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8日23:56 新浪财经

  2017年11月17日,第十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十二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颁奖盛典,在浙江宁波泛太平洋大酒店隆重举行。

  本届论坛由保险文化杂志社主办,中国保险学会指导,北京保研公益基金会、宁波市保险行业协会、宁波市保险学会、中国保险养老社区联盟、珠海市新华国际保险研究院协办,保险生活杂志、深圳市品牌学会联合承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回归·前瞻”。

圆桌论坛二:人工智能时代对保险业的冲击与商机圆桌论坛二:人工智能时代对保险业的冲击与商机

  第十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在17日下午进行了两场专题讨论。

  第二场主题讨论活动以“前瞻”为主题,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系副主任刘新立嘉宾倾情主持。国联人寿副总裁、总精算师刘建勋,昆仑健康保险总裁助理兼总精算师曹勇,天安人寿多元行销部总经理王东,深圳长鸿健康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廖向荣,安邦保险集团品牌部副总经理申钢等嘉宾在会上为保险行业出谋划策,积极探讨在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保险行业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科技对保险销售渠道、保险理赔等环节形成的挑战、保险行业又该如何抓住科技红利助力腾飞。

  嘉宾主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系副主任刘新立:

  前瞻一直是大家密切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尤其是最近的一两年,新的事物不断衍生不断吸引我们注意力。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新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保险业也置身于此。我们从两个话题来讨论,一个是挑战,另外一个是机遇。

  挑战,从运营的环节来说,流量的优势,这是来自于行业外的挑战;另外一个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优势,这是行业内的挑战。近几年来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保险业,试图发挥他们的流量优势,以获取规模经济的效益,人工智能对金融保险业有一个深入的影响,甚至有的保险企业已经把科技部门独立出来,输出科技来获益。比如平安,今年9月份推出来的智能保险云,有智能闪赔、智能认证等。这个时候有人提出来,如果有智能机器人做承保的环节,是不是可以取代代理人?如果有机器识别来参与保险理赔的话,理赔人员的传统岗位是不是也可以不复存在了。这是不是会对整个保险的传统的业态有一个颠覆性的影响呢?

  国联人寿副总裁、总精算师刘建勋:

  大数据、人工智能对我们保险行业有着深刻影响。从理赔角度来说,尤其在车险方面,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对于理赔的欺诈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人工很难界定或者很难去推理的一些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数据都能比较好的替保险公司减少损失。所以,人工智能确实在理赔检测方面,在提高理赔人员的技能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对理赔人员,只是对后台一些从事文面工作,或者重复性比较高的人员会有冲击,对前台直接参与理赔、查勘的人员,应该是没有太大的影响。按照人工智能的趋势,是可以优化理赔管理,同时可以减少理赔时间的。比如说以前可能要两三天,现在基本上一天甚至一个小时就能完成,可以提高理赔效率;也可以修订和审核一些规则,这样的话使理赔的程序更加优化,更加便捷。

  从销售的角度,我个人认为,智能机器人不能替代销售人员。我们人和人之间的交流,还是有情感方面的交流,机器本身是一个理性,或者被动的交流,所以我觉得无论是出现什么样的智能机器人,至少在中短期,应该是对销售人员不会有影响的。但是对我们的基于数据的人工画像,的确对销售人员的精准营销非常有帮助。中介其实也在逐渐分工,更加专业化,我们保险公司可以依靠信誉比较好的,规模比较好的人工智能,他们合作,一起来开拓市场,这是渠道方面。

  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我觉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我们保险行业影响也非常大。基于这些数据,可以对客户进行分类,也可以对他们进行精准的差异化产品推广,所以客户关系管理平台,或者系统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核保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让整个流程、整个体制更加优化。

  大数据,或者新的保险科技,无论从流程的精细化,还是对客户的精准服务,还是对整个移动应用能力方面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如果公司有能力开发移动应用平台,尤其是在产品方面、工具方面、以及操作界面方面,基于这些数据,基于人工智能,做得更好的话,那么公司的发展也会非常有前景。

  昆仑健康保险总裁助理兼总精算师曹勇:

  人工智能之所以在近几年突然又热起来了,实际上意味着一种突破,这种突破背后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它爆发出来的话,有可能对原有的各个产业进行重构,或者升级。有一个公式大家用得比较多:原有产业+人工智能=新产业。放在保险业来说,原有保险+人工智能=新保险。在原有的业务模式下,运用人工技术,提升效率、改善体验、防范风险,都能够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另外,我们考虑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给各个行业带来动能的时候,我们要想一想它的能量到底在哪里,只是体验的提升,还是效率的提升呢?这值得深思。

  保险行业在过去的经营模式和运营过程当中已经形成了非常强的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当中,有一块最核心的,就是风险定价能力。而围绕过去的风险定价能力,我们有一整套的体系,包括精算、包括核保、包括理赔,包括风险控制、风险管理,这一整套的风险定价能力,是我们区别于银行业、区别于证券业、其别与其他金融行业的,我觉得是看家的本领。它能不能升级呢?这就是一个问题。我想能不能升级就看它能不能运用大数据思维,对原有的数据进行重构。

