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靠什么 (2)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1日 12:38 中国财经报
日本篇 不断改变立国方针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到集约的转变,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已成为世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为什么日本作为一个经济濒临崩溃的战败国能够迅速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呢? 技术进步方面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且对引进的技术具有严格的要求,首先要符合经济发展水平、国民收入水平、市场需求等基本国情,其次要有利于加快技术装备现代化步伐、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第三要有技术改进和创新的潜力。 除重视技术引进外,日本还致力于前瞻性技术研发,在尖端产品的生产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其中包括微电子、半导体、计算机、工业机器人、超导应用、光纤通信、碳纤维、精密陶瓷、纳米技术、生物工程等等。技术进步为日本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了动力,而巨大的研发投入是重要的物质保障,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政府和企业的研发投入一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上,居发达国家前列。 优化教育和人力资本方面 日本历来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20世纪60年代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促进了中等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在普及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推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20世纪80年代推进教育的个性化、信息化和国际化;20世纪90年代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础上发展研究生教育;近年来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质性发展,并推进高层次远程教育,倡导终身学习。 此外,日本还注重培养多元化的技术人员和科研人才,尤其重视理工科人才培养,并建立企业人才成长评价制度,提升职工的知识水平和训练水平。通过教育的发展,日本全民族文化素养和劳动力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储备了数量大、质量高的劳动资源。 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方面 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载体,日本产业政策经历了“产业合理化——扶植重化学工业——发展创造性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重视环境保护”的调整。 具体来说,在战后经济恢复时期,日本依靠“倾斜生产方式”,政策倾向于支持军工、煤炭、钢铁产业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电力、运输行业的发展;在高速增长时期,日本推行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产业政策,鼓励企业提高重化工业生产能力及其技术装备水平;石油危机以后日本进入稳定的中低速增长时期,转而实施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政策,并从忽视和放任公害转向重视和控制公害,重视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产业政策调整的直接效果是优化了产业结构,并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政府干预方面 日本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干预。 日本政府先后于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确定了“贸易立国”和“科学技术立国”的战略方针,前者具有粗放型经济增长导向,后者具有集约型经济增长导向,二者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贸易立国”方针的指导下,政府实行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配套措施:制定鼓励出口的外汇使用办法,建立降低出口厂商风险的出口准备金制度,允许出口厂商实行特别折旧制度并允许他们结成卡特尔等等。 在“科学技术立国”方针的指导下,政府实行了一系列鼓励技术创新的配套措施: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给予税收优惠或政府补贴支持,对科技创新重点产业和相关企业给予优惠融资,增加对新兴产业和企业的投资等等。 由于政府直接投资通常具有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性质,日本政府的直接干预大多不予采用,而是仅限于审查、认可企业法人的资质,引导和规范企业的发展。 此外,日本政府更多地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促使企业把握产业的发展动向和变化趋势、改善经营、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向集约型部门转移,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