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正文
 

筹备期限临近 18家新批保险公司多数将无法开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1日 13:18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唐君燕 上海报道

  这是一年前无法预料到的结局。

  由于股东频频变化,多数已经接近法定一年筹备期尾声的中资保险公司预计将无法正常如期正式展业。

  “几乎所有公司股东都变了。”近日,一位正在筹建之中的一家保险公司高层透露。

  国信风波

  4月上旬,已获中国保监会正式批准的国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国信人寿”)董事长兼总经理严峰突然离职。而此时,距2月25日保监会批准其开业尚不到2个月。国信人寿方面相关高层人士日前也证实,两个月过去了,还没找到接替严峰职务的正式人选。

  作为银保渠道的代表人物,严峰曾带领手下团队令太平人寿在复业第一年完成预收保费13.2亿元,成为彼时银行保险市场的一匹黑马,在银保销售上创下辉煌传奇。

  2004年年中,严峰悄然离开太平人寿,开始着手筹建国信人寿,严峰考虑的还是银保这个短期切入市场的“杀手锏”,就在严峰突然离职前,国信人寿已经在北京首轮银保网点切分大战中以93个网点的战绩初步告捷。

  至于严峰突然离职的个中原委,到目前为止尚未有明确的说法,业内流传最多的是严峰和董事会的矛盾,最终导致了这次的人事变故。

  “严峰可能真正体会到了资本的厉害。”知情人士认为,严峰这次突然辞职,其实正是目前这一批在筹新公司普遍存在的高管和股东之间矛盾的一个缩影。

  股东心思

  国信人寿严峰事件,把中资保险公司投资者们的神秘身影推向前台。

  2004年6月开始,中国保监会陆续审批获准筹建18家新设独立中资保险公司。这是继1996年来8年中保监会首次对中资保险牌照开闸。

  然而,这18家中,目前总共只有6家公司获得开业,正好占据18家的三分之一。除了财险、健康险和个别的寿险公司外,多数寿险公司还是悄无声息。如果抛去国信人寿这个特例,只有5家算如期正常运作。而且,大多数公司都无法从公开正常渠道找到联系地点和方式。

  根据 2004年6月15日起施行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申请人经中国保监会批准筹建保险公司应当在 1 年内完成筹建工作。在规定期限内未完成筹建工作,有正当理由的,经中国保监会批准,筹建期可延长 3 个月。在延长期内仍未完成筹建工作的,中国保监会作出的原批准筹建文件自动失效。筹建期间原则上不得变更投资人。未经批准变更投资人的,原批准筹建文件自动失效。“现在想不延期都不行了”

  资本一味逐利的天性引发了在筹保险公司的股东不断更换,并导致了他们漫长的筹备过程,因为这些股东的目标只有一个:最大限度“短期逐利”。

  “民营股东进入保险领域,绝大多数并不是为了真正要发展中国保险业。”一位正在参与上述保险公司筹建的知情人士无奈地感慨道。

  事实上,18家公司中,出于各自目的,绝大多数的股东都深藏不露。从能看得到但都无法证实的股东中,多数都有长年在资本市场搏击的经历,或者有的就是风险投资高手。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通常这类玩家的大致思路有这样几种:

  第一类,也就是对逐利要求比较低层的——“获取牌照”。由于原来保险牌照比较难得,因此一部分投资者就通过设立保险公司进行投资先拿牌照,然后争取在一年筹备期内把牌照溢价脱手。基于这个倒牌照原因,这些股东根本就不会让规定的资本金在筹备期如期到位,这也就造成不少公司筹建期间股东变数频频的结果。

  其二,眼光稍微远些的资本看中的则是保险公司未来的现金流。这其中,东方人寿因德隆资金链的崩溃而暴露的大股东挪用资本金问题已经成为警示。

  此外,还有一类资本,他们的意图相对“长远”。即开业后短期内取得一定业绩,然后包装通过寻找战略合作者,引进外资伙伴等方式,找买家出手,而经过业绩包装的公司通常都能卖上不错的价格。

  监管缺位

  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就目前情况看,保监会在对这些新批公司的股东以及资本金监控方面还是比较缺位,例如技术和制度上。

  通常,一家寿险公司理论上需要8-10年才能真正盈利。因此,保险公司开始营业的早期几年基本将完全依赖资本金的支撑。上述人士认为,很多公司股东资金到位存在很多问题。

  《保险公司管理规定》规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2亿元,注册资本应当为实缴货币资本;高级管理人员应当符合中国保监会规定的任职资格条件;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具有与其业务发展相适应的营业场所、办公设备等。

  保监会改革发展部袁力主任对于监管缺位的看法不愿加以评论, “最近,我们也在对一些正在筹备的公司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筹建工作中存在怎样的问题和困难。”袁力主任称,目前绝大部分公司的筹备工作还是比较顺利。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作为监管部门,保监会虽然对发展中资保险用心良苦,但也应该对当初的过于乐观和对风险认识不充分进行反思。

  首先,在目前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股东诚信情况、资本金到位的掌控问题都不是保监会现有能力和技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尤其是抽逃资本金问题,监管部门监控能力的先天弱势让不少在业内人眼里被认为是动机不良的资本有了可乘之机。

  其次,保险从业人员理念也有待改变,很多管理人员对在新公司中自身定位不正确。过于高估个人在业界的专业能力,而忽略和轻视董事会的存在,甚至包括管理筹备初期股东一些正常的控制要求。

  事实上,18家中资保险公司,众多民营资本介入,这本身对监管部门就是一个新课题。“资本投资本身并没有错,欠缺的是应该用怎样的游戏规则去约束。”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