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玛特重生
不过,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作为美国零售业巨头之一的凯玛特虽然濒临破产,但仍拥有价值不菲的资产,尤其是其众分店所拥有的地产。
2003年夏季,凯玛特通过出让76家分店而有了近1亿美元进账。在长达15个月的破产保
护期间,凯玛特总共关闭了600家商店和裁掉5.4万名员工。2004年5月,凯玛特终于走出了死亡边缘,其股票价格也连番上涨,从当时的每股15美元一路涨到了现在的100多美元。
在凯玛特破产保护期间,兰伯特利用自己创办的ESL投资公司,通过各种方式以不到10亿美元的低价收购了53%的凯玛特股票,取得了对公司的控制,从而获得了使用凯玛特大量现金的权利和高达38亿美元可被用来抵消日后税款的亏损额度。
2004年7月底,凯玛特所拥有的现金已经从破产中恢复过来时的12亿美元增加到了26亿美元。
“小鱼吃大鱼”
虽然凯玛特暂时走出了困境,但仍然没有摆脱和西尔斯相类似的命运。在当时,他们这对“难兄难弟”惟一能够生存下来的方式就是合并,合则同生,分则皆死。双方需要充分利用相互仅有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谋求一席之地。
合并后的新公司被命名为西尔斯(Sears Holdings Corp),兰伯特出任董事长。他指出,凯玛特和西尔斯的合并对客户、合作伙伴和股东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合并后的新公司将是零售业的领头羊,拥有广泛的销售网络、领先的家用品和服装品牌以及更大的规模和更高的运营效率。
西尔斯公司的主席Alan Lacy称,在新公司管理下,凯玛特与西尔斯公司旗下的3500多家折扣店和百货公司将继续其目前的经营,但会有几百家凯玛特折扣店被改为西尔斯百货公司,帮助西尔斯实现其拓展新营业场所的计划。除了转让店址之外,两家公司还将彼此提供一些自己独有的畅销品牌,如西尔斯的Kenmore家电、Craftsman电动工具和凯玛特的Martha Stewart家居用品等,从而丰富自己的商品结构,吸引更多的顾客。
合并后两家公司的竞争力都会加强,但它们在日后仍将面临激烈的竞争,最终的结局可能是两家中只有一家生存下来。从交易来看,有多家凯玛特分店将会被转为西尔斯百货商场,凯玛特可能会牺牲。因此,这笔交易的实质很可能就是一笔地产交易。
无论凯玛特还是西尔斯,或是二者都能生存下来,这笔交易的最大赢家无疑是兰伯特本人。在宣布达成并购协议的短短几小时内,凯玛特的股价迅速上升了20%。
2003年凯玛特公司经营总收入仅为260亿美元,居《财富》杂志500家公司的第67位。而西尔斯公司的总收入则高达410多亿美元居32位。所以,有人把凯玛特兼并西尔斯比喻成“小鱼吃大鱼”。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