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生活理财 > 正文
 

近3年已上涨2.6倍 高油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 08:31 《理财周刊》

  提要:油价在最近的3年里上涨了2.6倍,在最近的一周里上涨了7.3%,而今后,上涨的趋势仍很明显。一些地方近期出现的“油荒”让原本感受不到石油危机的人也开始惶惶然了。或许,今天你对高油价时代的来临还不以为然,不过,如果告诉你,因为油价上涨,我们的公共交通可能面临涨价、水价也可能会涨、大米也会受牵连,我们的旅游休闲、经济数字都会受影响,你还会觉得与己无关吗?不断走高的油价将引发交通燃料和液化气价格攀升,带来机票价格上涨,猪肉价格上涨,粮食价格上涨……

  文/本刊记者 李志军

  每天开车上班的萧然越来越关心

国际油价的走势了。

  31岁的萧然在一家外企IT部门工作,月收入7000元左右。他笑称,虽然生活并未因油价上涨受到太多冲击,但每看到油价跳高还是会“心惊”。

  这几天的油价又让萧然大大“心惊”了一次。就在上周,纽商所基准原油价格一路过关斩将,冲破每桶64、65、66美元,并在周五达到66.86美元,盘中曾触及67.10美元,一周涨幅达7.3%。据统计,近3年中,纽商所期货油价一直扶摇直上,目前的油价水平几乎是2002年8月油价的2.6倍,是2004年8月油价的1.6倍。似乎每一个新价格都比上一个价格涨得更不费力。

  油价上涨一直没有停止过。而就在一个月前,国家发改委还刚刚声明“一个高油价时代的到来”。

  7月26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办的“200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曹玉书向现场的记者们说道:“低油价时代在我们可以设想的下一步和近段时期内很难再出现,目前已经进入到一个成品油的高价位时代。”当天,各家媒体几乎用了同一句话来概括他的讲话:中国进入高油价时代。

  “高油价时代”是一个令人紧张而无奈的词语。高油价的“时代”特征,是高企,不断高企。而事实上,到7月底,今年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已调整了5次,仅7月份一个月内,油价就上调了两次。这使得消费者有了这样一种心理预期——油价还会上涨。

  “我现在就担心汽油价格不断上调,对生活各个方面带来的影响。”萧然说。确实,被称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的石油涉及的行业广泛、产业链长,并将通过产业链进一步传导、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也直接影响普通消费者,而不只是车主。

  具体到我们的生活细节中,油价上涨对百姓来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交通燃料和液化气价格不断攀升。因为油价上涨,我们的公共交通可能面临涨价、水价也可能会涨、大米也会受牵连,我们的旅游休闲、经济数字都会受影响。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高油价时代下,我们的生活会是怎么样。

  高油价可能引发通胀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高油价使收入从世界其他部分向石油生产商进行再分配。它把美国消费者和中国投资者手中的收入拿走,高油价引起的收入再分配对全球经济有收缩作用。而让谢国忠更为担心的是,高油价还可能全面引发通货膨胀。

  复旦大学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石磊教授告诉记者,石油价格传导一般有两大途径。石化产业链中的所有产品划分为原材料、工业中间品和消费品三类。根据这一划分,石油价格的一般传导途径可以分为以下两条:

  传导途径一:国际原油价格→国内油气产品价格→原材料购进价格→交通运输业价格、用油工业品价格、居民燃气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EPI)、消费品价格指数(CPI)。

  传导途径二:国际原油价格→国内有机化工产品价格→塑料、橡胶、化纤等工业中间品价格→以塑料、橡胶、化纤等为原料的加工企业产品价格→原材料购进价格、CPI。

  在第一条传导途径的下游,传导相对顺畅,油价的上涨会增加企业和居民的用油成本。除政府调控企业外,其他企业都会向下游进一步转嫁成本,最终导致交通运输和相关行业以及用油工业的产品价格上涨。

  在第二条传导途径上,在上游,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使得原油加工企业(国内主要是中石化与中石油两大集团)的成本提高,它们会通过有机化工产品来向下游顺利转嫁原油涨价成本。在中游,以有机化工产品为原材料的合成材料制造业如化纤制造、塑料制造、橡胶工业等企业的成本会因此而上升,它们是否能向下游企业以及消费者转嫁,取决于产品的市场供求和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也就说,通过价格传导机制,造成了油价上涨对CPI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将首先传递到国内成品油如汽油和化工原材料上;然后,油价上升会导致普遍的能源价格上升,使得依赖能源的生产性企业成本上升,继而导致产品价格上升。这是油价高企影响价格的一种途径。另外,油价上升还直接导致了运输成本上升,使得运输成本占原材料成本比例极高的生产企业成本也逐渐上升,最终体现为CPI的变化。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