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2日19:26 港股那点事

  编者按:这是我们近期收到的一篇最震耳发聩的文章。作者用词与观点,或许有偏颇之处,但爱港忧港之心可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我们抛此砖于此,期待引来美玉。

  作者:老司机

  尊敬的香港证监会

  今天台风,港股休市,你们在忙些什么?喝红酒,还是忙于竞选国际证监会组织主席?但我敢打赌,你们没几个人在忧虑香港市场的未来,而我,则是忧心忡忡。

  我是香港市场的一名普通投资者,没读过剑桥这样的名校,没进过投行,没做过大壮,甚至英文都讲不利索,原本你们是无论如何听不到我这种草民的声音的,但我还是想借助格隆汇这个开放平台,问你们几句忍无可忍、不吐不快的话(顺便问一句,我可以说几句家乡话吗?):

  香港股市腐烂成今日这个破样子,你们是真不知道呢,还是真不知道呢?还是真不知道?

  这样一个基本被玩坏的,处于垂死状态的市场,你们没有一丁点良心的自责或者检讨?

  如果香港这个市场彻底玩完了,香港证监会还有任何存在的必要吗?

  我知道你们都在中环高大上的写字楼办公,西装革履,谈笑风生,拿着令人羡慕的高薪,港股的涨跌与你们其实没有太大利害关系。我也知道你们很多人其实都是外籍身份,三年任期一到,将另谋高就,香港这个市场有没有长远的未来,与你们其实也没有太大关系。

  但我不同啊,我只能一直呆在这块土地上、这个市场上刨食。我别无他长,就靠投资勉强养活一家老小。如果在你们的管治下,这块土地变成了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你们可以拍拍屁股回澳洲,回英国,我去哪?跳南海吗?

  我最早从A股做起,2009年移民香港后,开始接触港股和美股,亏过也赚过。我从来都认为,在一个股市赚不到钱,那是投资者自己没本事,该检讨的是自己。

  但作为一个在秉性迥异的A股、美股都能赚钱的老司机,当我这几年在香港,投资也赚不到钱,投机也赚不到钱,反而伤痕累累的时候,我在想:这可能真不是我能力的问题,而是香港这个市场有问题。

  6月初,我与一个德高望重的前辈吃饭。前辈在香港做一级市场投行(兼并重组)业务,在香港这个市场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香港市场上诸多兼并重组的经典案例,都出自他的手。过往我向他抱怨,说香港这个市场太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未来必定会边缘化,他从来都是批评我看问题有失偏颇,并强调透明的法制、稳定的预期才是市场的根本。

  但6月的这次吃饭,第一次看到他的忧虑与沮丧,他建议我一定要关注一下香港证监会6月要颁布的改变监管规则的咨询文件:香港证监会不是在改革,而是在与港交所争权夺利。把权力都收上去,把闸门全堵死了,这样做,真的会让香港市场成为一潭死水的。

  无独有偶,上周一个同时在香港、内地做二级市场投资多年的朋友来访,满头白发的他无比感慨的:我在香港做了十几年二级市场投资。我的钱,其实大都是在香港赚的。但这两年真心觉得这个市场没法做了,做得很累很累且不说,关键根本赚不到钱,损兵折将,还到处是坑。对这个市场,我真的有点心灰意冷。

  凑巧的是,这个月刚好接触了一家在港上市,在中国颇为知名公司的董事长,他告诉我:发自内心后悔来香港上市。他想私有化,回去A股。哪怕付出再大代价,也要完成私有化,不想陪着香港这个完全看不到希望的泥潭殉葬。

  一级市场的投行、二级市场投资者、上市公司,如果这三个资本市场的核心角色,在这个市场都玩不转,都呼吸困难,那是不是意味着,这个市场真的病入膏肓了?

  谁之过?市场是人搭起来的,游戏规则是人(证监会)定的,总不可能是市场自己掐死自己吧?

