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首次评酒会评出四大白酒,经历半世纪风雨昔日名酒今天雄风依旧
四大名酒1952年新生四大名酒五十年(历史篇)之综述
考查五千年中国文化史,不难发现,自殷商以来,诸多物质文明中,独有酒文化一脉相传了三千年。而新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以1952年全国第一届评酒会评出八大名酒(其中白
酒四种)为导火索,酒业尤其是白酒业获得空前的发展。
距离全国第一届名酒评酒会整整过去了五十周年,当年获得白酒四大名酒的是茅台、汾酒、泸州老窖特曲酒和西凤酒也经历了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今天依旧雄风不倒,其一举一动都在不同的层面上深刻地影响着白酒业的发展方向。
建国首评四大名酒
名酒的地位与社会影响力至今持久不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得益于当年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据健在的当年参加全国第一届评酒会的工作人员回忆,第一届评酒会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并嘱咐一定要认真组织,严格把关,评出好酒。1952年9月,新中国诞生三周年前夕,金秋的北京,中国专卖实业总公司主持的全国第一届评酒会拉开帷幕。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评酒会,全国数以万计的酒厂、公司选送了产品酒样,至评酒会正式开始前,已经筛选确立了酒样103种供会议品评。来自全国的酿造专家、评酒专家和学者从这些酒样中评选出八种国家级名酒,其中白酒四种依次为茅台、汾酒、泸州老窖特曲酒、西凤酒。
此后在1963年、1978年、1983年和1988年,又先后举行了第二、三、四、五届全国评酒会,越来越多的中国名酒从评酒会上诞生,但首届中国四大名白酒始终傲立酒界,茅台、汾酒和泸州老窖特曲蝉联历届中国名酒称号,西凤酒亦当仁不让地拿下了除第三届之外的历次中国名酒桂冠。
四大香型出名酒
在四大名酒外围与公司内部采访时,四大名酒身上透出许多共同的信息,不仅都是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都是曾在1915年由当时的北洋政府选送到美国旧金山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获奖的世界知名白酒。依据企业提供的资料和当年的报章报道,茅台酒获得世界名酒第二名金奖,泸州老窖与山西汾酒均获得一等优胜金质奖章,西凤酒除获得巴拿马博览会银奖外,此前还在1910年获得南洋劝业会展销评奖获得二等奖。
这四大名酒分别成为中国白酒最先确立的四大基本香型的典型代表。贵州茅台酒代表的是酱香型,山西汾酒代表的是清香型,四川泸州老窖代表的是浓香型,而陕西西凤酒则代表着兼香型。
四大名酒既生,四大香型立即在这些企业不断的技术升华中得到进一步的确立和发展,茅台酒的生产标准被定为专门的国家标准,泸州老窖的浓香型酒工艺传播到川内川外大江南北,催生众多的浓香型白酒企业,清香型的汾酒则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最初三年雄踞中国白酒市场第一的宝座,今年的产销量重又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西凤酒独特的香型后来被国家评酒机构专门将其香型单独明确为凤香型。
标准决定品质。
四大名酒五十光芒日盛,除去名酒的光环,最根本的在于其卓尔不群的酒质和工艺,在于其能够在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科学的酿造工艺相结合的同时,敢于大胆扬弃,不断履新。
新世纪新飞跃
“忍看朋辈成新鬼,城头变换酒王旗。”这是对白酒市场现状的精彩描述。市场不以荣誉论英雄,实力决定一切,无论是对于名酒企业,还是对于非名酒企业,竞争的起点都是一样的,四大名酒公司一路走到今天,无不历经了诸种曲折,尽管所遇所为各不相同,但面对未来,有几点认识各家企业依旧惊人地一致。
第一是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一切以市场为中心”的观念在经过深刻的痛苦之后,成为其行动的指南。茅台、泸州老窖、西凤酒、汾酒都在按不同地区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定制产品,都在构建各不相同的适合自己企业行销特点的市场网络,都形成了各自的立体化的产品结构,大都在香型发展上拓展了自己的空间,开发出诸种适合探索消费者口味的不同兼香型白酒。
其次,四家最早从国外载誉归来的中国白酒,不约而同在WTO的语境下重新思考中国白酒走向国际市场的经济课题,实践着各不相同的路数。过去,茅台贵为世界三大蒸馏酒之一,外销量亦远远不能同干邑白兰地、苏格兰威士忌、伏特加等相比,更不必说中国其它白酒。如何把握中国加入WTO时机将中国白酒推向世界,走出在国内的恶性竞争中导致市场总量下降的局面,市场期待名酒企业先行一步。
其三是对于酒文化建设的观念高度一致。无论是茅台、泸州老窖还是西凤酒,都认为品牌文化建设实质上就是给消费者一个接受较高价位的心理依据。在国家酒税政策的调整和酒类生产销售许可证制度的行将出台的背景下,白酒业的洗牌与科技进步成为大势所趋,只有高档产品而不是简单的高价产品才会长久地屹立在酒业之巅,但支持产品价格的只可能是弥足珍贵,在其产品中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与物资消耗和科技创造。所谓“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牌“文化”是凝结在产品中的时间物质积累、工艺成就沉淀的表现,是金钱买不来的价值。四大名酒,将各自的文化发扬光大,既勃兴自己,更光昭千万同行。
本报记者柯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