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3日10:26 华尔街见闻

  最严监管风暴已经横扫金融市场,保险行业也不例外,尤其是在险资大举“扫货”处于风口浪尖之际,此举更是引发市场关注。

  据财新、证券时报等媒体报道,保监会即将启动新一轮“两两”专项检查(两个加强、两个遏制),今年将紧盯违法违规高发、频发的薄弱环节,以及新业态、新产品等容易产生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的可能缺失环节,完善制度机制,把防范风险的水平提高到更高层次。

  这份向保险机构下发的《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保险机构“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回头看工作的通知》要求保险机构聚焦10个方面风险开展工作。(具体请查看文末的通知全文)

  史无前例

  财新提到,此次保监会对保险机构自查和监管部门检查的要求比以往更加具体,“回头看”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几乎涵盖了保监系统的所有部门。其还援引业内人士表示,这次要求自查的规定之细致之全面,是史无前例的,尤其是保监会还提出,倘若自查不合格,保监会将进驻保险机构帮助公司一起查,并且要暂停新业务。

  根据华泰人寿旗下微信公众号披露的通知文件,这十方面的风险自查工作第一点便是公司治理风险,要求重点检查公司治理合规性(公司治理规范性、关联交易合规性、股权结构真实性),以及股东虚假出资问题。

  其次是关于产品风险,重点检查人身险公司产品开发管理流程、制度执行情况,以及产品监管制度执行情况。

  在资金运用上,重点检查重大项目投资决策的合规性,股票、股权和不动产等投资业务内控的有效性,通道类业务的规范性,以及海外并购风险。

  另外还包括偿付能力风险,资产负债错配风险、流动性风险及利差损风险,跨市场、跨区域、跨行业传递的风险,群体性事件风险和声誉风险等方面。

  实际上,据华尔街见闻查阅,这十个方面的问题,7月下旬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十三五”保险业发展与监管专题培训班上的讲话中就做过重点阐释,他当时强调:

  公司治理风险方面,清理保险机构股权结构,厘清关联企业关系,不留空白和盲区。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对保险机构股权变动、重大投资和关联交易等信息披露做出强制性规定,充分发挥公众监督和市场机制约束作用。

  产品风险方面,一是保险创新要守住风险的底线。二是要防范产品定价风险。三是要防止产品结构畸形的风险。对产品风险要高度重视,不断提高精算技术、产品设计和定价能力,优化业务结构,从源头上控制和化解风险。在提到声誉风险时,项俊波有一段话值得玩味:

  这几年,少数公司进入保险业后,在经营中漠视行业规矩、无视金融规律、规避保险监管,将保险作为低成本的融资工具,以高风险方式做大业务规模,实现资产迅速膨胀,完全偏离保险保障的主业,蜕变成人皆侧目的“暴发户”、“野蛮人”。这些保险公司激进的经营策略和投资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媒体、网络的放大效应后有些问题甚至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 “宝能式”举牌成绝唱?

  保监会的严厉表态以及证监会、银监会监管的全面收紧,让不少业内人士感觉到,险资疯狂扫货的模式将不复存在。

  项俊波在保险业培训班上明确提出,要让那些真正想做保险的人来做保险,决不能让公司成为大股东的融资平台和‘提款机’,特别是要在产融结合中筑牢风险隔离墙。

  更早前的3月,保监会发布了针对万能险中短存续期产品的监管新规,要求保险公司立即停售存续期限不满1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存续期限在1年以上且不满3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的销售规模在3年内按照总体限额的90%、70%、50%逐年缩减,3年后控制在总体限额的50%以内。

  随后,1年期的万能险产品在市场上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长期的产品。此前,万能险最为典型的就是高现价、短期险的产品,因为门槛低、收益率高,这些产品在短时间内帮助保险公司占领市场,实现保费快速增长。

  去年年底宝能系之所以有底气连续举牌万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万能险、投连险型等产品获得的大量资金。截至2016年7月7日,宝能系已经豪掷400亿元砸向万科,持股比例达25%。

  除了宝能,泰康系也积极买入地产公司。6月,保利地产公告称,该公司完成10.99亿定向增发,募资90亿元。此次增发完成之后,泰康系晋升为保利地产第二大股东,泰康人寿、珠江人寿、安邦保险三大保险机构合计持股比例为11.8%。

