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4日13:32 《钱生钱》

  财务自由是个伪命题

  原来我们讨论过财务自由这个话题,但现在想来,财务自由应该只是一个概念,而根本就无法实现。为什么这么说?与“财务自由”的理解和期许有关。

  据说财务自由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不问价儿”。比照这个标准,本人已经实现了菜市场财务自由,家乐福财务自由,“不问价儿”也不是多难的事。关键之处在于,你想要的财务自由,到底是在出手买什么的时候,可以不问价儿?

  大部分人的工作都是为了“讨生活”,即为个人或家庭,为供房、养车,为维持一个体面的“成功人士”的生活而工作。若工作没有了,“体面”的生活就会变得“不体面”。大多数人仍在为“钱”而工作,尽管有时老板脸色难看,也只能忍气吞声。如果你可以不必为钱而工作,而是为兴趣而工作,那么你便在通往财务自由的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财务自由这回事,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挣很多很多钱,多到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二是控制和缩减欲望,让所入足以覆盖开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巴望着的财务自由,基本都是前者。这怎么可能实现?也许可以,但通常应该不会出现在我们身边。

  每个人都以为,当我们拼死拼活挣了足够的钱,就可以过成我们自己想要的样子。这话凯恩斯在1928年就说过,他预言,在不惜一切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过去后,人们终将从疯狂的工作中摆脱出来,获得自由。凯恩斯给出的美好年代是2028年,说到时候人们每天只需工作3小时左右,其余时间用来休闲。距凯恩斯的预言还有12年时间,大家是不是很期待?

  不过,数据调查显示,越是收入高的人,越是感到时间不够用。社会中有着更高收入的人,并没有享受更多的闲暇和自由,如果你收入水平较高,生活在经济发达地区,且拥有较高的学历,那么你基本上就只有很小的概率能够摆脱忙碌的状态。为啥这么说?因为这些人更能够感受到时间的经济价值,他们的时间更“值钱”,因此“舍不得浪费”。这就是很多人在追求“财务自由”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财富可能越积累越多,但却离“自由”越来越远。当时间越来越值钱的时候,人们本能的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把时间换成钱,而不是自由。因此,财务自由也就成为了一纸空谈。

  这么说来,财务自由其实是一个伪命题,财务自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自由就是自由,它只属于心智成熟、选择理性的人,与财务状况关系不大。之所以不说“没关系”,是因为一定的经济基础还是必须的,当你为隔夜粮发愁时,确实很难讨论自由的问题。你想要的自由,不是财务能给你的,它最终取决于你的权衡,你的决心以及你的断舍离。

  举个例子,一对投行工作的夫妻,年薪都在七位数摸高八位数,两个同在上海居住工作的人,在上海有四个月不碰面的记录,不是你飞就是我飞。有一次恰好因为各自的谈判都在北京,居然百忙之中在北京的酒店仓促约会了一晚。这样的例子不是胡编的,问问你身边的投行或者四大行的朋友就知道了。

  只有财务自由了,才可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别逗了,财务够了,自由没了的人,有的是。因此,财务自由,只存在于理想社会。

  其实,如果你能通过本职工作赚到足够你日常开销的钱,你就已经财务自由了。(文/运帷 图/网络供图)

责任编辑:张彦如

相关阅读

英国人民被新首相灌了一碗鸡汤

在昨日的就职演说中,特蕾莎-梅就像一位做夜间广播节目的知心大姐:“作为工人阶级,你有工作,但是没有工作安全感;你有房子,却担心付不起贷款;你可能将就维持生活,却要担心生活成本,以及如何将孩子送到一个好学校去。”

南海的核心问题是“钱”!

菲律宾看准了美国人在南海的战略用意,趁着日本人坐镇仲裁庭,企图能够浑水摸鱼。莆田系的仲裁庭能怎么样?小小寰球,几只苍蝇碰壁,有个卵用?摆在中国面前的问题是,怎样走出经济的L型,国际上才无惧苍蝇。

供给侧改革为何速度那么慢?

改革速度慢主要因为红利未确定,并不是每个人都真信改革能带来红利,改革红利看不见、摸不着,而且改革成本的分担和红利的分享还没有界定清楚。因此产生了改革的激励不相容问题,造成改革难以推进。

三季度可能成为宽松的时间窗口

三季度可能成为宽松时间窗口,未来可能先降准,等cpi在三季度末回落到1.5%附近后可能再降息。在日本新刺激计划、欧英央行承诺投放流动性、美联储加息预期推迟的背景下,全球货币宽松环境大为改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