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GDP热得烫手 把握调控时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1日 11:21 21世纪经济报道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数据。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0287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GDP热得“烫手”。

  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3月份同比上涨3.3%,环比下降0.3%),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总体而言,一季度CPI总体增幅(2.7%)依然处于央行所设定的控制区内。

  GDP增长迅猛以及CPI指标过热,单纯数据解读,似乎给人以加息的暗示。一些国外投行、海归型经济学家都做出类似的分析,这些观点大都认为央行会在“5.1”长假之前加息。甚至国家统计局发布会原定时间的推迟、发布会主持人的替换被市场上某种“花边式”思维所捕捉,认为这是“山雨欲来、大事发生”的一个征兆,认为这是央行即将加息的一个信号。

  坦率地说,中国已经出现新奥地利经济学家罗思巴德所说的“资产型通货膨胀”(即资产类价格如

房地产价格非常高),并且,此前一直高速增长的PPI已经逐步传递到CPI上去,使得CPI越来越灼热逼人,从情形的发展上说,的确需要加息予以控制。但是,这不意味着一旦CPI数据部分“过红线”就必须立即加息。加息不仅仅是一种有力的驯服通胀的武器,同时它也是一门跟时间有关的艺术,它需要在一个恰当的时机出现,它不单代表一种控制过热的立场,而且也是一种指向未来的安抚性手段:让所有人的预期都流向理性预期。

  事实上,加息的路径学和减息是不同的。比如一旦央行发现整个经济正在快速堕入通货紧缩之中,物价低靡投资乏力,央行就应该迅速降息,频率越快密度越大,对整个市场的挽救和人气的提升就越强(格林斯潘时代曾有这样的经典场面),而加息的“路径学”大多是温和地遏止,而不是紧急勒马,除非爆发那种非常罕见的奔腾式的通胀,否则不应该采取过密的加息方式。而央行刚刚在3月18日已经加了一次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也显示,虽然经济整体处于过热之中,但有一些数字也显示良性变化,例如固定资产投资的速度开始高位回落(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个百分点),例如信贷逐步放缓。

  此外,从CPI指数构成中最大的参数——粮价来看,回稳之势明显,这意味着CPI指数没有进一步“上突”的充足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央行或许会给自己预留一段观察期,无论是对经济运行指标进一步走势的观察和理解,还是对3月18日的那次加息效果做比较全面的评估。

  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5月份有一个“消费型的长假”。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曾经开玩笑地说,“圣诞,上帝不让加息”,他的意思是,在一个重要的全民消费时间,央行是不应该作出一个紧缩性的举动,这可能会给人们造成心理上不愉快的阴影,让人们忧虑消费结束之后的就业疲软市场清淡,如在消费节假日加息会打消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有帮助的积极因素,使货币调节蒙上“反自然之势”的色彩。

  实际上,从加息程序以及经验上看,央行不大可能会密集地加息。央行自行掌握的权力包括发行(回收)央行票据,以及提高(降低)准备金率等等。实际上,动用准备金率在一些发达国家央行看来是货币政策的“巨斧”,而动用利率则是“小烹”,但这种观念在中国央行倒了个儿:动用利率

汇率是慎重的,而提高准备金率却是“家常活”。

  加息、加息预期对股市的影响是异常微妙的。实际来看,加息构不成对股市的打击。中国股市4月19日的大跌虽然同加息预期有关,但4月20日上证指数狂涨135点,几乎把4月19日的失地全部收复,这证明了中国股市的某种抗跌性。“利空潮涌效应”——传统意义上对股市的利空,如加息或上调准备金,对股市造成的瞬间打击,会诱发场外资金认为这是一个“低价位”进入股市的机会,于是大量如潮水般涌入,造成的结局是股市反而在利空消息下异常强劲——再次显现了。

  相关专题

  2007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

  相关报道

  加强宏观调控严防投资反弹

  社科院蓝皮书:防止投资反弹将成宏观调控重点

  宏观调控如何发力 学界现重大分歧

  社科院提出今年宏观调控三大要点

  什么时候才能不谈宏观调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6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