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直面居民收入分配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1日 14:37  《董事会》

  尽管没有权威数据表明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在日益恶化,但劳动收入占GDP比例逐年下降却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人感觉通过辛勤劳动和工作已经不能达成“小康”生活的梦想,看不起病、上不起学、找不到工作的恐惧始终萦绕在老百姓的心里。收入分配已经成为和谐社会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那么,改革的方向在哪里?如何破解这个难题?这是一个需要迎难而上的系统工程。

  真实而模糊的收入差距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收入差距所形成的鸿沟,当大部分人群仍然在为生存所挣扎的时候,中国已经悄然形成了规模世界第二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已经成为超越美国的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文/本刊记者 郭洪业

  本科毕业已经6年的陈纬纬,最近热心地想利用暑假组织一场同学聚会,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很多同学纷纷表示工作繁忙,实在抽不开身而婉拒了。但私下里陈纬纬了解到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原来自毕业6年以来,同学们各自的处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几位在海关、电信和政府部门工作的同学在繁华的大都市已经有车有房,较好的工作也更多地迎来了爱神的青睐,早早地解决了个人问题。而更多的在民营企业部门工作的同学仍然游荡于茫茫的都市人海中,居无定所,甚至债务缠身,仍然有相当同学无奈地保持独身状态。这种经济生活状况的差距,增加了很多同学的生活挫败感,无形中增加了一道自我封闭的墙。当大家都在为争取更大前途而奋斗时,由于行业和部门的不同,蓦然间就形成了这样的差距,让不少同学很纠结。

  说不清的鸿沟

  收入差距显然不是一个新话题,它伴随着改革开放而走入人们的视线,今天之所以格外受关注,有其自身的背景。由于房价、教育、医疗等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大大增加了普通公民的生活开支,其生活质量及其预期受到严重挤压的情况下,大家已经明显地察觉到财富越发向上层集中,而压力逐层向底层转移,这种巨大的不公平与不公正逐渐成为最能挑动公众情感的社会热点之一。

  但是严肃的研究者们却纷纷表示难以找到定量的数据佐证收入差距越发明显的事实,收入差距俨然成为了这样一个尴尬的伪命题,尽管所有人都意识到导致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按照社科院社会保障室主任张展新的看法,目前判断收入差距的主要依据是基尼系数,但基尼系数计算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一些能够降低收入差距因素在现有的统计体系中没有充分地反映出来,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流动。低收入群体收入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但是这个因素的作用在现有的收入统计中很可能被低估。当然,一些扩大收入不平等的因素也难以准确估算。这两类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到底怎样?总体的收入不平等是不是明显加大了?这还需要更可靠的统计数据。

  相对而言,普通公民对收入差距的感受则要形象得多。“1%的人是年薪百万,9%的人是年薪20万,90%的人是年薪2~3万。而房价本身却是80%的房子要年薪10万~20万的人才能买得起。”这是一个网友对当前收入状况的看法,认同者甚多。

  不管怎么样,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收入差距所形成的鸿沟,当大部分人群仍然在为生存所挣扎的时候,中国已经悄然形成了规模世界第二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已经成为超越美国的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动辄出现的腐败案件,每每暴露出部分官员的极端奢侈生活,与大多数居民生活压力增大,不敢或者无力消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些无疑在直觉上强化了贫富差距的印象。

  社会阶层固化的风险

  2010年3月,随着北京邮电大学一个年轻博士生命的离去,一份充满了血泪和无奈的遗书在网上疯传:这个世界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我在这里再怎么折腾也激不起半点涟漪。所有的努力都会被既得利益集团踩在脚下,所有的奋斗都面临着举步维艰。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让我最终下了这样的决心……

  越来越多的贫寒子弟难以通过个人奋斗改变命运,是一个冰冷而严酷的话题,这颠覆了国人千年以来的价值传统,成为新时期考验中国社会公平公正的最冷冰冰的试金石。

  一位在南京大学多年打拼后终于评为教授的学者,当听说很多人家的宠物狗每月豢养费用达数千元时,不无悲凉地戏谑自己当教授尚不如有钱人家的一条狗,相对于其他热门专业且生财有道的学者而言,这位心无旁骛地做研究的青壮年学者,面对的是每月5000元的收入,每月2000余元的房贷,一家三口挤在50平米的破旧房子中,其工作情绪和自信心倍受打击。

  知名经济学者邹恒甫对世界各国收入分配的演变深入研究后认为,收入差距的趋势一般很难改变,英国在16世纪以后一直到工业革命前的200多年中,基尼系数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工业革命后基尼系数升高后再次趋于稳定,这种稳定的结构一直保持到现在。其他国家也大抵如此。

  此种观点无疑强烈地支撑了对国内收入差距拉大后贫富阶层逐渐固化趋势的担忧。“富二代”奢侈无度与“穷二代”蜗居等问题已经很现实地摆在了国人面前。温家宝总理曾不无忧心地说,自己已经感受到现在大学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减少了。

  张展新认为,对低收入群体来说,存在贫困的再生产,是其后代可能教育和医疗上不去,存在贫困的代际延续的问题,在城市中如果这个群体庞大的话,肯定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富二代、官二代、穷二代现象,其背后分别隐喻的权利、财富与贫困的“世袭”,已经严重考验中国的社会公平与秩序。

  社会阶层的固化风险,让很多青年遭遇奋斗的迷惘,大批渴望城市生活的农村精英,实实在在地面临着可能成为“房奴”的威胁与恐惧,这种由农民转变成城市贫民的风险,对众多常年奋斗在城市的农村精英而言是一种莫大的讽刺,2010年春节以后,逃离北上广的声音让众多的白领产生动摇。

  中产阶级的非典型成长路

  房地产市场的数度癫狂、汽车时代的骤然来临,都让人感到生活压力巨大的普通人惊呼看不懂。

  对于中国中产阶级的概念与发展状况,很多学者表示难以给出准确的概念。 “我们现在可能没有西方国家经典的中产阶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主,但实际上我们现在不谈中产阶级的概念,还是有一批人有着可观的收入。问题是这一部分人是谁,比如说掌握公共权利和公共资源的人,可能其收入增长得很快,但是他又不报,从记账户上是看不出来的,但是从消费上可以看出这样一点问题,比如房价那么高也有人在买,车的消费量也很高,还有度假旅游等。”张展新说,“我觉得中国的确有一批人的收入增长得很快,但是中国中产阶级的整体模式和西方的中产阶级模式可能不太一样,来源的途径、构成很不一样,这也是需要研究的话题。其收入是怎么来的,是不是技术与管理精英等,这还是一个问号。”

  相当多的公务员和公共部门员工,尽管表面上收入不多,但是实实在在地享受起了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准。张展新说,我认为现在收入透明度太差,统计不上来。有的声称收入很少的,但是实际情况可能并不是这样,我到过一个小城市的专科学校,按理说中国这样一个地方高校收入不是很高的,但是我发现学校教师买车非常普遍,而且车还很不错,如果你问起收入的话,你会觉得他肯定不适合买车。所以,现在关于收入情况的统计到底有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现实,我觉得不是太可靠。

  作为改善未来中国收入结构的主力军中产阶级,其非典型的特征,显然难以承担改善中国未来收入结构的重任。应该说我国的中产阶级确切地说是中等收入阶层,还是有的。而且也是在壮大的,但是问题是说不经典,透明度不够,而且让人琢磨不透。正因为如此,很多严谨的学者甚至否定中产阶级的存在,而代之为中产收入阶层的称呼。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