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3日00:59 汇金网

新浪基金曝光台:信披滞后虚假宣传,业绩长期低于同类产品,买基金被坑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新浪帮你曝光他们!

  原标题:反正我是失眠了!黄金多头居然开始反击

  周三(10月12日),截至发稿,现货黄金在低位窄幅震荡,目前交投于1255.75美元/盎司,美元自半年高位小幅回落给金价提供些许支撑,不过整体交投较为清淡,市场都在等待稍晚美联储公布的9月会议记录,以寻找今年是否升息的线索。

  黄金从本周一在1265承压开始,周初两天弱势震荡运行,周二(10月11日)将1265作为强弱分水岭的思路依旧不变,行情的确无法突破1265走反弹。现在行情主要基于非农下探1241回升,导致周初有反弹的可能,这样就比较难跌,周一遇阻非农高点1265,然后到现在为止低点1250美元/盎司一线,就15美金的波动走了两个交易日,行情小震荡下行周一(10月10日)可能还不那么明显,周二盘中从欧盘反弹1262开始,再到美盘反弹1259回落,已经比较明显的小时线级别反弹下跌,按由于波动不大,现在即使看准了这样的规律,对操作来说意义不大,问题主要的集中点是,现在这样下跌能不能一次性跌破1241上周低点,真要一直做空看破低点,又担心二次下探低点回升,毕竟下跌力度这两天都不大,相对来说两天慢跌,多头还是有机会走反弹,1265美元/盎司阻力作用其实并不强,关键就看今晚多头是否反击了!

  对峙来临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4日当周,以对冲基金为主的资产管理机构将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英文缩写COMEX)黄金净多头头寸骤减550万多盎司,反而是以投资银行为主的互换交易商逆势增加200多万盎司黄金净多头头寸,与之针锋相对。

  在纽约原油期货交易所(英文缩写NYMEX)期货市场,对冲基金在10月4日当周大幅增持原油净多头头寸6780万多桶,投资银行则增加4580万多桶原油净空头头寸予以回应。在这轮对峙中,高盛扮演着重要角色。市场传闻高盛旗下机构账户在10月4日当周买入的黄金看涨头寸,约占互换交易商的30%,原油头寸沽空量约占互换交易商的40%。这背后,是双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投资逻辑。

  以黄金市场为例,NuWave基金、元盛资产管理(Winton Capital)等知名对冲基金认为,随着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黄金牛市行情已经终结。高盛则认为,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压力依旧的情况下,黄金依然是最佳的避险资产之一。而在原油市场,双方同样围绕原油供需关系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目前,双方处于僵持阶段。”上述对冲基金经理指出,随着各方不断加大博弈资金,大宗商品市场将迎来一系列剧烈动荡。

  黄金市场新多空对决

  在多位期货经纪商看来,对冲基金之所以抛弃黄金,源于中国“十一”国庆休假期间,美联储官员明确暗示美元将在年内加息。包括NuWave基金、元盛资产管理(Winton Capital)、欧洲双线资本等知名对冲基金,近期都在大幅减持黄金。

  这背后,是对冲基金在押注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脚步日益临近,令金价失去QE资金支撑而不断下跌。尤其是近日市场传闻欧洲央行可能在年底将每月800亿欧元购债规模削减至600亿欧元,令对冲基金倍感兴奋。但令市场颇为惊讶的是,高盛却突然站出来力挺金价。金价一旦每盎司位于1250美元以下,将是战略性买入机会。

  花旗银行分析师Nell Agate表示:起初,市场认为高盛此举主要是基于维护黄金开采商利益的需要。究其原因,当前黄金开采商的开采成本普遍在1200-1300美元/盎司之间,若金价持续下跌,黄金开采商将再度遭遇开采亏损困境,进而拖累向开采商提供巨额开采融资的投资银行面临坏账风险。Nell Agate透露,后来有些对冲基金发现,高盛在近期多份报告里暗示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未必一帆风顺,加之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风险依旧,金价依然是值得投资的避险资产之一。

责任编辑:许孝如 SF185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房地产降温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

在当前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中,房地产可能是极少数安全、稳定且收益率相对较高的资产。而限购政策带来的楼市可预期的降温,极大降低了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

一线城市更应拥抱分享经济

一线大城市的地方政府对于网约车的政策代表了对于分享经济的态度,也是其他地方政府将会采取何种态度和政策的风向标。限车门槛已经不低,勉强可以接受,限车又限人的政策风险是网约车这一分享经济业态的不可承受之重。

滴滴的尴尬背后是政企关系失衡

市场型企业的大量出现意味着税收征缴、统计监测、货币发行等传统上由政府进行的事务也需要作出调整和改革。市场型企业和政府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和配合,最大限度地收获科技革命带来的红利,避免福利损失。

政府为啥不忍心对楼市下狠手

过去几年的经验再次证明,楼市泡沫固然带来种种问题,但离开房地产市场的稳增长也是难上加难。地方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爱恨交加、左右为难的心态,导致它们很难对楼市祭出重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