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美国次贷危机的警示与机遇 (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8日 06:5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从2005年开始,随着利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低偿付能力的借款人开始无力偿还贷款,违约率随之提高。瑞银(UBS)的研究数据表明,截至2006年底,美国次级按揭市场的还款违约率高达10.5%,是优质按揭市场的7倍。

  比照美国的情况,中国的抵押贷款市场也存在重大风险,美国发生的住房金融危机应该让中国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

  近年来,中国一直保持着低通胀、高增长的经济状态。不过,2005年7月汇改至今,人民币已升值13%,外汇储备连创新高,信贷大幅增加,造成整个市场流动性过剩。由于市场整体流动性过剩,在过去的两年内,房地产市场也十分火暴。2006年以来,中国一直通过行政手段和市场操作,对信贷和资本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效果非常明显。不过,2004年-2006年9月末,上海中资银行个人房屋信贷平均不良率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上升了7倍多,商业性房贷逾期违约率也上升。

  因此,中国应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改变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仅凭贷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征询材料进行判断和决策的做法,从而提高个人房屋信贷资产质量,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监管,减少各种恶意欺诈行为,防止风险贷款产生。

  需客观对待资产证券化

  如果说次级信贷市场大幅提高的违约率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那么其直接引爆的引信则是庞大的按揭信贷证券市场。

  美国华尔街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如果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实际上,在美国资本市场就是这么做的。自1970年美国第一次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过手证券”以来,随着投资银行业务的创新、法律监管环境的完善和机构投资群体的成长,资产证券化市场迅速发展为美国资本市场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截至2006年底,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模就已达到8.6万亿美元,约为同期美国国债市场规模的两倍。

  这次引发危机的按揭证券属于资产证券化的一种细分产品,是金融机构将信贷资产打包,形成资产池后销售给其他机构,以增强其资金利用率并转移资产带来的相应风险。而资产池产生现金流的能力直接影响着证券产品的价值。但是,由于次级按揭本身的高违约风险,由其产生出的次级按揭证券则是易生成,难脱手的。然而,经过投资银行的重新打包组合成为债务抵押凭证(CDO),这类产品最终也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债券评级机构的最高评级,从而得以出售给机构投资者。

  但是,由于贷款违约率的快速上升,次级按揭证券的价值也因其高杠杆比率的影响而急速下降,从而导致持有这些按揭证券的机构面临巨大的损失,引发了此次危机。仅从次债市场的最新报价看,与2007年同期相比,A级以下包括BBB-级的次级贷款平均约亏损80%,目前市价仅为2007年同期的20%;AA级的亏损约50%,AAA级亏损约20%。最差的次级债券BBB-07-1的价格从最高100美元跌到1月最低的13.6美元。

  但是,这次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危机,并不意味着资产证券化的失败。由于资产证券化对发起人来说,可以降低资金成本、改善资本结构,从而有利于资产负债管理,优化财务状况。而对投资者来说,资产证券化则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投资选择,尤其是那些在投资产品上受到诸多限制的机构投资者,有了合规的投资,并可以借此扩大投资规模、使投资产品多样化,从而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所以,资产证券化本身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风险控制是有着其积极作用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