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6日15:24 《理财周刊》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顺丰暴涨凸显监管空白

  贺宛男

  顺丰控股连拉涨停,暴涨背后显示监管必须加强。小鱼吃大鱼的跨界并购一定要从严审核;发行股份注入资产的“老办法”得收收紧;高溢价收购若盈利不达标,商誉减值也得由利益相关方共同承担。

  顺丰控股连拉5个涨停,公司市值遥遥领先而居深市老大,成为近期的头条新闻。截至3月1日,顺丰控股市值2928亿元,超过美的集团(2057亿元)和万科(1993亿元),其实际控制人王卫的身价(292亿元美元)也腾空而起,超过马化腾(262亿元美元)、马云(287亿元美元),离中国首富王健林(315亿美元),仅一步之遥。

  顺丰控股是两市罕见的“超高股价加上超低流通盘比例”的个股。目前公司总股本41.84亿股,而流通股仅1.33亿股,占比仅为3.18%。这对惯于炒作的游资来说,可谓四两拨千斤的极好题材!问题是,这“超高股价加上超低流通盘比例”是怎么来的?

  事情还要从2016年5月31日说起,这一天,原鼎泰新材发布顺丰将借壳上市的预案,到6月30日,股价便从15.16元涨至48元,一个月涨幅高达317%。

  从短期看,顺丰股价大涨,市场带来了炒作热点。可是,从中长期看,至少埋伏着三大隐患:

  首先,在顺丰控股的股权结构中,实际控制人王卫通过明德控股持有64.58%的股权(锁定3年),而其他参与增发的原顺丰股东嘉强顺风、招广投资、元禾顺风、古玉秋创、顺达丰润、顺信丰合等合计持有近30%的股权,按照有关承诺,这30%的股权锁定期为一年。大小非一旦解锁,对顺丰以及整个股市都会带来巨大冲击。而这些或3年、或1年的原顺丰股东增发价才10.76元,面对如今70元的股价,现有的顺丰流通股股东又将如何应对?

  第二,为什么在顺丰完成增发时二级市场股价已在40元上下,而定向增发价仅为10.76元?原因是根据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按照《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及《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等规定执行,即按照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60个交易日或者120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之一定价。而顺丰控股在神不知鬼不觉地提出董事会决议拟借壳鼎泰新材时,其股价也就十几元,增发价当然可按9折价定得很低。

  遗憾的是,即便是春节后颁发了再融资新规,明确定增募集资金必须以发行期首日的市场价定价,证监会还是重申,“购并购重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部分的定价继续执行《重组办法》的相关规定,即按照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60个交易日或者120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之一定价。”

  证监会之所以对募集资金的定增监管从严,而对资产注入的定增放得很宽,我想大概是因为资产注入不涉及“圈钱”。是的,短期看似乎对市场资金无影响,但一年多之后的大小非减持呢?那时抽血可厉害多了。

  其三,借壳前,顺丰控股净资产账面值为133亿元,评估增值至455亿元,因借壳前已向原股东分红15亿元,决定以433亿元收购,这溢价的300亿元便是上市公司的商誉。是的,最近出来的2016年业绩快报显示,购并第一年的盈利预测是达标了,第二、第三年呢?如果不达标,300亿元的商誉定会大幅减值!要知道在美国上市的申通快递,刚刚披露的2016年四季度报表,就因盈利增长不及预期,股价大跌11%,已从去年10月底19.50美元的发行价,跌至如今12.89美元!

  监管空白在哪里?第一,小鱼吃大鱼的跨界并购一定要从严审核;第二,既是收紧定增,发行股份注入资产的“老办法”恐怕也得收收紧;第三,高溢价收购若盈利不达标,不能仅仅补足利润部分,商誉减值也得由利益相关方共同承担。

责任编辑:王琛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