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明天更值钱

2015年05月11日 12:11  《理财周刊》  收藏本文     

  文/本刊记者 邢力

  在未来,信用会体现出越来越大的价值。有信用的人将能获得生活、消费、投资上的诸多便利,无信用的人则将左右碰壁,寸步难行。

  早在3000 多年前,古希腊、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历史上都曾有过关于信用交易的记载。我国也从西周时期开始就有了信用交易的记载。《周礼》曰:“凡民之贷者,与其有司辩而授之,以国服为之息。”中国的先贤圣人们更是反复强调信用的重要性。子曰:“民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

  信用制度建设任重道远

  然而可惜的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的信用文化却长期停留在道德说教的层面上,人们习惯将信用看成个人品行修养的反映,一个没信用的人只是会被社会舆论所唾弃,但很少有制度上的硬性约束,更没有把信用和自身的经济利益直接联系起来,这在本质上体现的是传统农耕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之间的差异。

  而经过了30 多年的市场经济改革,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的国人,开始意识到个人信用的重要作用,并且会有意识地去维护个人的信用。

  尽管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即财富”的观念普及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总体上看,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尚不够完善,多以银行信用征信作为主要依据。而社会上人们对于个人信用的重视程度也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

  专家表示,中国的信用体系建设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社会信用关系不够发达。尽管随着近年来信用卡的快速普及尤其是在线支付的大发展,在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养成了信用支付的习惯。但在更广阔的农村地区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现金支付仍是主要形式。

  世界各国的信用支付发展史也证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信用支付的接受度和普及度也会越高。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巨大,导致许多人,尤其是年纪较大的国民,依然不习惯“花明天的钱”。

  二是信用法律制度框架尚待建立和完善。这也是目前阻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最大掣肘。正是由于完善细致的信用立法仍未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步伐受到制约。虽然《征信管理条例》已经在2013 年开始正式实施,但《条例》只规范了以征信活动为主要内容的部分信用行为,仍需要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与之相适应。

  三是高效的失信惩戒机制有待进一步确立。虽然《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刑法》中也有对诈骗等犯罪行为处以刑罚的规定,但仍不足以对社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约束,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问题相当严重。目前刑事犯罪程度的失信行为尚未能得到相应的惩罚,或者惩罚力度不足以震慑失信者,使违约的机会成本过低,而合规守信者的良好行为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鼓励。

  四是各地区各部门在信用信息的互通互联上存在多重障碍。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既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目前涉及多部门和跨行业的信用信息系统,从采集、汇总、分析、评估到查询、披露执行着不同的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披露标准,为全国各部门系统的共享与集中、形成互联互通的信用信息系统设置了技术障碍。

  全面信用立法已经启动

  值得庆幸的是,从2014 年下半年开始,为统筹和协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信用体系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国家发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微博]共同牵头成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目前,十二届全国人大已将信用立法列入立法规划。

  据悉,我国未来将推动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如果一个自然人、法人有多个信用代码,有多个主体标志,其信用信息就很难进行交换共享和整合。根据国务院部署,公安部牵头提出了以身份证号为基础的公民统一代码方案。

  而在推动信用信息共建共享方面,在联席会议框架下,已建立了有25个部门参与的信用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在这个机制下,成立了5个工作小组,分别对信用规章制度、信用评价标准化、信用信息供求不对称、信用信息共享技术和联合惩戒进行研究。

  相信在可预见的将来,信用的价值会越来越大。有信用的人将能获得生活、消费、投资上的诸多便利,无信用的人则将左右碰壁,寸步难行。

文章关键词: 理财投资拍卖银行股市风险价值投资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李克强:开证明“你妈是你妈”是天大笑话
  • 体育小乔丹26+17快船3-1 詹皇绝杀骑士2-2
  • 娱乐赵薇进股市赚29亿 杨幂孙俪孙红雷落空
  • 财经央行年内第二次降息 下调0.25个百分点
  • 科技消息称百度三名总监正接受内部调查
  • 博客性学者方刚:杨贵妃雕像的胸可以摸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4年揽65个证书 毕业仍找不到工作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叶檀:侠之大者为国花外汇
  • 徽湖:央妈降息楼市成最大赢家
  • 冉学东:利率市场化大势底定
  • 易宪容:降息后国内楼市风险降低了吗
  • 姚树洁:本次降息绝无推高房价可能
  • 刘杉:央妈为何扭扭捏捏
  • 齐俊杰:央行降息未必利好股市
  • 龚蕾:央行降息哪些行业受益
  • 张捷:降息是必要和及时的
  • 余丰慧:社保基金错失牛市论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