  ▌现状

  我先说说香港市场目前的垂死现状。

  1、一级市场融不到钱

  港股市场监管层,常常拿自己IPO多年在全球排在前列说事,来证明香港对上市公司的吸引力。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又毫无疑问的蝉联了全球第一的宝座。下半年,还有邮储银行的IPO,可以说继续蝉联第一毫无悬念。

  但请你们扪心自问,如果没有大陆政府的授意安排,而是给邮储银行一个自由选择的机会,他们会选择港股还是A股?港股每年多少IPO是靠大陆大型国企撑起来的?举例来说,2015年港股IPO集资额中的一半来自大陆国企金融机构,今年上半年,筹资前几的也都是大陆金融机构,东方证券,浙商银行、天津银行,国银租赁等。

  而且令人可笑的是,这些上市公司公开市场部分都没有获得足额认购。很多IPO,都是承销商自掏一部分腰包来勉强凑足认购。而国企之间,互相帮忙互相抬庄,今天你上市,我认购你;明天我上市,你认购我,甚至为了完成上市,在内地抵押资产,在香港贷款(内保外贷)自己买自己的发行股份,这已都不是什么秘密。

  所以IPO第一的名头,不是因为你是卢浮宫,里面满是宝贝,大家打破头挤进来瞻仰,而是因为你是公共汽车,想上就上,可以很容易获得一个“上市公司”的名头。这种IPO头名,徒有其名而已!

  而一旦完成上市,等于花大力气让自己进入了进退维谷的“鬼门关”:你会发现,要交易量没交易量,要再融资没再融资。香港在2007年时,仅有1000多家上市公司,如今将近1900家上市公司,几乎翻倍,但是去看下整个市场的成交额,十年过去了,还是只有那么可怜的五六百亿,还是港币,扣除牛熊涡轮等衍生产品,平摊到每个个股头上,所剩无几。

  而对面的A股市场,2007年牛市之前,上市公司虽然也约有千家,但成交额还不如港股,清楚记得2005年A股低点,两市成交额将将百亿。而去年牛市的时候能达到2万亿的日成交,即使在现在低迷的状态,还能保持每天5000多亿人民币的成交。例如之前万科A复牌之后单日的成交额,就可抵上整个港股一天的成交。大盘股还勉强能够支撑,很多小盘股,一天无人问津,一股未成交都是常态。

  至于再融资,那更是梦想。因为你一旦选择了香港上市,除非你是腾讯那样的个案,全球都杠杠的硬牌子脱颖而出,否则,任你业绩再好,经营再优,你都将被迫与一堆无所事事,靠出老千骗钱的公司挤一个“牢房”,你的估值会低得你吐血,低到你自己都不忍贱卖。

  我曾经很好奇的在思考,亚马逊300PE,25PB,3500亿美金市值,特斯拉至今不盈利,30PB,300亿美金市值。他们如果放到香港会是一个怎么样的估值?我已经可以想象杰夫贝索斯和埃隆马斯克无奈的表情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港股习惯性的折价,习惯性的低估,当企业无法从市场筹集资金,尤其是高科技行业,当资本习惯性看低企业一截,在拖实体企业后腿的时候,那我们要资本干嘛。上市都是为了融资,何必要热脸去贴冷屁股。

  最后你会发现,在港股要再融资的唯一做法,就是自暴自弃:反正做好了也得不到应有的估值,融不了钱,那不如掏空资产,留下空壳,与“老千们”同流合污,一起坑蒙拐骗。

  一个无法正常再融资的市场,和水浒孙二娘的人肉包子店,有何区别?

  2、二级市场赚不到钱

  过去十年,恒生指数只上涨了27%。但如果剔除腾讯和新股上市贡献,恒指在过去十年倒跌超过10%。

  问这几年过香港投资的人,几乎每一个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像韭菜一样,过去一批,割一批。过去一批,埋葬一批。过去多少,阵亡多少。香港市场已堪比一次世界大战时候的“凡尔登绞肉机”,但凡过去的,能囫囵整个身子回来的,基本没几个。

  赚不到钱,核心原因还是两点:

  1)、为数不多的好公司给不出估值;

  2)、数量庞大的差公司(老千公司)躲在角落四处挖坑,放黑枪。

  好公司给不出估值,意味着你做价值投资就是死路一条(腾讯这样罕见的个案例外)。你在香港发现的所谓低估、价值,绝大多数都是价值陷阱:低估可以再低估,十八层地狱下面还有36层。“价值只会迟到,不会缺席”这句经典投资谚语,在香港说出来,会被投资圈笑掉大牙。

  而差公司,尤其老千公司,在香港几乎是横行无忌。老千股几乎是香港股市独有的特产,在香港出千骗钱,远比老老实实做好实业挣钱来得快,来得轻松,而且这么多年下来,就愣是没人管。

