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尔街过度创新 中国金融理财徘徊国际化(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6日 03:56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斌:我对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基本认识总结为一句话,从实体经济层面看,危机的原因是全球经济的过热和失衡,而我们都在全球化过程当中试错。

  全球经济的失衡,主要可以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来分析,供给方的投入无法支撑过度的消费,因此才出现了危机。

  这次金融市场的动荡对于中国的影响有两个层面。我认为要更多考虑实体经济的层面,这个过程中一些企业会被淘汰,银行也面临几个方面的威胁。第一就是贷款需求下降;另外,企业破产后的包袱甩给银行,银行不良贷款率就要提高。现在是结构调整期,银行业不应该把扩张作为首要工作。总的应该保持一个守势,与此同时就是注重非传统信贷,包括混业等的其他业务。

  美国是外伤,中国是内伤

  《21世纪》:为了避免出现美国金融市场这样的危机,我们应该采取何种对策?中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应该如何吸取这场危机的教训?

  勒晓阳:从美国局部的次贷危机到系统的金融危机,能够掀起这么大的波澜,原因我觉得是“三个过度,一个滞后”,过度创新,过度依赖市场,过度迷信自由经济,监管滞后不及时、不到位。

  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从美国金融危机中我们应当吸取的教训,简单概括为“三个加强”。

  第一个就是要加强创新管理。对于银行业的创新要加强管理,要让创新回到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让创新按照银行本质规律创新。

  二是要加强监管。监管机构在监管技术和手段上都要跟上业务创新,使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步伐一致。

  第三,加强银行外部环境建设。银行外部环境建设首先要加强信用体系的建设,现在有些地方受房市车市逆向波动的影响,出现断供现象,这些贷款人未必是真正的没有还贷能力,其中不少人是信用缺失,对市场风险没有充分的认识,赚钱高兴亏钱赖账。其次,要着力改进经济增长方式,只有经济发展,金融才能发展。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中,出口、投资占的比重过大,消费很弱,要拉动内需,调整出口、投资、需求的比重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第三,要适度放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央行已经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国家相关财经部门也采取了相应措施。当然,视经济和金融情况可能还要调整,适度放宽。

  郭田勇:我们未来要做的是:第一,针对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出现的问题,对国内银行业经营中的风险点进行认真的排查,防止某些领域的信用风险爆发。

  第二,对于金融创新,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还是要推动。因为从银行业未来发展来看,这种高盈利或过多的依靠杠杆的盈利模式难以持续。大家一致判断,未来银行业的盈利很难继续保持2006和2007年这么高的增长速度。银行业得先看到未来的趋势,包括资本市场发展和各方面的利率,这种传统的盈利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要想打开新的有利空间,我们应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所以对创新要持鼓励态度。

  结合美国次贷危机,要认识到两点教训。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