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30日18:49 《钱生钱》

新浪基金曝光台:信披滞后虚假宣传,业绩长期低于同类产品,买基金被坑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新浪帮你曝光他们!

  这样理财你就输了!

  理财讲究的是一种理念,理念正确,不管有多少钱,收益率一定会得到保证。只可惜,太多不正确的理财理念被广泛应用,这对大多数人的财富保值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就拿炒股来说,很多人过于依赖一种投资策略,比如有些人的投资习惯建立于刚刚开始炒股或者买基金的时候,由于当时的方法奏效了,就会奉为真理。这些人喜欢一条筋死扛,坚决不止损,还美其名曰“长线投资”,可是有没有过成功呢?有,但却不可能每次都获得成功。在死扛的时间里不但损失了机会成本,还加深了其它偏见。必须承认,中国股市里有各种毛病,不透明是其中一条,但这也不是说,股市里就只有阴谋,你亏钱就一定是有人故意害你。追高被套、抄底被埋,这些结果的背后可能是有人在操纵市场,但更有可能是炒股的人自身在盲动。你为什么买入一只股票?计划持有的时间是多长?有没有设定过止盈和止损线?如果不抛下被害妄想症,可能你永远都无法正视上面那些问题。因为觉得股市里坏人太多,因为觉得股市太欺凌弱小,所以有人总喜欢抱团炒股,哪怕是集体给人家抬轿子,也不要自己独立做分析、看财报、读指标。更有甚者,觉得别人的努力比不上一个“内幕消息”,宁可崇拜批发内幕消息的“股神”,也不愿去好好学一点有用的知识,或者把网上流传的“技术热帖”当做金科玉律,却不肯好好去看一本正儿八经的投资书籍。

  关注广泛对于投资理财来说是好事,有助于投资人理解大局。但注意力分散就不是一回事了。注意力分散,使得投资人对自己投资的项目始终都只能保持浮皮潦草的了解和三分钟的热度。卖了房子炒股,卖了股票炒房,一路狗熊掰棒子,到最后只能说曾经染指的棒子不少,但真正赚到的收益却寥寥。还是那句话,钱是你的,你要对它负责,投到什么项目里,至少要弄清这些项目在做什么。没有一种策略能让大家舒舒服服躺着赚几年钱,从来都是风向转了,策略就得跟着换,如果不跟上,此前的收益就会被填平。

  另外,不要太在意投资理财的阶段性收益。很多投资者收益高时恨不能截图昭示天下,收益回撤时恨不能钻进洞里无人来问。其实仔细看看,真正穿越牛熊的明星基金经理,都是看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在任收益率”,单纯看某一年的年化收益,也许只是在牛市时策略比较激进。就连明星基金经理都不免遭遇收益回撤,又何况普通人呢?

  一般来说,人们都是做熟不做生,以求稳妥,但也有投资者,特别偏爱新的投资品种,而且是越不了解越敢下手。我们不能说这样就不会出个把成功的先行者,但看到更多的却是倒在信息不对称的门槛外的投资者。如果喜欢投资新品种,也无所谓,但得首先确认:1.它的盈利模式是什么?2.这个模式合理吗?3.就算合理,它的实际市场容量有多大?4.主要风险是什么?

  在理财的路上吃一两次亏,以后总有找补的机会,但是因为一时的打击就放弃理财,到最后也真就是无财可理,财不理你。跟自己生气没必要,跟理财生气不值得,就算是e租宝的受害人,也要慢慢重建自己的生活,存钱、买房子、赚收益,抹平过去的创伤。

  最后,我们理财是为了生活,而不是活着为了理财。如果回到家里和家人都只能谈炒股收益、投资回报率,可以想到你和家人是多么无话可谈。长此以往,家庭关系失衡,损失的很可能就是金钱也无法弥补的其它东西了。(文/博闻 图/网络供图)

责任编辑:张彦如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牟其中还能东山再起吗

1940年出生的牟其中今年已经76岁了,按牟其中“十年之内就会重建一套商业体系”的构想,届时牟其中已是80几岁的老人了。这已经是人生的晚年了,一切不再是一个80几岁的老人说了算的时候了。届时,留给牟其中的恐怕只能是“壮志未酬”了。

土地垄断是房价上涨根本原因

面对当前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调控政策宜疏不宜堵。短期内,通过稳增长政策带动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分流地产市场资金是上策。在土地的垄断供应制度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房价长期下降既不可能,也更不应该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

分享经济的产生有四个先决条件

来自人类互助合作天性的分享,要满足一系列条件,才能从小圈子熟人范围内的临时替补性活动,发展成大规模改变生活、商业方式的“分享经济”。关键的一点是,有没有切实可靠的供给,让大规模分享真正变成现实。

经济成功前提就是政府因势利导

随着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所用的各种基础设施也必须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安排也必须不断完善,而一个企业家没有能力来推动基础设施以及法律、金融制度的相应完善,这些必须由政府协调不同的企业家,或是政府自己来提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