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敏
7月9日,广州松下空调公司向外界披露了一份统计报告,上面满是各类“凶险”的数字:2002年1-6月,国内空调市场需求总量约为600万台,比去年同期700万台的数字下降了15%;更惊人的是,全行业库存总量——工厂和渠道库存之和——高达1000多万台,创下前所未有的高峰。
尽管曾有厂家对此统计报告提出质疑,但经记者查证,该报告所言与市场行情大致吻合。除需求萎缩和库存高筑的严峻形势之外,时间又是空调行业最大的敌人。众所周知,作为一个季节性产品,空调全年的销售在9月就告结束。
也就是说,可供空调业扳回危局的时间仅有1个来月。
一位市场观察人士分析认为,销量数字的多点少点尚不足以为惧,怕的是库存,如果7月不能消化掉绝大多数的库存,下一年度将难以开局。
“对于多数空调厂家来说,7月可能是个生死关。”他说。
都是天气惹的祸?
陷入如此难堪的境地,对于所有本土厂家应该说有点始料不及。
尽管上年留下500万台的巨量库存,尽管淡季开局有点不顺,但厂家们还是信心飞扬:一方面,大家认定今年必定是炎热之年,而市场一旦在高温刺激下放量上扬,所有矛盾会随之消释;另一方面,受加入世贸组织的利好影响,出口会大幅攀升。
四五月的情形还真有些天遂人愿,先是各地的气温快速爬高,接下来,“五一”长假时的销售超过了预期。由此,空调业到处弥漫着大干快上的热烈景象,这边厢厂家们加班增产,那边厢商家们急忙要货补库。
没想到的是,十几天后天气骤然变脸,全国一片阴雨连绵,而在整个6月,更是空调销售的“悲惨”时节———西北、华南洪灾不断,华北、华东凉爽异常。
尽管各厂家纷纷紧急刹车,但为时已晚。据说,仅厂家为应付销售高峰而预先备货的库存量就高达500万台以上。
由此看来,空调业今年的危局似乎全是天气惹的祸,但这是问题的全部吗?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市场高烧过后的理性回归。”一位业内权威人士说,在他看来,尽管这几年宏观经济层面持续向好,但此大的利好具体于空调消费上,则已经提前预支了:在行业市场连续3年超过20%的高增长之后,由于整体消费面未有本质性的改观,国内市场的总量增长必定放缓。
他进一步解释:“在主要城市市场占有率快速升高后,国内空调消费的主要拉动力是房地产,天气的刺激,毕竟力量有限,空调业对此严重认识不足。”
可能有企业已经隐约意识到国内市场增长乏力的事实,由此转头寄希望于出口,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来,这一块也不容乐观,有关数据显示:尽管今年上半年,空调出口量达到550万台,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8%,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块蛋糕多为外资企业所占———外资出口量达到320万台,占出口总量的58%,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8%,而国内企业的增长仅占10%。
而实际上,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政策限制完全放开的背景之下,由于外资家电企业更深入将制造移师中国,极大地削弱了中国空调业以前出口的最大优势———成本价格差,而在外资的强项———国际渠道上,国内企业并没有明显的改善。
出口受阻实际上也反映了空调企业的另一大问题:成本控制无力。事实上,在此方面,国内企业还大有空间,比如说如何使原材料采购更加透明合理,比如在营销上如何杜绝奢靡之风。
如果几家大厂早在成本上痛下功夫,痛舍利润拉低价格的话,也不会出现今天空调业山头林立(全国多达400多个品牌)的现象。
因此有人一针见血地说:“今年的困境是天灾人祸的必然结果。”
明年空调业大洗牌?
实际上,在7月初,空调厂家曾经心怀侥幸,它们寄希望于天气的好转,确切地说,是寄希望于高温天气在全国范围持续出现,并刺激市场需求的“井喷”。
但很快便彻底失望了:在7月过去的20多天里,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都是凉爽多雨,尽管北京、上海等地也曾有高温出现,但为时短暂,以后无论如何高温,对全年的销量都影响不大了。
现在,几乎所有的空调企业都面对着一大堆的库存而愁眉苦脸———明年注定是难以好过了。但也有业内人士为此欢欣鼓舞,原因是,从空调业长远和整体的视角来看,这未必不是一件大好事。
按这位业内人士的逻辑,这是“祸兮福之所倚”:一方面,恶劣的环境才能锻造真正的强者,而以前在市场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形下,无论是厂家还是商家,其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跑马圈地上,而忽略了“内功”。
另一方面,只有在严酷形势之下,“无形的手”才能尽显调节效果,从目前国内空调品牌过多过杂的状况来看,是到了资源集中的时候了。
另外,尽管价格一路走低,但从空调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其价格仍然存在虚高现象———空调整机利润超过25%,上游原材料更是暴利,这早已是行内公开的秘密———如果有强力拉动,不合理的利润空间就会被削平,造福于消费者。
“明年是大洗牌的一年,是该洗牌的时候了。”有关人士认为。
热力推荐摩托罗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机图片专区,最炫、最酷、最流行!
新浪手机图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载最新图片送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