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9月13日,据华尔街日报消息,美国主动邀请中国进行新一轮贸易谈判,豆类期货对此表现非常敏感,大豆、豆粕、豆油等品种均出现大幅跳水,后保持低位横盘,多头无力反抗,市场预期表现高度一致,根据局势发展,可能会进一步下跌。黑色系今日并未出现继续下跌,板块集体有所反弹。铁矿、焦煤盘中涨幅均超2%,焦炭条线低迷,持续低位横盘,并无反弹迹象。金属板块有所反弹,领涨期市,镍、铜、锌、涨幅均超2%。
期货涨幅排名:沪镍涨2.35%,沪铜涨1.81%,铁矿涨1.74%,沪锌涨1.70%,白糖涨1.55%,橡胶涨1.56%,焦煤涨1.11%。
期货跌幅排名:豆粕跌2.54%,菜粕跌2.55%,豆二跌2.25%,豆一跌1.89%,郑醇跌1.18%,玉米跌1.15%,豆油跌1.12%,焦炭跌1.02%。
美农报告:产量高于预期 美豆无视利空冲高回落
美新豆播种面积8960万英亩未变(上月8960,上年9010),单产52.8蒲式耳(预期52.2,上月51.6,上年49.1),产量46.93亿蒲式耳(预期46.49,上月45.86,上年43.92),出口20.60亿蒲式耳(上月20.60,上年21.30),压榨20.70亿蒲式耳(上月20.60,上年20.55),期末8.45亿蒲式耳(预期8.30,上月7.85,上年3.95)。
本次报告单产和产量高于预期, 压榨量略增0.1亿浦式耳,出口数据未变,最终期末库存高于预期,报告偏空。但因道琼斯最新消息称,美国建议和中国展开新一轮的贸易谈判,且本轮谈判将由对华态度相对温和的姆努钦主导,受此支持,美豆无视利空报告,不跌反涨。
黑色系高溢价明日黄花 螺纹钢主力跌破4000元关口
9月12日,黑色系商品继续下跌,焦炭主力1901合约收跌3.82%,螺纹钢主力1901合约则收跌2.71%,当日早盘更是跌破4000元关口。
在此之前的9月11日,市场传闻环保部将下调采暖季限产方案,并对空气质量改良指标、限产指标做出修改。对此生态环境部宣教司迅速回应称,“取消限产比例消息不实,是市场对文件误读。”
即便如此,仍未能挡住煤焦钢产业链品种的回落。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今年推动黑色系上涨的逻辑,已经从去产能切换至环保限产带来的供给收缩,一旦限产政策放松,行业基本面将出现根本性转变。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政策变化目前尚无定论,只是股票、期货等资本市场形成了部分预期,但是考虑到政策的连续性,限产政策大幅放松的可能性较小。
“就算限产政策有所放松,地方政府也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相关企业灵活安排限产计划,今年唐山、临汾的非取暖季限产便是由地方政府所主导的。”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9月12日表示。
股、期共振下行
“短缺的故事一旦消退,高溢价恐成明日黄花。”对于黑色系商品的回落,混沌天成研究院院长叶燕武9月12日上午评价称。
事实亦是如此。在1.5亿吨去产能任务今年提前完成的背景下,近两年驱动黑色系商品上涨的核心逻辑已经逐步弱化,仅仅剩下环保限产为黑色系上涨带来支撑。
但是,9月11日的一则传闻却将仅存的理由颠覆,“环保部下调采暖季限产方案,新的限产方案把空气质量改良指标从5%下调到3%,限产50%或30%的指标也取缔了。”
虽然生态环境部宣教司随后便辟谣称,上述传闻存在误读。但是事情过于重大,仍旧对股市、期货市场产生了实质影响。当日,螺纹钢主力合约收跌4.97%、焦炭期货主力收跌5.54%。
中信期货资金监控数据显示,9月11日,螺纹钢期货流出资金13.17亿元,总沉淀资金相应降至136.76亿元,而焦炭则流入了10.26亿元资金。
进一步追溯流入资金性质可以看出,增量资金以空头持仓为主,如排名前20位的期货公司席位当日新增空单30411手,同期多头新增持仓则为27803手。
于是,12日早间开盘后,黑色系商品再次集体下挫,至收盘焦炭、螺纹钢和焦煤仍旧占据了期市跌幅榜的前几位。
股市也未能幸免。Wind数据统计,申万钢铁行业近两日跌幅为3.7%,领跌沪深两市,不过12日跌幅有所收窄。
其中关键仍然在于环保限产政策。受益于供给端的收缩,年内钢材价格一路上涨,这使得吨钢利润水平逐季度走高。
兰格钢铁提供数据显示,螺纹、方坯在内的七大钢材品种,今年一季度吨钢利润均值557元,二季度提升至768元,至8月底时这一趋势仍在延续。
正因于此,上市钢企上半年利润规模,才能从2017年的218亿元飙升至今年的503亿元。
若环保限产放松,供给收缩对钢价上行的支撑将随之弱化,吨钢利润持续上涨的基础也将不复存在。
即便作为原料的焦炭也同步下调,但是相比于产品端,成本端的变化对吨钢利润的影响较小。环保限产放松,势必会对上市钢企业绩产生负面效应,这成为资金抛售的主要原因,即便部分钢铁股年化PE仅有三五倍。
或迎周期“临界点”
商品运行逃不开周期,而从2015年12月见底以来,螺纹钢期货已连涨近三年时间。
回顾历史走势可以看出,价格运行与国内去产能节奏保持了一致。2016年,国内压减粗钢产能6500万吨,螺纹钢期货上涨60.71%;2017年,压减粗钢产能5500万吨,螺纹钢期货上涨32.33%。
2018年,1.5亿吨的去产能总量仅剩下3000万吨未完成,年初至今涨幅收窄至6.75%。其中不乏“基数”不断提升的原因,但是驱动力不断弱化毋庸置疑。
而在本轮上涨过程中,始终是供给端在发力,需求端虽然不断超出市场预期,但是尚不足以接力供给端,并形成新的驱动力。
“供需关系总会有一个临界点,任何商品的上涨都不可能永远只依靠供给收缩,供给支撑价格的前提是需求没有出现大幅回落。”敦和资管首席经济学家徐小庆近期在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上指出。
这一规律,放在今年的钢铁行业十分适用。
“如果市场供应过剩,需求、流通环节必然会积累很多库存,但是目前钢厂、流通和终端消费环节都未出现异常积压,显示出钢铁需求仍然保持增长态势,消化了钢铁产出。”王国清表示。
需求总量保持稳定、供需关系步入平衡,但是非取暖季的限产再次打破这一平衡,带动黑色系商品不断上行。
未来可能存在的演变方向有三,限产力度较去年加码、持平和降低。
加码,无疑会进一步刺激钢价上行;持平,北方钢企多已具备2017年取暖季限产经验,故对钢价支撑的边际效应会减弱;降低,行业供需面根本性扭转,钢价下跌。
所以,目前钢铁业已经步入“十字路口”,核心在于今年的取暖季限产政策如何确定。
涉及政策层面的转变,便需要从宏观角度去考虑。“目前,上游行业的利润占比已经回到了30%至35%。相对合理的在35%到40%区间,这是2009年之后上游企业利润分配最高点。”徐小庆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他指出,如果让上游价格因为政策继续上涨,中、下游利润就会持续压缩,出现坏账或者利润亏损就会不断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保持或者继续推高上游的利润,本身是不合理的。”
实际上,政策出现根本性扭转案例并不少见,如煤炭行业便曾因为供应紧缺、价格飞涨,而取消“276工作日”制度。
责任编辑:吴化章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