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上海滩富翁如何从白手起家到腰缠万贯(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 08:20 申江服务导报 | |||||||||
吴蕴初不久后又租地20余亩,建立味精原料和副产品淀粉、糊精、葡萄糖分厂。他开办这些工厂,既比外进原料降低了成本;又变废为宝开发副产品,增进了效益。这一手,后来成为他的开厂秘诀,称做“滚雪球”。吴蕴初的厂,也就越滚越多。短短十几年,他就跃入上海最有实力的大亨之一。 1928年,天厨增资到10万元,吴蕴初所占股本也增加到1万元。菜市路弄堂房屋翻建为
朱葆三 小学徒出生的上海总商会巨头 1848年朱葆三出生于浙江黄岩乍浦一个小军官人家。14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家道中落,他只好到上海一家卖罐头食品兼小五金的协记商号当学徒。 因为勤快精明好学,老板很赏识他,17岁就提拔他当了账房兼营业主任。21岁时,店里经理去世,他可靠,为店里做成了几笔洋商生意,老板就又破例提拔他继任。 1878年,协记老板病死了,家中子女年幼,无人继承只得把店关掉歇业,朱葆三萌发了自己开店的念头。他用历年积蓄,再拉一点股子凑成5000两规银资本,在上海外滩新开河开了一个单开间门面的慎裕五金号。 慎裕不同于协记,专营建筑所用的大五金。十里洋行,当时正起步兴建。朱葆三又是行家里手,店伙又全是精心挑选的有用之才,请来富有经验的顾晴川当总账房。顾晴川为人精明,民国外交名流顾维钧就是他的儿子。朱、顾联手,一变以往“守株待兔”式的专靠门售办法,主动承接大建筑包工头批销。“店小生意大”,不二三年,搞得红红火火,几千两银子的股本,一年中做出了几十万两的买卖,这在上海滩成了新闻。朱葆三由此掘得了“第一桶金”,引起了上海中外客商的注目。 1897年,清政府以官商合股方式开办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朱葆三以商股大股东身份出任总董。银行设在上海外滩7号,在摩肩接踵的洋行丛中,居然有了一家中国人开的银行,朱葆三的名字真是震动了上海。 朱葆三前后投资的新企业,遍布国内几大商埠。比如上海大有榨油厂、同利机器纺织麻袋公司、大达轮船公司、华兴水火保险公司、江苏赣丰饼油厂、上海中兴面粉厂、宁波和丰纱厂、广州自来水厂、汉口既济电厂、浙江兴业银行、四明商业银行、宁绍轮船公司和华安合群保寿公司等等。他在这些企业的总投资额达到规银二三百万两左右。成为当时国内金融实业界众所瞩目的巨头之一。 随着朱葆三在商界地位越来越高,他开始在政界崭露头角。当然,他参政还是以商界人士面目出现。清末,清政府允许成立商会,上海首先出现了商业会议公所和商务总会。第一届总理是严信厚、徐润为协理。第二届协理就是朱葆三。这是他跻身商会头面人物活动之始。 柳氏兄弟 抢占影坛高地 柳中浩、柳中亮兄弟从小在上海长大。上个世纪20年代电影业在上海正红红火火地全面开花,柳氏兄弟正逢其时。当他们继承了父亲的遗产,面临自主地选择投资方向时,受时代潮流的驱动,他们不失时机的在电影界,抢占了一块高地。 创业之初的1930年,他们首先在南京最繁华的地段新街口,兴建了自己的第一家戏院:世界大戏院。当时国民党定都南京不久,电影院还不多,世界大戏院的开张正适应了市民娱乐的新时尚,所以一经开张,生意十分红火。那时的电影院多数以放映好莱坞电影为主,而柳氏兄弟决心支持民族电影业,打出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工业的旗帜,宁可多放国产片,这就很受华资电影制片公司的欢迎,在当时的电影界独树一帜。 两年后的1932年,“一·二八”战事爆发,这时,上海有16家影剧院,在“一·二八”战火中遭到焚毁,有3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无法正常营业,电影院出现一个青黄不接的断档。这个时候,柳氏兄弟意识到开拓新局面的时机到了,于是猛杀回马枪,接连在上海兴建了两个电影院:金城大戏院和金都大戏院。这些戏院都处在热闹地段的十字路口,为柳家的电影事业奠定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又过了几年,柳氏兄弟的实力已大大增强,觉得仅仅放映电影已不够“过瘾”了,于是想建立自己的影片公司。1938年8月,柳氏兄弟创办的第一个制片公司宣告成立了,取名为国华影片公司。其拍片速度之快,影响之大,常令同行们刮目。为了抢时间,与其他电影公司竞争,他们可以同时拍摄几部影片,一个演员也可以同时搬演好几个角色,布景也能够一景多用,还创造出7天完成一部《三笑》电影拍摄的影坛奇迹。国华影业公司遂成为电影界异军突起的一支劲旅。 小人丹 大世界黄楚九 黄楚九是浙江余姚人,祖辈行医,16岁那年来上海的时候,包里就揣着祖上传下来的一本药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