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4日13:32 《钱生钱》

  银行如何钱生钱?

  钱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值钱,这是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落实到数字上,就是M2余额越来越高,一年印钞印个100万亿,似乎都不是事儿。我国一年的GDP总量才60多万亿,印的钱都超过GDP了,这可了得!

  其实,货币投放并不是这么回事。现在社会上流通的现金,包括纸币和硬币,其实只有6万亿左右,仅占了广义货币的5%不到,比例很小。其他的部分,其实主要体现在银行系统的数字上,其中的大部分是通过不断存款、贷款的过程创造出来的。下面我们就用沙盘推演一下货币“创造”的过程。

  假设在一个市场上,老百姓手里有10亿人民币的财富,大家平时会把钱存到银行里吃利息,需要用钱的时候再取出来。但银行积累存款后,也不能让这么一大笔钱全都躺在金库里,他们必须把钱贷出去,赚取一个利差。但银行也不能全部都贷出去,他们要留下一部分,来应对平时老百姓的提款要求。应该留多少呢?整个银行系统的人坐在一起商量,经过长时间的估算、验证后发现一个基本比例,这个比例就叫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换句话说就是一笔钱存到银行,银行按比例拿出其中一部分再存到中央银行,剩下的部分可以拿出去贷款。假如存款准备金率是10%,那么银行拉到了10亿的存款,1亿需要存到央行,剩下的9亿可以拿去放贷。

  这笔9亿元的贷款,由银行借给一家A企业,A企业拿到了这笔存款,其中4亿用来支付供应商欠款,剩下5亿暂时还用不到,于是又存进银行。而供应商拿到了4亿元,花掉了5000万从房地产开放商手里买了几套房子,剩下的3.5亿也再次存进了银行。而房地产开发商拿到了5000万,也是把钱存进了银行。

  到这里,我们发现,这一笔9亿元的贷款,又通过各种存款的方式回到了银行手里。银行继续提取10%作为存款准备金存进了央行,剩下的90%,即8.1亿,又拿出去放贷了。

  这一次来贷款的是B公司,情况也差不多,一部分拿去支付各种款项,一部分以活期存款形式存在银行备用。这8.1亿最后也都是以存款形式回到了银行手里。

  银行再一次提取10%准备金,剩下的继续拿来放贷。如此不断的循环:

  第一轮10亿存款,其中9亿放贷;

  第二轮9亿存款,其中8.1亿拿来放贷;

  第三轮8.1亿存款,其中7.29亿拿来放贷;

  ……

  到最后,一轮又一轮存、贷、存、贷,创造出来远远高于10亿元的货币使用量,那么货币到底会达到多少呢?在完美的情况下,总金额是10亿元/10%=100亿元。

  以上是经过简化的例子,而现实中银行的数量、企业的数量要多得多,但本质上的道理是一样的。而公司A、公司B以及供应商,或者其他人可能会将部分现金放在手中,这笔钱就退出循环体系,但这些钱从体量上而言并不会太大,因为大家总是不希望把太多钱放在自家保险柜里,这样就会白白的承受通胀坐等货币贬值了。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脑洞大开,终于知道银行为什么可以躺着赚钱了,为什么银行员工的平均工资最高了,因为同一拨钱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循环吃息差的。以后再也不用为M2余额过多而烦恼了,不过本来M2跟大家也没多大关系,嘿嘿。

  接下来干啥?老老实实赚钱,高高兴兴消费呗。(文/博闻 图/网络供图)

责任编辑:张彦如

相关阅读

英国人民被新首相灌了一碗鸡汤

在昨日的就职演说中,特蕾莎-梅就像一位做夜间广播节目的知心大姐:“作为工人阶级,你有工作,但是没有工作安全感;你有房子,却担心付不起贷款;你可能将就维持生活,却要担心生活成本,以及如何将孩子送到一个好学校去。”

南海的核心问题是“钱”!

菲律宾看准了美国人在南海的战略用意,趁着日本人坐镇仲裁庭,企图能够浑水摸鱼。莆田系的仲裁庭能怎么样?小小寰球,几只苍蝇碰壁,有个卵用?摆在中国面前的问题是,怎样走出经济的L型,国际上才无惧苍蝇。

供给侧改革为何速度那么慢?

改革速度慢主要因为红利未确定,并不是每个人都真信改革能带来红利,改革红利看不见、摸不着,而且改革成本的分担和红利的分享还没有界定清楚。因此产生了改革的激励不相容问题,造成改革难以推进。

三季度可能成为宽松的时间窗口

三季度可能成为宽松时间窗口,未来可能先降准,等cpi在三季度末回落到1.5%附近后可能再降息。在日本新刺激计划、欧英央行承诺投放流动性、美联储加息预期推迟的背景下,全球货币宽松环境大为改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