  不客气地说,香港本地股,一半以上根本就不做业务,而是靠出千骗钱,而这种轻松且无风险的捞钱模式也迅速传染给了一部分内地上市公司,有样学样,青出于蓝。我曾问过一个老千公司的董事长,干嘛做这种令人不齿的玩法,他是这么回答的:这能捞钱啊,谁会和钱过不去啊。再说了,大家都在这么干。那些散户就像一只只羚羊,在我门口跳来跳去。我不吃,我隔壁的也会吃,那不如我去吃。当然,最关键的是,吃了没人管。

  老千生态模式,令港股市场颇类似黑社会泛滥的纽约布鲁克林,正不压邪,地痞流氓横行,到处是陷阱和暗枪,以致每个投资人都胆战心惊,看所有公司都像老千股,“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那些好公司的估值自然也无出头之日。

  好公司无法“价值投资”,差公式天天搞绑架,打黑枪,这让交易一个朋友是这么评论的:在香港股市能挣大钱的人,都是神仙。

  美国没有老千,大陆A股也没有老千,说明这绝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但这么多年,在香港就是如鱼得水。我想请问一下自得于“制度先进”的香港证监会官员们:治理一个老千文化,有这么难吗?是你们不能治,还是不愿治?如果是后者,能告诉我原因吗?

  3、外面的优秀公司进不来

  香港IPO自欺欺人也算了,主要问题在于无法吸引、甚至拒绝优秀上市公司,尤其是科技创新企业,阿里巴巴就是其中一例。

  我自认为,一个市场的潜力一直来自于能够吸引足够多的优秀上市公司。但是我们看看现状,港股70%被金融地产占据,并且随着最近A股各种券商银行IPO,这种趋势仍然在扩大,未来还有光大证券,招商证券,还有邮储银行等等。

  而8字头的创业板,出发点是为科技创新服务,但如今已经成为老千股的天堂,IPO之后不是暴涨就是暴跌,然后或者出千或者卖壳。

  要不是中了狗屎运,有家腾讯,港股的恒指和金融地产指数有何区别?很多港股TMT研究员,已经实在找不到研究标的,只能定期去推荐下腾讯,或者去研究美股。香港600多名持牌研究员,除去一些报纸电视的股评家,如今活跃在研究一线的恐怕不剩多少了,因为没公司可供研究。而A股的持牌研究员是港股的10倍,6000名。

  回头看当年,香港证监会态度明确地站出来与港交所唱反调,坚决反对阿里巴巴在港上市,理由是同股不同权架构不符合香港制度,没法保护中小投资者,其迂腐和道貌岸然,可见一斑:说得好像你香港证监会过去多么保护中小股东一样。事实上每个港股投资者心里都门清,相比A股对中小投资者几乎无微不至的保护,甚至万恶的美帝,香港几乎就是中小投资者任人鱼肉的地狱:几乎所有政策都是严重向大股东倾斜的,大比例折价供股(配股)就是其中之一。

  这两年,随着大陆人民币加速国际化,大量实业资本外流,且以香港为第一站,他们的做法,往往是用大额现金增发的方式,对那些港股市场上多年无声无息的“僵尸股”实现逆向收购,之后注入优质资产。这无疑是一个双赢的天大好事,至少为死水一潭的港股注入新鲜血液。匪夷所思的是,香港证监会以“防范炒壳”的理由,找了个“准现金公司”的借口,几乎是完全叫停了这类大陆实业资本的南下。

  香港证监会,你这是和香港股市有仇吗?港股是你们收养的吗?香港壳股炒作,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一堆香港本地公司,上市就是为了造壳、炒壳,过去也没见你们管啊。你这样把内地实业资本拒之门外,准备继续依靠香港那已经夕阳的产业支撑起来?

  你到底是不是港股的亲爹?

  4、里面的优秀公司都在逃离

  最近我观察到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港股上市公司开始着手私有化回归A股,即使私有化有困难的,也在着手剥离资产,曲线回家。而最近因为A股在打击借壳和重组,使得部分项目暂时暂停。但不得不否认,这是一个趋势!

