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广州人住一次院平均花近万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5日 15:06 广州日报大洋网

  “如今看病怎么这么贵?”很多老百姓现在每上一次医院就发一次感慨。近日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城市32%、农村18%的门诊患者认为门诊医疗费用过高且收费不合理;38%的城市住院者和31%的农村住院者对住院费用过高表示明显不满。

  在医疗费用普遍增长的背后,部分医院在收费上的“弹性空间”已是公开的秘密;而
从更深层次而言,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看病贵”的现状?本报记者在广州医疗界进行了深入调查。

  策划:江小川、刘小霓撰文:记者邱瑞贤、黎蘅、唐迎春

  据有关统计结果,广州市民今年二三季度每次看门诊平均都要花100元以上,而每住一次院则平均要花近万元。

  怪现状之一:开药前先问经济能力

  对于很多下岗职工来说,100元不是小数目,9000元的住院费用更是让人咋舌。现在老百姓中流传一句话:“小病不去看,大病找熟人”———因为如果看病不找熟人,随时会被高收费吓破胆;找了熟人,至少对钱用得对不对心里有“谱”。

  不少市民反映,发现医生们开药都有一个“共识”———疗效差不多,价格越高的药,越受到青睐。这是因为,药越贵,公开的、私下的各个环节赚得越多,这是某些医院卖药的基本原则。

  记者的朋友陈先生因为胃病看中医,医生开药前先问一句:“你的经济能力如何?”陈先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随口答了一句:“还可以。”结果,除了几服中药,医生还给开了一堆抗生素,光是抗生素的药费就达200多元,占了总费用的2/3。陈先生说:“我看中医就是为了不想吃西药,谁知不仅逃不过,还要开那么多。”

  怪现状之二:取个鱼骨一律收50元

  据一位医院的内部人士透露,医生做手术,使用吻合器、缝线等耗材都是有回扣的,用得越多,中间商所给的“好处”就越多。比如给哽了鱼骨的病人取鱼骨,如果鱼骨哽在下咽,医院的收费是50元,但如果鱼骨只是哽在咽喉里,那费用则是20元。然而,鱼骨到底是哽在哪里,一般病人自己是无法判断的,收费多少取决于医生出于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据了解,很多医生的一般做法是———管它卡在哪里,一律往多里收。类似的情况很多,一些医生甚至把国产材料当进口材料收费,而医院也难以监管,所以弹性和自由度非常大。

  怪现状之三:检查化验费用总有出入

  目前物价局规定的普通膀胱镜检查是每人次50元,广州某医院的普通膀胱镜检查却收了120元,这是如何做到的?

  原来,物价局规定的CT、磁共振都是每人次多少钱,同一时间做全身两个部位的扫描,只能收一次的项目检查费,另外再加胶片费。但很多医院都会重复收检查费用,或者本来可以一次扫描的,医院今天做一个部位,明天再做一个部位,变相重复收费。

  在一所医院,记者扮作一位胃病患者。医生开出的胃镜检查单收费是265元。记者对照了一下手头上的国家收费标准,发现比国家规定的80元高出了2倍多。一位值班人员告诉记者,她们收费高是因为设备先进,那种80多元的是纤维胃镜,而他们使用的是电子镜。“那你们医院有纤维镜吗?”记者问,“我们只做电子镜。”对方答。

  此外,各种各样的化验同样值得“推敲”,一位病人一星期内做了5次尿检,输血7次每次都要做血检———这些检查在同一个病人身上反复做,按照规定就属重复收费。

  怪现状之四:预计8000元术后变4万

  中山大学一位老教授心脏病发昏迷住院,在广州某医院做心脏介入手术。主治医生说,他们会在老教授的心脏内搭起4个支架,每个大概需要2000多元。但手术结束后,医生却告诉家属,他们为病人用了20多个支架,费用一下子由8000多元上升为4万多。老教授一家又惊又气,将这家医院告上了法院,他们想知道,这4万多元医药费到底是怎么回事?

  全国住一次院平均花掉一年收入

  近日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2003年与1998年相比:

  全国综合医院业务收入增加66.4%;

  综合医院平均每个门诊病人医疗费为108.2元,增加57.5%;

  综合医院平均住院病人医疗费3910.7元,增加76.1%;

  城乡居民平均一次住院费用相当于一个居民一年的总收入。

  据来自广州市卫生局的最新统计,2004年第三季度,广州地区各大医院平均每一出院人次医疗费用为9841元,而2003年同期为9723元,比2003年同期增加了1.21%;平均每一诊疗人次费用为139元,2003年同期为128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了8.59%。

  2004年第二季度广州地区各大医院平均每一出院人次医疗费用为993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3.39%;平均每一门诊诊疗人次医疗费用为134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上升了7.20%。

  医院“市场化”导致高收费

  对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行内人士认为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第一,医院经营的“市场化”。第二,药价过高状况无根本改变。

  第三,医疗收费不合理,在现行医疗收费标准中,体现医护人员劳动力价值的医疗收费仍然偏低。其实政府也不是不知道应该提高医疗劳务收入,而是担心医疗收费提高后,药品价格却不能降下来,造成“两头翘”。

  第四,高技术、高风险催生高消费。全国大中型医院都在不断开展新的检查和治疗手段,而这些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需要高消费支撑。医生不再追求以往贫穷状态下既省钱又实用的医疗技术,而更多地依赖于高科技手段。

  此外,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不排除部分医生为避免惹上麻烦而“低病高就”,采用比较昂贵的检查手段。

  第五,公费医疗推波助澜。就广东而言,公费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及一些单位对医药费用实报实销,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就医费用增加。

  钟南山

  帮医院跳出经商困局

  著名呼吸道疾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指出,目前广州乃至全国的医院都存在这样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医院的领导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经营上,而忽视了医疗质量的提高和医德医风的建设,这恰恰是医生滥开药、收“回扣”、“红包”等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

  钟南山说,眼下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很少,给的钱最多只能维持医院两个月的正常运作。正因如此,不少医院为了生存不得不想尽办法赚钱,最后出现了“国有民营”的局面,即医院是公家的,但却是企业化经营。

  这样一来,不少医院院长就变得“在商言商”,他们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让医院赢利,如何保住职工的饭碗,对提高医疗质量,如何搞好行风建设,如何在市民中开展预防疾病的公益宣传等方面就做得很少,有的医院为了赚钱,甚至不惜乱收费。因此,钟南山呼吁政府应该加大对医疗事业的投入,尤其是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把医院管理者们从“经商”的困局中解放出来,更多地考虑如何为老百姓服务。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医药改革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