味着中国的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借鉴意义也比发达国家要高很多。“如果中国的理论,能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他们的现代化,这样的理论当然是引领世界思潮的理论”。

  为了“求道”,林毅夫自己也一直孜孜不倦地进行着思考。上世纪90年代,林毅夫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遵循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其企业才能具有“自生能力”,经济才能实现最优发展。这成为了他分析中国经济的基本理论框架。

  而在世行工作的四年经历,为他的理论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养分。2011年初林毅夫正式亮出了“新结构经济学”的旗号,并把它视为发展经济学的第三波思潮。

  “新结构经济学”亮相之后,收获了不少好评,但也不乏批评和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林毅夫作为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正在努力向世界贡献来自中国的理论。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外界认为林毅夫是最有可能摘取诺贝尔经济学奖皇冠的中国经济学家。

  对于这一点,林毅夫则显得低调而坦诚。林毅夫老友陈昕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学家获得诺奖的条件还没有成熟,就学术环境而言,我们还缺乏具备国际影响力的经济学学术期刊,诺奖现有的学术评价的标准和体系以及投票机制,也还不利于中国经济学家完整地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些都需要包括中国经济学家在内的方方面面持续不断地努力。

文章关键词: 林毅夫经济规模GDP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方否认用超级计算机模拟核爆炸
  • 体育意甲-国米0-0AC米兰 利物浦足总杯出局
  • 娱乐邓紫棋长沙登台 遭轰“滚出娱乐圈”
  • 财经70城房价上涨城市增至12个 北京止跌上涨
  • 科技胡润慈善榜发布 马云捐180亿居首
  • 博客侯虹斌:心灵鸡汤读多了损害智商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古寺招聘4千人报名:小鲜肉萌妹子齐竞聘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马光远:降准只是止渴 救不了命
  • 管清友:降准来了 降息还会远吗?
  • 周彦武:降准让股市再获4万亿资金
  • 李光斗:新闻的商品化
  • 冉学东:总理要对银行暴利动刀
  • 陶冬:美国通胀初现压力
  • 水皮:今天的万达就是当年的可口可乐
  • 凯恩斯:两融利空不会让股市就此趴下
  • 易宪容:政府希望A股疯牛变慢牛
  • 周天勇:抑制高利贷 拯救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