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东南亚海啸波及中国经济 > 正文
 

海啸警醒亚洲应尽快建立制度性巨灾救助体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9日 05:57 第一财经日报

  没有人会预料到这一切。一场里氏8.7级的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迅速波及印尼、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马尔代夫、泰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最新消息显示,海啸所造成的各国死亡人数已经突破5万人,并且,这个数字还没有包括灾后瘟疫将造成的死亡人数。

  灾难彻底摧毁了人们的圣诞余欢。而仅仅在海啸发生的十天前,即12月16日,世界领先的再保险公司之一——瑞士再保险公司发布研究报告指出,2004年全球因自然和人为灾
害造成的罹难人数将超过2.1万人,导致全球经济损失总计约为1050亿美元。报告称,这是继1992年、1999年和2001年后损失金额再次创下的纪录,其中95%的损失来自自然灾害。

  显然,如果该份报告推迟十天发布,那么,其结论将更加“黑色”。

  在八九月份飓风横扫美国、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及大西洋盆地一些地区之后,南亚海啸再次把一个沉重的现实抛出了水面:在人类所创造的财富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累积的同时,这些财富和正在享受这些财富的人们仍然面临着巨大的灾难性不确定事件的严重威胁。

  天灾无可避免,在最大限度地提高灾难预测准确度以降低灾难后果的同时,灾难后的救济就显得至关重要。

  救济途径之一是本国政府启动应急救援机制,动用本国财政资金进行救济。此一途径虽然效率很高,但其缺点在于,巨灾后果有可能超出国家财政的救济能力。

  救济途径之二是政府间的人道主义援助和企业自发的捐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灾难救济的作用。但此一途径的缺点在于,救济的稳定性不够。

  途径之三是通过商业巨灾保险体系获得救济。但因为巨灾在风险分类上属频率极低而强度极高的风险,不属于传统中理想的可保风险,保险公司也由于对巨灾风险缺乏精确的评估能力,不敢贸然提供巨灾保险产品。

  那么,应该如何建立一套合适的、有效率的巨灾保障体系,来减轻诸如本次南亚大海啸般国际性巨灾所造成的惨绝人寰的后果呢?

  也许,正在发生的一件事可以给我们提供某些思路:12月16日,由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印度尼西亚银行、日本银行、韩国银行、马来西亚国民银行、新西兰储备银行、菲律宾中央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泰国银行11家金融机构组成的东亚及太平洋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简称EMEAP)将发行亚洲债券基金第二期。该期基金金额为20亿美元,由各成员储备出资,投资于8个EMEAP成员市场中主权与准主权发行体发行的本币债券。

  更重要的是,该期基金确定了向私人部门开放的原则。根据E-MEAP的设想,泛亚基金和各成员子基金在第一阶段接受EMEAP成员的认购后,将在第二阶段通过上市等方式向其他非EMEAP投资者,包括私人投资者开放。EMEAP成员的初期认购将起到示范和种子投资者的作用,从而顺利实现该期基金从政府项目向市场化产品的过渡。

  循此思路,亚洲各国能否协调成立一类似EMEAP的区域合作组织,由亚洲各国央行以储备出资,共同成立“亚洲巨灾援助基金”?在平常期,该基金由专门的管理委员会负责投资运作,争取获得稳健利润;在巨灾发生后,立即给予救济;在救济后,由各成员国补足基金规模。

  当然,“亚洲巨灾援助基金”的规模及各成员国具体的出资额度及比例等细节问题可以另外讨论。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该基金也可以向普通机构投资者和私人投资者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向市场化产品的过渡。

  既然EMEAP于2002年提出以外汇储备出资建立亚洲债券基金的想法肇始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基金成立的目的也是要帮助“建立起一种能防范金融危机的地区金融体系”,那么,以此次南亚海啸灾难为契机,建立区域灾难互助基金——“亚洲巨灾基金”,当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把此思路进一步拓展,则在联合国的框架下,亦可以成立“联合国巨灾基金”,建立对巨灾的制度性稳定救济途径,从制度上提高人类整体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关专题:

  东南亚海啸波及中国经济

  相关新闻>>
    海啸难挡亚洲经济增长步伐

    本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地震和海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分析家们认为,这场灾难除短期内可能影响受灾国家的旅游业等之外,对经济总体的影响不会很大...[全文]
    全球最大再保险公司专家:海啸导致损失百亿欧元

    全球最大的再保险公司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的风险研究专家伯兹称,南亚遭遇的海啸灾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已逾100亿欧元(合136亿美元),伯兹称,该预估值是基于“直觉”,因为尚未获得可靠数据。该估值没有反映出...[全文]
    亚洲地震和海啸的影响将是长期性的

    袭击印度洋沿海地区的海啸所产生的破坏作用,将延续多年,远远超出人们消除其直接损害所需的时间,在印尼一些地区,海水已进入内陆达7至8英里。农田可能需要数年时间从水灾中完全恢复,而农民要恢复生计,还须更换死亡的牲口...[全文]
    世界银行行长发表声明考虑向遭受海啸灾区贷款

    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昨日就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西海岸发生海啸的灾难事件发表声明称,刚开始掌握此次灾难在整个地区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经济影响的情况。但是,要完全了解这次可怕危机的影响显然还需要一些时间...[全文]
    东南亚旅游市场受海啸影响

    近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事件,对岁末的东南亚旅游市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目前国航已经取消了每周二和周五包机直飞普吉的计划,复航时间尚未确定。有旅行社人士表示,本次事件将给正在回暖的东南亚游带来严重的影响,但春节市场则有待进一步观望...[全文]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海啸新闻 全部灾难救助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