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澳洲怎么买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 13:44 新民周刊 | |||||||||
现在不求大,少买一间房,花园小一些,正是为了将来多值几个钱,表面上少买一间房,但实际上可能多买一幢房回来。 撰稿/陆幸生(记者) 王晓雨离开上海,1988年去澳大利亚,转瞬已经18年了。作为一个文学作者,王晓雨
先少买一间房 记者:将时间提前20年,买房子这件事情,在上海还是属于“天方夜谭”。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准逐步得到提高,改善住房条件,个人购买房屋、拥有“不动产”,这些已经成为大都市人寻常的生活话题。你是上海人,到澳洲也已经有18年的时间,想来你到异乡,也马上就会碰到“住”的问题吧?类似你这样的群体,开始是怎样考虑的呢? 王晓雨:刚从亚洲大城市移民海外的华人,在买房时常常想买大房,前后花园要整齐,四五间卧房之外,还一定要有家庭房、书房、娱乐房,总之一切齐全了才签字。 从文化上分析,新移民们的“求大房”心理,是因为过去在母国居住的地方过于逼仄。台湾、香港地贵如金,价值百万的房子里面也要小心弯腰转身,才不会打翻东西。上海来的新移民更有和邻居合用厨房的痛苦记忆,曾有一位前列腺炎患者向医生哭诉,他憋尿太多是因为和邻居合用厕所。一到澳洲后,新移民欣喜若狂,每个家庭成员至少一间卧室。前后大花园,桂花、玉兰、玫瑰花连成片。花团锦簇中再放一个秋千架和一个游泳池,诱惑无法抵挡。不少台湾来的新移民,论财产基本上还不属于中产阶级,甚至还领救济金生活,可买房时却论公顷面积,好像只有大洋房才能一吐心头积怨。 房地产是有规律的,以墨尔本东南为例,离城中心每近一公里,地皮价格大约上涨1.5万元以上,布里斯班市也相仿,离开市中心每远一公里就可便宜1万元左右。其实对拥有资金不多的新移民来讲,买大房是有代价的,如果投资的钱相同,又想要多一间房,多几个平方米,那就只好将选房半径朝外再扩展一些。也就是等于说上下班的距离远些,汽油钱多花一些,不算塞车,每天路上耽搁的时间多一些,邻居层次差一些,子女的学校选择少一些…… 记者:买房子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矛盾,但作为财产本身还包含着一个价值的问题,就是这个房子是增值还是贬值。 王晓雨:因为房产金额的基数都是比较大的,所以上下一个百分点对房产投资者来说就是很大的数目。专家的说法是:房屋上涨的潮水大致上是从市中心往外一波一波翻涌的,越到周边,幅员范围越大,可选机会越多,房价升幅就越小。这和在中国浙江海宁观钱塘江大潮是一个道理,瓶颈口一放大,潮水马上下去了。我们平时看拍卖,越是地区远,参加的人越少,就是证明。在移民数额减少的情况下(近年来,移民中投资移民、商业移民比例激升,他们属“成功”人士,有能力直接购买豪宅,这一类情况另说),房屋需求减少,远郊的房子升幅就更小。过去40年的房产记录证明了这一点。远离城市特别是15公里之外的房子升值也很慢,较理想是半径是7到10公里之内。近城区房屋每年上升7%以上,那些远的地方也许只有5%甚至只有3%。 今天,世界正在一个危机四伏的处境中,中东形势更是令人担忧,石油价格势必上升。当汽油价格突然上升时,远郊的房子就可能不升值甚至反而下降。 仔细一算,就不算汽油费开支、子女求学不易、购物不方便等等因素,且就以房论房,自己住的房子升值,就是不卖,也是赚。要用钱时,就可押给银行。房子是砖头、木头、玻璃、水泥和地皮混合的不动产,这些东西实际上和钱是一样。人是肉做的,比砖头早消失,消失前留给后代,能多给两块砖头,或者让后代有钱进更好的学校,华人家长都是乐意的。何况现在的人平均寿命长,退休后仍有许多年要生存。如果没有一两幢投资房垫底,华人新移民的老年生活有可能不安稳,如果有一些有价值的房屋,晚年的生活将会有很大的不同。 由此看来,现在不求大,少买一间房,花园小一些,正是为了将来多值几个钱,表面上少买一间房,但实际上可能多买一幢房回来。 一房一厅是个好选择 记者:从你这些年的经验来看,初到外国买多大的房子比较好? 王晓雨:我以为,比较理想的是买一房一厅的公寓单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