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正文
 

对房奴说不旺季不买房 加息让租房反而更划算(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 11:30 精品购物指南

  理 由1 加息,买房不能承受之重

  不买理由:又一个“噩耗”砸在了购房人头上——银行再度上调利息。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金
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这就意味着购房人要为贷款买房承受更多的血汗钱。据悉此次加息仍然不是终点,今年或者不久的将来仍然会有加息的行动。

  如果按50万元20年商贷计算,加息后,每个月需要交纳的月供比加息前多99元,一年就要多交纳1188元,20年就多交23760元。

  准备买房的各位三思吧,加息只是个开始,未来不确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更多的加息有可能让你沦为“房奴”。

  专家解读:此番加息行动并非是终结动作而只是试水,更多如潮的宏观调控仍然没有露出庐山真面目。在目前这种前途路程仍旧不明朗的情况下,买房的风险自然加大。

  

北京师范大学
房地产
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认为,出于规避利率调整带来风险的考虑,购房者有必要控制消费。如果100平方米的房子够用就不要买150平方米的;如果暂时不需要房子居住,就不要急于买房,这样就可以减缓自身的经济压力。

  理 由2 房东收租入不敷出,租房反而更划算

  不买理由:“以房养房”是很多房东的如意算盘,但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这“以房养房”现在看来更像是给自己上了个枷锁,在“加息”的滚滚大潮中,房租也是一路下跌,要哭的人正是收了租仍然还不上银行贷款的房东们。

  据北京市建委的数据显示,去年北京第四季度的房租水平继续下滑,楼房一居室平均租金只有1200元左右,三居室下滑到1500元左右,房屋租金在持续收到下降气旋两个多年头以来,今年一季度仍然没有抬头的迹象,写字楼和高档公寓是最大的受害者,空置率连续走高的同时,对租金回报回潮的期望仍然演变成了“一头热”的买卖。

  专家解读:北京的投资过热不仅引来了政府新一轮的宏观调控,也使出租市场引入了大规模的房源,供应量的上升使得供大于求,于是租金回报的下跌就成为了必定的事实。6%的租金回报是开发商们对购房人的“保守”承诺,通行的说法是6%刚好高过5.85%的一年期贷款利率,开发商们乐观保守地告之购房人:买房后租出去至少可以与月供打个平手。可以说开发商的账没有算错,但是算得太简单了,忽略了很多重要支出。出租房屋简单的装修和家电家具是必要的投资,而且还要算上必然的“空租期”,这样计算6%的出租回报已然远远不能达到,而且在出租市场一路走低的情况下,6%的理想回报也要大打折扣。思源顾问总经理李国平认为,如果出租回报不能稳定地保持在7%以上的话,“以房养房”是得不偿失的。

  理 由3 京城唱起了“空城记”

  不买理由:京城房事“金玉其外”的表象是各个开发商都奋力宣扬自己的项目销售如何火爆,地产市场显现出一派繁荣之景;“败絮其中”的是房屋空置率已经爬升到了京城历史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在间接上演“空城记”,再恶心的夸大其辞的外表粉饰工作到目前为止也不能起到“遮羞布”的作用了,高达约65%的空置率让开发商们已经不能自圆其说。

  据悉,北京一季度

房价涨幅为17.3%,这数字比北京市建委副主任苗乐如稍早前判断北京房价涨幅应控制在12%以内的合理范围超出了5.3个百分点,于是在4月底最后一个交易工作日,北京市建委罕见地公布了全市截至4月份开发商的真实销售状况:北京期房项目中有10.9万套住宅未售,现房销售的项目中有17815套住宅未签约,共计约12.7万套住宅未售出,期房未售出面积达1541.39万平方米,现房未售出面积达289万平方米,约有65.69%的房源未被售出……

  专家解读:在北京市建委的“法眼”来看,目前北京地产市场呈现出的“新房供应紧张”和“需求强劲”等状况,一方面说明了供应结构的先天不足,另一方面是地产商人为制造紧张情绪,利用隐瞒空置率数字同时急抬房价的手段“放出”一片繁荣的迷雾,进而增加了购房人买房的紧迫感。

  在这种大势下如果一味 “买涨”,最后吃亏的只可能是自己,“一慢二看三通过”的法则同样适用于楼市,按自己的实际能力和需求买房才是正途。

  李鹤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75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