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5日06:45 21世纪经济报道

新浪基金曝光台:信披滞后虚假宣传,业绩长期低于同类产品,买基金被坑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新浪帮你曝光他们!

  本周记者 王营 北京报道

  “除了二胎政策,房地产市场看不到什么真正利好。” 远洋集团一位管理层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根据远洋的预判,2017年,房地产市场会发生调整。

  远洋正在身体力行这一预判。与曾经不惜代价当地王风格不同,远洋在房地产这轮抢地王热潮中表现极为克制。远洋集团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7月底,集团在6个城市获取9个项目,仅一个项目是通过招拍挂方式获取,未竞投一块地王。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安邦的入局,远洋董事会治理层面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远洋对外透露,除派驻的董事外,中国人寿和安邦保险各委派一名高管加入公司管理层,参与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上述高管称,中国人寿与安邦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看法同样持谨慎态度。

  据远洋集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层透露,险资的介入对远洋的影响非常大。其中,重要体现就是战略层面的影响。目前,安邦除了派驻一名董事外,还派驻了三名部门长。

  险资的渗透

  险资对于地产青睐已经不仅仅体现在财务投资层面。

  远洋中报显示,远洋目前第一大股东中国人寿持股29.99%;第二大股东安邦持股29.98%。两大股东从资本层面已经逐渐渗透到治理层面、资金层面、运营层面。

  上述高管透露,作为董事局成员,中国人寿和安邦会对远洋集团重大战略规划、经营计划等方向性问题发表意见。各自也派驻了代表参与日常管理工作。中国人寿派驻的副总裁负责投资方面的工作,安邦派驻的副总裁负责财务方面的工作。

  对于进入董事会仅8个月的安邦,该人士使用的描述是,由于进驻时间较短,正在进一步加强紧密联系。在2016年远洋发行的境内公司债,安邦认购了其中5%。下一步会在房地产基金、持有物业等方面探讨合作的可能。

  从最新披露的半年报来看,险资来势从未有过的凶猛。

  CRIC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至今,24家险资总共在A股买入了54只地产股(包括二级市场交易和认购定向增发)并跻身十大股东,合计69次。其中,仅有9只中的险资此后主动减持,另有6只因持股比例较低被挤出了十大股东。更多的险资选择长期持有:根据2016年一季报和此后部分公告的十大股东情况,险资当前合计持有39只地产股共94.92亿股,按2016年6月30日收盘价计,折合市值约1385亿元。从进入时间来看,险资2015年上半年前仅持有6只地产股,下半年新进数量猛增至19只,2016年上半年又增加了14只。

  易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丁祖昱认为,远洋目前已不算是一家典型的央企,实际上应称它为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保险公司占比已非常高,目前的两大股东分别为中国人寿和安邦保险,两家分别持有公司近30%股权,合计持股达60%,这一点至关重要,股权变化也会带来机制转变,从一家纯粹央企向混合所有制过渡,另外保险企业成为大股东,意味着远洋过去的运营机制、管理机制、管理模式都会随之发生改变,这当中既有优势,机制将更为灵活,当然也存在因变化过程而带来的风险。股权变化、体制变化也将使得远洋后期经营发生巨变。

  经营变化从其对外透露的业务模式就可以看出。远洋目前是“四元业务”格局,涵盖住宅开发业务、不动产开发投资业务、客户服务业务、房地产金融业务,除了原来的开发模式外,其也积极在物业、房地产基金、养老健康、联合办公、存量资产托管、产业孵化等方面展开了尝试。上述高管透露,目前远洋只有40%权益资本会投到住宅业务,目标是到2020年住宅销售额超过800亿;同时加快房地产金融业务投资。目前远洋房地产基金在管规模约200亿,在行业内排名前三,预计2020年管理会达到千亿规模;另外养老业务也是其重大布局。

  今年6月份,远洋甚至将远洋地产更名为远洋集团。更名后,远洋地产仅是远洋品牌的一部分。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一般来说此类险资资金和地产业务结合,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地产企业有做大金融的考虑,否则单纯和此类资金合作,本身意义是不大的。目前类似恒大等和险资合作,实际上就是有做大金融业务的考虑。第二是险资业务和地产投资业务的期限比较匹配。险资资金更偏重长线投资,这和地产业务需要相对周期长的资金有很大的匹配性。第三是险资投资不动产获得政策的批准。这两年此类政策优惠力度加大,险资投资不动产的动作频频。

  看淡市场周期的险资

  远洋极为克制的投资风格或许也有险资的身影。

  上述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险资对于市场的判断与其重仓地产股逻辑不同。目前地产股正被严重低估,比如远洋的股价相对于净资本基本打六折。但险资对于本来房地产市场的暴涨也持谨慎态度。

  派驻到远洋的安邦董事王叶毅在远洋中期业绩会上表示,“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市场层面,都面临着较大的波动。短期去博取周期性效益,虽然可能短期表现更好,但更可能陷入投资周期低谷的陷阱,这将给公司带来致命的影响。对于长期投资者,特别是像安邦这样的金融机构,是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在这一点上,远洋团队做的非常好,并不追求短期暴利和超额利润,而是追求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这符合安邦长期投资的要求,相信也是成熟投资者会普遍认同的观点。”

  上述高管称,远洋目前在拿地方面严格坚持自己的投资标准 。按照公司内部对项目毛利的要求,很难找到这样的项目。在对售价的预期方面,在同行中显得保守一些。严跃进认为,险资很看重的就是一个退出机制,更需要提防地王风险。

  上述高管代表远洋的态度称,他们对市场的看法非常谨慎。“价格涨太多总有风险。”该人士认为,目前市场上一些不着急的需求也在恐慌性购房。

  不过,该人士透露了房地产火爆程度的细节。远洋在北京某豪宅项目,共推出70套房子,但关系户就达到100个。“不知道如何平衡关系户。”

  CRIC分析师朱一辰认为,从房企投资和融资的情况可看出,当前市场上的资金依然充裕,因此险资的资产配置需求也依然存在,预计险资入股地产股的趋势在2016年下半年还将持续,并且投资范围更广、参与定增次数增多。险资自身希望在房地产领域有所发展,股权合作便是良好的开端和契机,如泰康人寿和保利地产均有发展养老地产的意图,前海人寿和华侨城均重点深耕深圳;此外H股的几次股权交易如金茂+新华人寿、碧桂园+平安、朗诗+平安等也均表达了战略合作意向。

责任编辑:蔡越坤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五大特点

各级政府长期以来以投资和GDP增长为政绩,政府投资过量,挤压了民营经济。我们现行的征地制度,卖地制度,使得地方政府过度的依赖土地收入,鼓励高地价高房价,挤压了居民消费。

他们为何对房地产泡沫视而不见

保罗-克鲁格曼说过“房地产泡沫是内置于经济系统中的。泡沫严重时,房地产崩溃并非黑天鹅,而是房间里的大象,看上去显而易见却总被人们忽略。”

如何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第一,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我认为应该是量要适度,价要合理。第二,保持灵活适度,实施预调微调。要基于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要相机抉择。第三,要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中国将是带动全球发展的领头人

在未来,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FDI来源国。从FDI接收国到净贡献国,这几十年的蜕变终于让中国以完美的姿态站在了G20全球发展议题的最前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