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普尔:中国债市改革挑战巨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 07:44 中国经济时报 | |||||||||
记者 单羽青 10月28日北京报道 今天,标准普尔在京发布报告指出,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中国债券市场的制度正在发生变化。但要改革目前以政府债券占主导地位、公司债券规模偏小、流动性缺乏的债券市场还面临诸多困难。 据了解,在亚洲,中国目前是仅次于日本和韩国的第三大债券市场,发行的本币债券总额已超过3.5万亿元人民币,但相对而言,中国的债券市场仍不成熟。目前,中国的债券
截至2003年底,中国债券市场的规模是3.59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债约占63%,政府性金融债约占32%,公司债券只占5%。国家开发银行在中国金融债券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其发行的金融债券占中国2003年发行的金融债券总额的90%以上。 报告指出,中国债券市场呈现以下特点:监管过于繁琐,投资者基础相对受限,债券的发行有配额决定,利率水平仍持续由政府决定,不管公司的信用状况如何,公司债券的利率被锁定在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高40%的水平。问题还表现在市场缺乏流动性,很多债券必须持续持有直至赎回。“在这些情况下,中国债券市场不能有效地分配资本或价格风险。” 近几年,中国为改革债券市场采取了许多措施。政府开始放松对资本流动的管制,如实施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提高允许保险投资公司债券的比例,并初步批准如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等国际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以提高市场流动性。同时,面对市场压力,政府已逐步引进了新的债券种类,如三峡公司于2000年发行了中国第一笔浮动利率债券,2001年,中国移 动按市场利率而非政府定价发行债券。债券期限也在逐渐走向多元化,三峡公司最近发行了为期30年的债券,是中国公司债券历史上期限最长的债券,国债的主流期限在三个月到七年不等。证券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债券也已获批。 但是,标准普尔认为,不能低估中国债券市场实施变革的困难。建立一个有效的国内公司债券市场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利率完全自由化以前,中国必须加强银行系统,而改革法律体系和破产法的工作亦任重道远。 同时,建立一个更加全面而良好的信用文化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除非投资者和公司真正理解了投融资过程中的风险与回报,否则他们将总是寄望于得到政府的救助。银行通常对借款人的信息了如指掌,但一般投资者却无法掌握这些资讯,信用评级机构的作用相对落后。 截至2003年底,标普估计中国的不良贷款总额超过8200亿美元。银行贷款占中国信用市场的85%,如果面对一个更加成熟的债券市场的挑战,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会更加审慎。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一个活跃的债券市场会帮助投资者了解市场平谷风险和利率形成的机制,而这样的收益曲线在中国还没有形成。 尽管面临许多困难,但标准普尔预计,中国债券市场仍将持续发生更多的变革。2004年2月,政府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小组来研究公司债券发行中简化审批制度及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流动性的问题。工作组的建议会使债券市场更多地以市场为导向,更少地受政策的驱动。以下领域有望取得进一步突破:允许合格的非国有企业发行公司债券,放宽对公司发行债券的审批限制,放松现行债券利率封顶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