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宏观调控如何发力 学界现重大分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1日 02:57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谢晓冬 何鹏

  过热、偏快、正常还是高位走稳?伴随着一季度数据的出炉,关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争论又如期而至。昨日在中国社科院举办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春季报告会上,来自各大部委所属研究机构的专家对此分歧重重,各自的政策建议也难于统一。

  经济偏快?高位走稳?

  “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经济运行已处于偏快的区间。防止由偏快转向过热,应该成为接下来宏观调控的中心任务。”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表示。

  他判断的依据是,一季度的GDP增速达到了11.1%,不仅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与全年相比也加快了0.4个百分点。而3月份的CPI也一举迈过3%的警戒线,同比上涨了3.3%。事实上,这也是大多数学者和中国官方的意见。

  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的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尽管一季度的数据有点高,但总体上可以称“高位走稳”。他不认为现在的趋势正面临演化成过热的危险。

  而来自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的研究员张汉亚则更乐观。他认为,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基本平稳。与目前的经济增长率相比,物价水平还太低。他强调,对于经济运行的判断要根据形势及时调整,并不能说11.1%就高了。

  不过在现场也有完全相反的看法,国税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培森明确表示,现在的增长不是偏快,而是过快的。他指出,从各种约束条件来看,

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在10%以内是比较恰当的。如果超过,风险就会加大。而现在已经超过了1.1个百分点。

  稳中微调?加大力度?

  与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相联系,各专家给出的宏观调控药方也各不相同。

  郑新立强调,应继续发挥信贷和土地闸门的作用,同时运用去年新增的提高投资项目准入门槛这一杠杆性工具,三管齐下,谨防经济由偏快走向过热。与此同时,抓住机会促进节能环保设备的升级更新、鼓励企业到海外进行投资、改革收入分配结构提高消费率。

  张立群则表示,要稳中微调。在致力于扩大消费的同时,也要看到资源的约束作用,把握好消费的度。同时要充分关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避免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促进其平稳发展。目前最重要的是进行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建设,夯实经济增长的基础。

  张汉亚则明确表示,对经济增长不要太压。对于投资的控制要通过立法,设定市场准入标准,加强合规性监管力度,而不要通过总量的行政控制,进行“上大压小”。他提出,目前关键是要进行人力资源价格改革和资源价格改革,理顺激励和成本传导关系。

  与上述专家的观点相左,张培森则明确表示,不赞成适度或微调的做法,而是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调控,针对目前能源、环境、流动性过剩等问题,进行“同步和多种手段的有针对性的调控”。

  他还特别强调了税收在其中的作用,并建议进一步降低对一些行业的出口退税,同时考虑开征资源保护税和资源补偿税,并全面推行增值税改革。

相关报道:

    紧缩政策正在逼近 监管层有意挤日益浓重的泡沫

    管理层意见分歧 股市仍有调控压力

     什么时候才能不谈宏观调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