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30日18:49 《钱生钱》

新浪基金曝光台:信披滞后虚假宣传,业绩长期低于同类产品,买基金被坑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新浪帮你曝光他们!

  生活中的消费心理学

  消费也是有学问的,而且是一门大学问。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消费,那么是不是有必要研究一下商家的消费心理学?

  孩子上大学,家长通常都不会拒绝买电脑的要求,接下来买什么电脑通常就是孩子说了算了。在实体店看中了一个售价6500元的电脑,上网搜了一下,某宝最便宜的卖6450元,结果当场就把电脑买了。便宜50块钱,这咋不上网买了?大家都会想,6000多都花了,还差这50块钱?这种心理在生活中很常见,人们一开始受到的刺激越强,对以后的刺激也就越迟钝,心理学上叫“贝勃规律”。比如,本来卖5毛钱的报纸突然涨到5块钱,或汽车票由200元涨到250元,大家都会觉得难以接受,但如果房价涨了100甚至200元,人们却不会觉得涨幅很大。商家常常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来给商品定价,即对高价值的商品采取小差额的定价。比如两台规格性能都一样的电视机,分别定价5788和5699,这种差价基本不会对顾客的购买决定产生影响,而定价5788的商家就在顾客不知不觉间提高了毛利润。

  再比如,老板搬新家时,有一张红木书桌新家没地方放,就送给了小明。小明把书桌喜不自胜地搬进家后,顿时觉得原来那把塑料椅子和书桌放在一起大煞风景,于是没多久就买回来一个皮质转椅来搭配这个书桌,这样心里就舒坦多了。没俩礼拜,小明又花了4000块换了个新书柜,因为这一张书桌,小明把自己家折腾了个底儿朝天。这是一个著名的心理现象,叫“鸟笼效应”,说的是假如送给一个人一只空鸟笼,那么一段时间后,这个人就会为了用这只笼子再买一只鸟,而不是把笼子丢掉,也就是这个人反而被笼子给异化掉了,成了笼子的俘虏。“鸟笼效应”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十大心理之一,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后,自觉不自觉的继续添加更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9月8日凌晨,一年一度的苹果发布会又开始了,库克带着槽点满满的iPhone7亮相。尽管手里的6s还在冒着热气,尽管最近也没有一笔横财入账,但还是有很多人非要追上这股一年一度的苹果热,争先恐后去苹果店门口排队购买最新款。为啥呢?这些人中不乏忠实的果粉为了体验iPhone的新功能,也不乏真土豪就是有钱任性,也不乏手机刚好报废买来江湖救急……不过,在排队购买的人当中也有人是出于这样的心理:身边的人都换了7,我要是不买,以后聚会都不好意思自拍,发微博都不好意思带来源小尾巴,开会时手机都不好意思放桌上……思来想去,不过就是一个月的工资,咬咬牙就买了吧!

  对于一些较容易获得且逐渐形成趋势的产品和服务,大家会感到别人有了,我也得去搞一个,可能这东西并不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没有,就会感觉低人一等。在经济学理论中,这叫做“攀比效应”,是一种赶潮流的欲望。买这个东西的人越多,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越强烈,拥有这种商品的消费者越多,这种商品的内在价值越大。我们在消费时要尽量避免受到他人的影响,选择真正需要且适合自己的,攀比和虚荣又不能当饭吃,何必为了迎合别人而勉强自己。

  很多心理学现象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消费决策,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千万别为了一时的不理智而掉进商家的陷阱和自身的心理陷阱。懂点消费心理学,就可以尽量躲开这些陷阱,把钱用到正地方,发挥最大效用,做到理性消费,坚决不当冤大头。

  不过既然说到了iPhone7,那么咱们就说说怎么买iPhone7最划算吧,下篇文章错过了,相当于错过一部新手机!(文/运帷 图/网络供图)

责任编辑:张彦如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牟其中还能东山再起吗

1940年出生的牟其中今年已经76岁了,按牟其中“十年之内就会重建一套商业体系”的构想,届时牟其中已是80几岁的老人了。这已经是人生的晚年了,一切不再是一个80几岁的老人说了算的时候了。届时,留给牟其中的恐怕只能是“壮志未酬”了。

土地垄断是房价上涨根本原因

面对当前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调控政策宜疏不宜堵。短期内,通过稳增长政策带动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分流地产市场资金是上策。在土地的垄断供应制度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房价长期下降既不可能,也更不应该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

分享经济的产生有四个先决条件

来自人类互助合作天性的分享,要满足一系列条件,才能从小圈子熟人范围内的临时替补性活动,发展成大规模改变生活、商业方式的“分享经济”。关键的一点是,有没有切实可靠的供给,让大规模分享真正变成现实。

经济成功前提就是政府因势利导

随着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所用的各种基础设施也必须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安排也必须不断完善,而一个企业家没有能力来推动基础设施以及法律、金融制度的相应完善,这些必须由政府协调不同的企业家,或是政府自己来提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