  私有化的主要原因很简单:成交稀少,估值低残,融资困难,劣币驱逐良币。

  港股这块土壤,已经邪门到,谁努力做实业,谁就会被嘲笑傻瓜的地步。这里就像一个囚徒博弈的监狱,住满了坑蒙拐骗的老千,而狱警(你问谁是狱警?你说呢?)则因为某种不明不白的原因,默许、甚至纵容这种出千行为。你要在其中出污泥而不染是不可能的,要么,你越狱逃离,要么你同流合污。

  不管我如何向大陆投资者解释,总有人搞不懂为什么世界上会存在愿意把自家股价往下炒的公司,更何况大陆还存在看股价炒股票的散户。

  像1166.HK这种,前复权股价高达15万一股,而如今只有0.38元,被写进各种“教材”的老千股,为什么今天仍然可以在市场中交易?市面上都有很多关于老千股是如何坑害散户的纪实报道,难道证监会就没有去调查一下?我可以接受公司经营不善而导致公司破产等种种情况,但你叫我如何接受上市公司的存在,只是为了绑架投资者,坑蒙拐骗骗钱财这么一个事实!

  不仅如此,因为老千的存在,使得整个中小市值股票的投资氛围都变得死气沉沉。在我做投资分析的第一步,便是排除老千嫌疑,这是一个多么没有必要且重复的劳动?!很多上市公司也必须花很大力气向投资者证明自己不是老千股。就连港交所主席李小加先生都曾呼吁投资者注意老千股。

  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彼此之间无法信任,谁之过?证监会免责? 说你们不作为,过分吗?

  证监会,现在你们能明白那个上市公司董事长的话了吗:哪怕付出再大代价,也要完成私有化,不想陪着香港这个完全看不到希望的泥潭殉葬。

  还有不少,但仅以上四点,就足以令香港市场万劫不复。

  ▌建议

  说完了现状,我想说三点简短的建议:

  1、大开后门,严格退市制度

  把那些不认真做实业,业绩不达标,甚至为非作歹、坑蒙拐骗的老千股统统清理出去。除恶务尽,老千股当属整个港股市场第一恶性传染病,此病不除,港股永无翻身之日。

  而其实限制老千股,不知有何难?只要几年业绩连续亏损就退市,80%的老千都会被剔除。而老千股无非几招,频繁合股,大比例低价供股配股。只要限制频繁合股,不允许大比例折价供股配股,老千。这么限制的原因很简单:二级市场的作用之一不就是市场定价么?大股东凭什么不遵循广大中小股东二级市场的交易定价,去自行定一个大比例折扣的价格配股?

  2、大开前门,与时俱进

  修正制度,欢迎港外,尤其大陆的优质实业资产、产业资本进入香港。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香港的产业已经严重老化,没有前途,不依靠内地优质资产,香港只会沦为死港。类似以制度不合限制阿里巴巴上市这种愚蠢行为,再也不要做了。制度都是人定的,是为了发展,不是为了自我束缚。活人给尿憋死,不可笑吗?

  3、大力保护中小投资者

  A股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对中小投资者过度的保护,而香港市场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各项制度对大股东的倾斜与呵护,近乎变态,而对中小投资者的无视,则令人发指。中小投资者利益无时无刻不再被侵犯,但基本没有任何工具去保护自己。

  没有韭菜和植被的土地,最后必然成为荒漠,根再深、叶再茂的大树,在沙漠里,最终也是死路一条——哪怕是证监会这样的大树!

  做好以上三点,应该就能让港股大治。

  香港证监会的大咖们如若不信,不妨你们下来,让我来干,应该不会比你们做得差。

责任编辑:黄建华 SF178

相关阅读

是不是垄断关键要看法律规定

只要法律上没有硬性规定不准进入,一家公司不管占有多大的市场份额,最终总会有新的进入者。如,阿里在做电商,但不仅阿里一家,京东也在做,其他的一些专业类电商网站如一号店也在发展。

股指期货松绑或将利好股市

至于对于股指期货松绑的必要性,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防范,市场投资者结构改善都有重要作用,对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也有着不可缺失作用,所以下一步对股指期货的松绑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中国想发展企业家就不能总套利

过去30多年中国的企业家主要是靠套利来赚钱,中国的经济也是靠企业家的套利发展的。人类从古到今都有这个精神的。所以中国下一步的关键是企业家能不能从套利行为转向真正的创新。

把去库存希望放农民身上不现实

房地产商其实都急于将房地产降价卖出,如果现在中央政府允许降价,那么降价就有可能实现。把希望过多的寄托到进城的农民身上是不现实的,老百姓没有那么强的购买力购买多余的住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