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保险视点 > 正文
 

研究:从发展和变革管窥保险业及外企战略抉择(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 14:53 新浪财经

  第二部分:保险业五大变革

  保险业经过前些年快速发展后,开始进入发展调整改革期,并逐步走向成熟.明年中国保险业将出现五方面的变革。 

  ——变革一:行业调整成为必然

  ——变革二:兼并收购拉开序幕

  ——变革三:费率市场化迈出步伐

  ——变革四:保险保障产品再度受宠 

  ——变革五:市场竞争形态多样

  保险业经过前些年快速发展后,开始进入发展调整改革期,并逐步走向成熟.明年中国保险业将出现五方面的变革。

  变革一:行业调整成为必然

  今年全年的保费收入预计在4500亿元左右,明年应该是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调整年。 数据显示,今年保险业增长速度,尤其是寿险增长速度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放慢。今年一季度寿险行业首次出现负增长。 从今年整个行业发展情况看,环月相比,递增速度出现钝化。这种钝化首先表现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速度放慢;其次,整个行业保费收入每月增加量基本保持在300亿元上下;三是在保费增长平稳的同时,营业费用的支出出现增长趋势。如今年1月与2月相比,营业费用只增长了25亿元,但此后月份保持在32亿元以上,最高是11月份比10月份增加费用44亿元;第四,投资不稳定。如4月份,保险业的银行存款只比上月增加3亿元,而投资增加了163亿元,但到5月份,银行存款增加了158亿元,但投资基本没进行任何追加。这种现象反复出现,投资不稳定趋势明显。

  总之,今年受寿险行业发展速度放慢的影响,保险行业发展速度下降,但营业费用支出上升,投资不稳定。因此,明年在保持保险行业一定发展速度的基础上,中国保险行业发展进入调整整理状态已经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保险行业发展的重心从重量变为重质,经过调整整理后,为未来中国保险行业在新的层次保持健康的发展奠定基础。

  变革二:兼并收购拉开序幕

  明年_些弱小的公司将面临着被兼并和收购的压力。

  保险公司兼并收购,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看,有助于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国外保险公司兼并收购的案例表明,当保险公司需要发展壮大时,许多保险公司采取了兼并收购其他公司的形式,特别是在跨国经营或投资中尤其如此。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更趋完善,市场化改革更加深入,优胜劣汰这条市场经济的法则也将得到更充分地体现。 

  今年我国保险行业在批设新机构方面速度很快,大约有18家公司已经获批进入了筹备期。这期间,大部分公司进展情况良好,但有些公司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在半年筹备期已满后,仍然无法正常开业。这些公司无疑将成为有实力公司的觊觎对象。

  另外,还有一些已经开业营业的公司,业务却始终没有较大的突破。这些公司已经搭起了分支机构的架构,形成了﹁定的资源优势。它们虽然很有可能被兼并和收购,但也占据了有利地位。

  谁将成为收购者,只有市场能够给出答案。

  变革三:费率市场化迈出步伐

  保险费率改革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明年将在这方面迈出第一步。

  中国保监会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传出的信息表明,我国寿险业费率市场化改革已正式提上日程,各家寿险公司已接到中国保监会下发的《关于征求"人身保险精算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据悉,由中国保监会有关的几个部门牵头,多名国内保险知名精算师共同参与组成"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课题组"目前已完成《关于我国费率市场化改革建议的报告》。

  我国人寿保险自1997年至今一直实行的是价格管制制度。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关于调整保险公司保费预定利率的紧急通知》,将人寿保险业务的保费预定利率上下限调整为年复利4%至6.5%;1999年,保监会颁布精算规定,对定价基础和方法作出更加详细的规范。按照此项规定,我国人寿保险产品定价必须采用《中国生命表》,预定利率不能超过2.5%。

  据了解,《关于我国费率市场化改革建议的报告》为我国寿险市场化改革设计了三种模式:基于定价方法的费率市场化、基于定价原则的费率市场化和基于定价指导的费率市场化。

  中国保监会最终将采取哪一模式,还有待时间定夺。但是,为了保证市场的稳定,估计明年将采取逐步推进逐步放开的模式。

  变革四:保险保障产品再度受宠 

  明年保险保障产品将重新走俏。这是许多保险业人士的看法。

  分红

理财险近几年颇受市场欢迎。分红险有返还红利的功能,客户可以分享公司经营成果,因此,受到很多客户的追捧。但是,受资本市场不景气的影响,分红水平难以达到人们的预期值。

  从保险监管部门得到的信息看,监管部门对保险保障产品明显看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最近的调研中强调,2005年将是保险业发展关键的一年,保险业应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在产品开发方面,保险产品要以保障型产品为主导,真正满足社会对于保险的保障需求。保险业要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积极研究开发符合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保险产品。

  业内人士强调,保险保障产品重新走俏,不是单纯的回归,而是在一揽子的,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保险产品设计中,突出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

  变革五:市场竞争形态多样

  按照WTO承诺,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金(包括企业年金)业务将向外资寿险公司开放,这预示着具有团险业务经验背景的外资保险公司,将充分利用优势拓展业务,市场竞争会变得非常激烈。 许多中资寿险公司尽管尚未在团险市场上做强,直接面临外资巨头的竞争可能会受到不小的冲击,但他们也在充分利用本土的优势,积极开拓市场。

  据悉,在入世两年后获得独资经营许可的外资财险公司,目前正在申请将其在中国内地的子公司变为分公司,以实现迅速布点全国的规划。种种迹象显示,外资财产保险公司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有关人士同时指出,改制而成的中银保险有限公司具有银行、保险、证券和基金四大金融领域的背景,将有可能出现率先试水全面混业经营的情况。与此同时,财产和寿险业内的混业经营也可能跨出门槛。总之,保险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市场化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保险相关网页共约15,3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