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信息产业部、国家专家组成员参加的新闻通气会上传出消息:南京东南大学目前已自主研发成功等离子显示屏技术。据悉,国产PDP技术的最大好处在于将改善日韩技术中存在的生产效率低和良品率低的问题,同时使得等离子屏的生产成本下降1/3,也将带来等离子屏周边电路的简化。
但意外的是,就该技术产业化的问题,大部分国内企业处于观望态度。有关人士接受
记者采访时并认为,该项技术要产业化存在配套材料供应不成熟、专业人才稀缺、长期的市场检验等难以攻克的瓶颈。而与此同时,上海松下等离子显示器有限公司传出消息,第二期生产线将全面启动,韩资企业LG、三星等也在最近在技术领域加大追赶日资企业的步伐,双方对中国PDP市场开始了强势进攻的信号,国内企业在等离子领域面临被动。
研发与产业化脱节
记者获悉,从1999年开始,东南大学就已在国际上进行专利申报,目前已经公开、可获优先保护的专利申请达7项,且有1项专利登陆日美韩三国。
就该技术的产业化问题,国内有关彩电企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持观望态度。TCL有关人士认为,等离子屏属于资金密集型投入,需要庞大的资金,在目前企业看不清等离子和液晶彩电谁会成为未来方向时,企业不会轻易上等离子屏的生产线。而也有企业认为,尽管知道等离子电视会成为一个方向,但实验室出来的技术和市场毕竟有很大的差距,谁也不知道能否通过市场的检验。
记者发现,几大彩电巨头达成的共识是,核心技术需要长时间的耕耘和市场考验,国家没有相关的政策靠企业进行产业化不可能。对此,东南大学教授、信息产业部新型电子元件与材料专家组成员王保平博士认为,目前我国PDP领域研发出现了难以避免的产业与研发脱节的现状。强大的科研和人才队伍不是在企业,而是在大学和研究所。王保平认为,如果研究开发只靠大学研究所来做,是很难实现产业化的,该项目迫切需要的是以强大工业为背景的研发力量。
技术应用有三个瓶颈
昨天,国内一著名彩电企业平板显示项目的负责人一针见血的指出,东南大学目前的技术要进行产业化还有点远。该人士认为,产业化问题与技术成熟问题是相互相承的,同时,产业化的技术成熟和实验室里面的技术成熟不在同一范畴里面。
综合国内企业的意见,目前我国宣布已经攻克的等离子屏的技术产业化还存在不少瓶颈。有关人士指出,等离子产业是一个综合产业,我国在配套材料领域相当薄弱,屏技术出来无法改变这个现状。等离子电视技术主要包括显示屏制造、驱动程序、电源设计、信号转换、软件开发五大领域,其中最为核心的部件是包括显示屏和驱动程序在内的模组,这两个组成部分是要求技术一致的,比如早在2002年11月,国内彩电巨头TCL宣布攻克等离子核心技术之一的等离子显示驱动电路技术,但由于国外巨头在提供屏时不可能兼容TCL的技术,因此该项技术实际上也仅在概念阶段。
同时,有关人士指出,实验室技术的成熟需要长时间的市场检验,如果要一个中国企业连着十年进行耕耘而没有收获,以目前我国企业的实力不可能做到,这必须得依靠国家的政策。加上目前日本、韩国企业在PDP技术已经领先了我国企业相当长一段时间,要全部避开技术壁垒可能性非常小,而PDP专业人才的稀缺,也成为制约我国PDP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因素。
本报记者黄汉英实习记者李捃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