  昆仑在市场上原有的规模相对比较小,目前我们做的东西,一方面在传统模式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去升级,实现更好的效率、体验;另一方面我们也想做一些创新,目前我们准备在做的是如何把健康的信息数据化。我认为用大数据思维去构造我们的保险流程,把它作为一个保险行业中潜移默化所需的东西,这个平台不仅仅可以为客户提供保险保障,最主要的作用可以更好实现客户健康。通过这个健康风险的评估,我们可以给客户提供健康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就包括保障的解决方案,也包括健康服务。作为健康保险公司,如果我的经营能使我的客户更健康,那是不是会更好?这就是说,在原有模式之下,新的技术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维,让一切变得有可能。

  天安人寿多元行销部总经理王东:

  在保险行业的人工智能应用方面,我想分享几个案例:

  第一个是基于驾驶行为的UBI,很多公司也获得了投资,车上装一个小的盒子,跟系统连接就能够实时监测驾驶人的行为,如果驾驶人的行为很安全,就可以把保费降低,这是第一个应用案例。

  第二个是平安保险推出的,如果你每天跑1万步,加入到平安这个活动里来,就可以给你一个15万保额的健康险,这可能也是基于健康运动行为的人工智能的一个应用。如果每个人到不了1万步,是没有保障的,如果到了1万步,坚持多少时间,那就有一个保障。

  第三个,在我实际工作中,遇到了一家很小但是很有创新意识的公司,如果在微信上问它,我适合买什么样的保险,告知具体情况就可以告诉你应该买哪个。这个经营的结果是什么呢,每个月能产生几百万的保费,这样一个不知名的公司,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方式,居然能卖出保险。他们就是用了一个智能机器人去经营。

  第四个,蚂蚁金服。跟我们很多保险公司都有合作,他们透过后台智能机器人的匹配,去回答人们在保险售前和售后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而且很准确。工作人员亲口告诉我,至少减少了80%的人工回复量。

  这是我实际工作当中遇到的一些人工智能应用于保险业的案例。未来保险业的发展方向,如果能够跟人工智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应该能更好地为80后、90后的消费者服务。

  深圳长鸿健康咨询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廖向荣:

  我理解金融本质的内容就两块,一个是融资,一个是支付。融资和支付的基础是信用,所以我认为金融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经营信用,或者一个信用的交易。

  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应该是在采信和征信上不可替代的,在未来我觉得他们将统治金融业。互联网是一个生产关系,数据是生产资料,人工智能是生产力。

  什么叫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其实就是图象处理、专家处理和深度识别。人工智能之所以能迎来发展的春天,应该是受益于大数据的积累,通过机器识别,降低风险,提高效率,特别是在互联网保险产品,是小额的,高频的,碎片化的,我们人力审核的确是不太现实的,人工智能必然会在互联网保险产品的新生态圈里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保险是双轮驱动的,一个是承保,一个是投资。投资是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金融行为,在采信和征信必然需要到人工智能这一块。承保业务需要两个环节,一个环节是核保,一个环节是核赔,在核保环节我觉得是风险识别,也就是定价,在核赔环节就是损失识别,定损。在保险的这两个主要的流程和环节里面,如果加入了人工智能,对于风险的识别和损失的识别,也就是在定价和定损,在承保业务这个保险的主营业务上,人工智能加入可以说势不可当。也有人说,前两年是互联网+,从今年开始是人工智能+。

  一句话,互联网是生产关系,数据是生产资料,人工智能是生产力,数据如果是石油的话,人工智能就是钻井平台。

  安邦保险集团品牌部副总经理申钢: 

  保险业的本质是对风险进行管理,以减少相应的损失,或者进行一些赔付。从技术角度来看,一个技术的运用,应该不会对保险业的本质产生颠覆性的效果,因为这个技术只会让这个业务或者这个行业发展得更好。从历史上看保险业对技术的拥抱没有太积极,相对是比较慢的。抛开人工智能的范围,讲到整个金融技术的时候,可以看到,有的已经是很小的一个成熟的技术,就会对一个行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比如在客户体验这一块,当我们引入到社交媒体的沟通的时候,我们发现对客户体验影响非常大。金融科技怎么样影响一个行业,很大程度上是需要大批的客户,需要一个好的市场,不断去验证科技在这个行业当中的使用。这一点来讲,其实中国已经走到了整个世界的前列。我们有先天性优势,就是大的用户群体,市场。我自己做金融记者的时候,当时中国签WTO,最早开放金融市场的时候,媒体上经常见到的词是“保护”,我们怎么样保护这个市场,在受到国际金融冲击的时候怎么维护自己保险公司的利益,这个时候起我们更多是向国外学习先进的经验,包括先进的做法,产品运营、理赔各个方面。这么多年来,中国的保险市场已经在发展中不断进步,我们已经成为有些领域的引领者,从这些方面来讲,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可以进行技术积累的市场。

  人工智能在用户体验方面带来的感受很直接,应用、操作方式、体验上都不一样。但是技术的应用到市场过程中,会产生一个新的挑战,尤其是作为保险行业,作为风险管理这一块,我们技术团队在沟通的时候,很多同事有这样的担心:当技术完全或者很大一部分介入这个行业的时候,会产生对原来的风险管理模式和逻辑的一个新的挑战,这也值得我们行业去思考,去想一个应对的解决办法。当然,这不会是一夜之间爆发的,而是随着技术在这个行业当中不断推进而发生的。

责任编辑:杨群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