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8日15:13 新浪综合

  【锐评】郑州不动产中心“发证难”:红利非得靠倒逼?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文昕雨

  “金九银十”,是消费市场上不少商品的成交旺季,为了应对门庭若市的情况,不少商家往往加雇人手、增设窗口,忙得热火朝天却又笑容满面。

  但镜头一换,在河南郑州“客流量”同样庞大的不动产登记中心,却是另一幅景象。据媒体报道,从8月25日郑州正式启动不动产登记以来,至9月21日,郑州仅发出42份不动产权证书和47份抵押证明,却有5174件卷宗积压。而在曝光后的3天内,却能“提速”颁出不动产权证(证明)343本,甚至表态国庆期间不放假。这番“知错就认”“立行立改”的姿态固然值得肯定,但前后迥异的工作效率,也不由得让群众追问:为什么份内该做的、能做的事,非要等到“曝光”才能倒逼?

  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仿佛看到了昔日“人在证途”的影子。有人为办房产证,来回跑了9次,历时55天;有准妈妈4个月内跑社区20趟,仍未办下准生证;有人为办理护照往返北京与家乡六次,共计跑了近三千公里;甚至因为“缺纸”,造成长时间商标注册证无法发放的窘迫……这些看似荒谬却又真实存在的案例,不仅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更引发了国务院“简证放权”的便民大举措。应该说,通过这一两年各地、各部委的改革、改进,“办事难、办证难”的现象大有好转,也正因此,郑州不动产中心的“发证难”,更引起人们的不满。

  应当看到,随着我国物权法的制定与实施,不动产的登记与管理也一直在摸索当中。2015年以来,《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陆续出台,填补了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因此,就这个方面来说,郑州不动产登记出现“肠梗阻”,存在其设立初期对申请量预判不足、业务技能不熟、审核复杂谨慎的客观原因,给予适当的包容和谅解也是必要的。

  然而,这样的包容并不是无限的。从事后更多的信息披露可以看出,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也确实存在政策执行的僵化和部门壁垒的高筑。据媒体披露,从当地国土资源部门设立不动产登记中心一开始,就陷入了与房地产管理部门的掣肘当中:同时要求上交房产证原件,让群众办理业务陷入死循环;不动产登记与房屋交易两套程序各行其是,造成原本就已经繁琐的手续部分重叠。原本意在帮助群众减轻管理与交易负担的政策红利,却在执行中被硬生生变成“秤砣”,结果就是压弯了群众心中的那杆秤。

  实际上,对于不动产的登记与管理,如何消除管理部门之间的政策壁垒,让便民政策顺利落地,在不少地方也有成功探索。比如很多地方采取了“一站式”办公的方式,面对面分享审批材料;而在非“一站式”省份,则权责分明,避免出现“手脚打架”的情况。在2015年下发的《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不动产统一登记与房屋交易管理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表示“为方便群众办事,对于能够通过实时互通共享取得的信息,不得要求群众重复提交”。这此政策与实践,都可以为郑州不动产登记“肠梗阻”提供一剂速效药。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无论跑断腿、磨破嘴的折磨,还是花儿都谢了、头发都白了的等待,究其根本,都是管理部门便民意识匮乏的反映。只有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切除思想中的“惰政”病灶,才能主动作为打通梗阻,积极推进政策落地。

责任编辑:王嘉源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牟其中还能东山再起吗

1940年出生的牟其中今年已经76岁了,按牟其中“十年之内就会重建一套商业体系”的构想,届时牟其中已是80几岁的老人了。这已经是人生的晚年了,一切不再是一个80几岁的老人说了算的时候了。届时,留给牟其中的恐怕只能是“壮志未酬”了。

土地垄断是房价上涨根本原因

面对当前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调控政策宜疏不宜堵。短期内,通过稳增长政策带动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分流地产市场资金是上策。在土地的垄断供应制度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房价长期下降既不可能,也更不应该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

分享经济的产生有四个先决条件

来自人类互助合作天性的分享,要满足一系列条件,才能从小圈子熟人范围内的临时替补性活动,发展成大规模改变生活、商业方式的“分享经济”。关键的一点是,有没有切实可靠的供给,让大规模分享真正变成现实。

经济成功前提就是政府因势利导

随着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所用的各种基础设施也必须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安排也必须不断完善,而一个企业家没有能力来推动基础设施以及法律、金融制度的相应完善,这些必须由政府协调不同的企业家,或是政府自己来提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