  证券时报援引一位投资界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几乎步调一致的行动表明,宝万之争的模式不可能被复制。”该报提到:

  “宝能式”举牌是在分业监管遭遇大资管混业时代初期,各项制度不完备条件下的产物,而当前无论在保险业还是业外,这一模式都无法复制。 附:

  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保险机构“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回头看工作的通知》,来源是华泰人寿法律合规部旗下微信公众号“华泰人寿法律微百科”: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回头看工作的决策部署和项俊波主席在“十三五”保险业发展与监管专题培训班上的讲话精神,保监会于7月28日发布了《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保险机构“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回头看工作的通知》(保监稽查[2016]134号),现将工作目的意义以及工作重点予以分享:

  一、工作目的与意义

  坚决贯彻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重点领域、重点机构、重大问题、重大案件、重大风险,以及关键制度、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对2015年“两个加强,两个遏制”专项检查发现问题进行深入整改,强化问责制度,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回头看”,进一步巩固检查成果,完善监管政策,增强保险机构责任意识和规矩意识,夯实风险防控基础,提升全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补打下坚实基础。

  二、工作重点

  (一)开展“回头看”专项检查

  以2015年“两个加强、两个遏制”专项检查、中央巡视工作,以及近年审计、公安司法和其他行政部门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为重点,聚焦10个方面风险开展工作:

  1.公司治理风险,重点检查公司治理合规性(公司治理规范性、关联交易合规性、股权结构真实性),以及股东虚假出资问题。

  2.产品风险,重点检查人身险公司产品开发管理流程、制度执行情况,以及产品监管制度执行情况。

  3.资金运用风险,重点检查重大项目投资决策的合规性,股票、股权和不动产等投资业务内控的有效性,通道类业务的规范性,以及海外并购风险。

  4.偿付能力风险,重点检查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制度、资本约束机制、三年资本规划,以及预防偿付能力不足方案的制定,改善偿付能力的举措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

  5.资产负债错配风险、流动性风险及利差损风险,关注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久期匹配和收益率匹配情况,重点检查业务现金流、资产流动性情况和流动性风险的防范应对,存量业务利差损风险状况和利差风险的防范应对情况。

  6.跨市场、跨区域、跨行业传递的风险,重点检查互联网高现金价值业务、保监机构依托互联网开展业务情况,以及非法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问题。

  7.群体性事件风险和声誉风险,重点检查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非法集资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风险。

  8.“五虚”问题及整改情况,重点检查虚假承保、虚假理赔、虚假批退、虚列费用、虚假中介业务等“五虚”问题及整改情况。

  9.重点领域业务经营的合规性,重点检查商业车险业务,以及农业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经营的合规性。

  10.内控有效性风险,重点检查案件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等问题。

  (二)建立保险监管系统监管问责制度

  (三)建立治理长效机制

  三、工作安排

  根据工作重点,相应明确了工作时间安排,其中专项检查工作分为保监会准备阶段、各保险机构自查整改阶段以及监管抽查阶段。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

  (二)深查实改。

  (三)突出重点。

  (四)统筹兼顾。

  (五)标本兼治。

责任编辑:蔡越坤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消费需求不足不能怪老百姓

今年我们讲转型,讲升级,对企业界来讲,发生的最好的时间点是什么呢?需求旺盛的时候,大家都要买东西的时候,企业转型就很容易,如果东西卖不掉的情况下,让老板转型,转到哪儿去呢?

滴滴Uber合并是赤裸裸的垄断

滴滴和Uber中国的合并虽然有其新兴行业的特殊性,但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凡是抑制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市场集中都应接受反垄断审查,并以实际行动证明没有损害公众利益。

中国经济不可能存在U型反转

因为我们15岁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和20岁至29岁的刚需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之后,支撑我们总需求能够比较旺盛、处于扩张状态的基本周期失去了,这个问题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看到,我们必须承认它的客观存在。

中国正成为全球绿色金融领导者

全球绿色金融的崛起,得益于中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资产证券化的高速发展,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正在成为全球绿色金融的领导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