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理财加油站_税务 > 燃油税欲出 > 正文
 

燃油税开征提速专家称年内难出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 05:26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昨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国宝透露,“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出台燃油税是必要的,这个问题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此言一出,将已经议论了七年之久的燃油税改革问题再次摆到人们面前。昨日,本地有关人士认为,尽管燃油税提上了议事日程,但今年出台的可能性不大。

  燃油税进入议事日程

  早在1994年,有关部门即正式提出开征燃油税的动议。1997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公路法》,首次提出以“燃油附加费”替代养路费等,拟于1998年1月1日起实施,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决定。此后,每到年底或年初,有关燃油税将出台的说法就会出现在媒体上,但最终养路费照征,燃油税“千呼万唤不出来”。

  昨日,在回答“汽车

燃油税什么时候开征”的问题时,张国宝表示,“这件事情(燃油税)已经议论很久,多数的人都认为应当设置燃油税。但为什么很长时间没有能够出台呢?当时有很多人都认为在原油价格有所回落的时候出台燃油税是最佳时机。但是,我们一直没有等来原油下降的机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出台燃油税是必要的,这个问题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年内会不会出台

  尽管燃油税提上了议事日程,但究竟什么时机出台才比较合适?实际上仍属未知之数。

  省市国税局人士昨日表示,目前还没有看到“燃油税取代养路费”的方案,也不清楚具体实施办法。但“燃油税”一旦开征,肯定将由国税部门负责收取。

  不少人对今年内出台燃油税表示了怀疑:2005年的养路费早已经征收,而且很多车主一次就购买了全年的,也就是说,如果年内开征燃油税,就会涉及到已经征收了“养路费”的退费问题。

  另外,燃油税已经喊了10年了,一直没有出台。专家认为,主要问题还是利益的重新分配问题。油价太高,其实并不是最主要因素。如果上涨的油价和养路费、过路费及过桥费持平的话,车主又怎么会反对呢?问题的关键是税务部门、公路部门的利益分配,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分配,农用车、工程用车问题,部队用车问题等难以协调解决。因此有人士认为,今年出台“燃油税”并执行的可能性不大。记者董天刚

  非常油价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

  下半年国际油价仍将高位运行

  目前,对于今后国际油价的走势众说纷纭,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师牛犁分析认为,今年内国际油价将保持在每桶60美元左右的高位运行。进入9月份,牛犁认为全球石油供求偏紧状况不会得到根本改变,地缘政治风险、恐怖袭击事件、部分产油国罢工等政局动荡以及美国明显多于往年的飓风灾害天气等等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层出不穷。牛犁说,可以初步判断,9月份国际油价突破70美元大关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据新华社中国不会在高油价时

  进行石油储备

  针对是否成立能源部的争议,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国宝昨日明确表示,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目前不会成立能源部。另外,他透露当前国际油价高企,中国政府不会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口石油进行战略储备。“在国际油价高企的背景下采购石油用于储备,显然要冒很大的风险。我们会研究用其他的办法来逐渐增加我们的石油储备。”据披露,2005年我国生产原油预计将达到1.8亿吨。据新华社发改委慎言调价

  “调价并不是简单的问题,需要经过周密的、慎重的思考来作出一个决策”。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针对当前流行的提高国内油价以适应国际油价上涨的论点作出上述表示。他表示,无论是采取提高油价,与国际接轨,还是采取财政补贴的措施,都会表现出高油价对经济的影响。张以出租车行业为例分析认为,如果国内油价调整到与国际接轨的水平,那么将在目前价格的基础上大幅度上涨,出租车必然承受更大压力。如果提高出租车价格,出租车行业将受到打击,出租车司机的收入会减少甚至下岗。如果采取补贴,则补贴额巨大。据京华时报油价

房价高影响居民满意度

  央行昨日公布的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称,今年3季度,城镇居民对当前物价的满意程度降低,未来物价走势预期不乐观。央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为-12.5,较上季降低1.4,其中认为“物价过高,难以忍受”的居民人数占比为25.1%,较上季提高0.8个百分点。报告称,其原因在于“年初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飙升,导致国内煤、电、油、运价格不断上涨,

商品房价格又居高不下(不包括在CPI中),居民对物价感到一定的忧虑”。据新华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