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利空因素不是加息的绝对理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6日 11:31 华夏时报

  本报评论员 商灏

  物价的快速上涨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虽然政府启动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但一季度物价有可能再创新高。如果仅仅根据农业生产的周期性规律来判断,则物价上涨压力或将逐步得以缓解。

  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物价周期性震荡上行,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将成为一种常态。行政性的价格管制措施在短期内固然确有必要,而从长期来看,调控政策既需要“以粮为纲”,也需要注重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功效。于是有判断说,面对不断加大的通胀压力,央行加息的迫切性仍然存在。

  毫无疑问,通胀既然是货币问题,就得用货币及有关货币的政策解决问题。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离不开利率杠杆的使用。中国目前的利率水平相对较低,物价水平相对较高,一些短期存款的实际利率仍为负利率,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加息的压力。

  不过决定利率是否变动的因素有很多。

  我们很难想象决策层会不顾及美联储持续降息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会不顾及加息将加大国际投机资本流入的可能性。反之,若不加息,则只能眼看着物价节节攀升,则政府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胀的目标难以实现。

  但另一方面,在货币政策工具中,价格杠杆和数量杠杆达到的效果有时候是一致的,不一定非要通过利率的调整达到目的。是否较多地运用其他数量调节工具、较少运用利率这个价格工具,这恐怕是决策当局正要做的艰难抉择。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1月份CPI走高,就会发现其历史周期性和必然性。春节是中国民众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节前往往是消费释放最彻底的一段时间。同时,由于民众节前消费中食品类占据相当大比例,而食品在中国CPI权重中占比大,食品价格的上涨必然推动CPI上涨。但是,到了春节后不久,消费一般总会回落,CPI也会相应跟着回落。这种周期循环,连续多年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因此,加息恐怕不应以节前CPI为依据。

  我们还看到,CPI创新高跟恶劣雨雪天气所导致的交通中断、食品生产量下降关系密切。但物资供应的紧张状况是阶段性的、暂时的、局部的,有非常大的偶然性,由此造成的CPI短期上涨似乎也不应作为加息依据。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以粮为纲”,更需要对粮食生产等提供优惠的贷款政策,尽可能地减小种粮农民的融资成本,提高他们扩大粮食生产的动力。

  尤其令人瞩目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更需要央行慎重选择加息工具。冰雪天气的持续恶化、次贷危机的利空频传,还有大量限售股解禁对市场信心的打击,都使市场对于风险的担忧加深,并直接导致了股市的下跌。从5500点开始,上证综指三周内急泻1300多点,最大跌幅已近25%。如此之大的跌幅,即便从全球资本市场发展史来看,也属十分罕见。在此情形下,决策层有责任确保资本市场的稳定,有责任帮助民众重塑信心、有责任施行明智决策激活消费、抵御次债危机的冲击和影响。

  人们始终有些担忧,加息会否引发股市的继续调整,并损伤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