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尔街过度创新 中国金融理财徘徊国际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6日 03:5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金名 实习记者 赵明月

  始于华尔街的美国金融危机,以出人意料的威力迅速波及全球,全世界都在迎战这场百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市场危机。

  中国虽然受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未独善其身。尤其是在金融理财领域,由于许多产品与国际金融市场挂钩,中资银行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告别高速成长的年代,剧烈动荡的国际环境下,中国金融理财业将何去何从?众所周知,理财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但大洋彼岸的金融创新已给金融市场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中国的金融监管如何与金融创新相匹配?中国在银行理财领域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围绕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金融理财,四位来自不同学术背景的专家参与了本次对话。

  全球化试错

  《21世纪》:这次美国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震动非常大,国内金融机构也都在反思危机对自身的影响。那么,这场危机到底会对国内金融机构尤其在银行理财领域产生什么影响?我们是否需要重新反思中国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关系?

  勒晓阳: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在美国,尽管对国内金融机构的影响有限,目前不会引发严重的系统风险,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我国银行的管理、制度建设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对于我们加强银行内控和风险管理是非常好的现实依据。

  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直接的是华尔街破产的金融机构对我们的影响,体现在国内银行持有其债券、衍生产品等所造成的直接损失。

  间接的是对银行资产及贷款安全产生潜在的影响。银行贷款客户经营分成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我们很多企业都是进出口企业,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全球货币流动性的不足,衍生出来这些企业在境外交易伙伴流动资金的紧缺,导致贷款企业的经营状况受到很大影响。从现在开始我们应当监控客户在应收账款方面的变化,从中尽早发现美国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对实体经济所造成的二次、三次等间接影响,预警银行资产潜在风险,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谭雅玲:对于金融风暴还是金融危机的界定,将会影响我们对前景的预测和采取的对策。我觉得从美国金融危机的发展情况和它的前景判断的角度来看,未来到底怎么样很难说。

  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过程中,我们银行产品的开发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包括中国市场、财富状况、社会群体的财富分割程度。

  现阶段,我们的制度不健全,规则不严谨,监管是滞后的,效率是低的。所以我觉得更多的反思,对于中国银行业的稳健及风险规避更有好处,而不是夸夸其谈或泛泛地说我们要国际化和市场化。国际化和市场化必须有国情和基础来支持。

  郭田勇:前段时间有学者说中国金融业的总体情况是谨慎有余而创新不足。但是,如果让我们做一个选择题:谨慎有余而创新不足好,还是创新有余而谨慎不足好?二选一的话,我们觉得还是要谨慎有余,哪怕创新不足一点也好。

  的确,这更有利于我们金融机构的稳健发展。但我们因此就不需要金融创新了吗?恐怕也不能这么说。尽管美国出问题,但其金融业总体运作水平和运作效率比中国高很多。之所以出问题,与它的金融创新过度超前和金融监管存在漏洞有关。金融创新过度超前与华尔街的收入激励机制有关,投资银行家更喜欢获得短期利益。他们设计复杂的金融产品,让外行看不懂,包装得令人眼花缭乱,把风险掩盖,包括评级机构都被它蒙住了,这样他可以卖掉产品从而很大程度地获利。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