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供孩子读书为何像一场赌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 13:41 红网 | |||||||||||||
12月23日新华社报道,记者通过对吉林、宁夏等地的调查发现,如今在农村一些地区,由于日益昂贵的学杂费,一些家庭因教致贫,背上了沉重负担。一些家长悲凉地说,供孩子读书就像一场赌博,一旦这场赌博以失败告终,对于有的农村家庭而言,有可能要用许多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来还债。 越是贫困的地区,人们越是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教育上。孩子会读书,就像在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教育也是一种投资。要投资,就得算收益账,特别是大投资,更得精打细算。教育“市场化”、“产业化”了,各种收费火箭升天式地上蹿,而农民的收入连续多年徘徊不前。教育投资负担越来越重,风险越来越大,越来越像是一场赌博。 新华社的报道中说,双辽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000多元,而当地高中的“择校费”在6000至8000元不等,再加上学杂费、食宿费等,即使按丰年计算,一般农民家庭不吃不喝也要积攒好几年。一个农家孩子,如果辛辛苦苦读了好多年,花钱无算,一旦考不上大学,不仅大笔投资无法收回,还可能落得“种田不如老子,养猪不如嫂子,打工不如二娃子”,有的连讨老婆都成了“老大难”。这几年,“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大面积快速传播,不能不说与此大有关系。 孩子如果考上了大学,对于许多农民家庭来说,也只是“苦日子刚刚开始”。大学4年五六万元的费用,无异天文数字,全家人就是不吃不喝,也要几十年才能凑够。一时拿不出钱,只得向亲戚好友伸手借。情况往往是,“一人风光,全族遭殃”。一个人考上大学,一个家族都会被拖入贫困的泥淖。而助学贷款等只是“救急”,不能“救难”,许多学生还因此一毕业就面临还债之难。如今工作难找,农家子弟可以利用的社会关系几乎没有,又不可能个个品学兼优,找一份好工作有时比登天还难。加上城市生活成本日益高涨,大学毕业后,要还债,要买房子,要恋爱结婚,对家庭的回报几乎为零,有时还要“倒伸手”。 供孩子读书,从家长的角度说,是为孩子好,是为自己脸上有光。但要说投资,教育是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未来的投资,是提高整个民族整体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最终受益人是整个国家,是整个民族。教育是一种崇高的公益事业,对凡是能够接受教育的人国家都要提供教育,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根本原则(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语),教育这副越来越重的担子有啥理由让老百姓砸锅卖铁、倾家荡产去挑? 赌博最大的特点是投资风险大,而且赢的总是少数人,甚至只是“庄家”。如果供孩子读书越来越像一场“胜负”难料的赌博,那么,家长们还会有“豪赌”的激情和勇气吗?今年9月2日,张保庆在网上回答问题时说,教育部历来是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的。话是好话,但毕竟来得太迟了,在有些人,尤其是这些年从“教育产业化”中尝到甜头的人的心里,教育就是产业,学校就是企业,高收费是理所当然的。 教育公平乃社会公平之本。教育不应当只是“富人的消遣”,更应该是“穷人的富利”。要解决学校经费困难,要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关键是国家首先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要杜绝教育管理系统的贪污挥霍,少些你追我赶造“大学城”之类的事,而不是借口“教育产业化”把沉重的负担转嫁到学生和家长身上,让他们对供孩子读书心生畏惧,甚至丧失信心。 (稿源:红网) (作者:易其洋)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