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06日06:54 新浪综合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玉米世界。

  导语

  2月3日,立春,大年初七,一份来自财政部、国家粮食局下达《关于支持实施饲料加工企业补贴政策的通知》在市场内悄然弹出,提前结束了国内玉米市场的春节假期。实际上这是一份在春节之前就被市场广泛关注的政策之一。

  在所梳理的连盘5月走势的利多因素之中,除了比较主流的对即将出台的一号文件的炒作、对2017年东北玉米种植结构的大胆假设和中储粮过半的入库进度之外,彼时市场就传闻国家将给予全国饲料企业一定程度的生产补贴,用以加速国产玉米去库存化进程。但当此份通知浮出水面,市场才发现,预期中的全国饲料企业生产补贴仅落户东北,这引起不少市场人士的深思。 

  经过1天的发酵,市场对于此项政策的解读逐渐明朗,在此做如下梳理。

  观点认为:覆盖产能范围有限,补贴周期时间紧凑,奖补金额预计不高

  东北饲料玉米消费量约1300万吨左右,由于生产习惯和物流运输的差异化和局限性,规模5万吨以上,尤其是依据2015年时期的生产数据,符合补贴标准的产能大概接近一半,即仅有大约500-600万吨左右。通知提出,获取补贴的企业在上报之后,还需要公示,接受审查,再行生产,流程时间大概就要推进到2月中下旬,而该项补贴的截止时间到2017年6月,与深加工企业补贴同时结束。同时,通知明确,该项奖补是在政策执行期结束之后,中央财政在国务院确定的玉米深加工奖补资金额度内,再行分配,且中央补贴标准不高于对深加工企业的补贴标准。

  观点认为:只改善行业短期效益,没有为企业提升长远消费规划。没有消费市场为产品埋单,企业的生产依旧没有长足动力

  2016年中国境外猪肉进口第一次突破100万吨,估计全年进口将达到150万吨以上,占到我国猪肉产量的1/40,相当于中等省份2000多万头的生猪饲养量,正好弥补了2016年猪肉减产部分。目前我国进口肉类口岸已超50个,进口肉大量流入加工企业,对国内相对高位的猪价形成打压,在侵占国产猪肉消费份额的同时,也扰乱国内企业产能恢复进程。国内生猪消费内忧外患局面极其明显。

  补贴所提奖补,虽为刺激企业加大对东北玉米的转化,但由于没有消费层面的支持,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观点认为:原料供给仍处于压力期

  临储在退出东北市场之后,东北玉米通过以价换量,挤占了华北本地以及销区市场。从市场统计数据上看,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北方港口散粮下水量接近1100万吨,集装箱走货大约700万吨,其中三分之一的数量直接销往山东和长江流域。汽运发往华北的数量预计接近500万吨,东北玉米由传统入库到转身入关。截止1月25日,售粮进度黑龙江60,吉林46,辽宁61,内蒙古48,河北35,山东44,河南46。大约3000万吨的基层余粮等待出货,这被视为东北、华北产区节后市场最大的供给隐患。从理论上看,随着东北玉米内耗和外销的增加,筑底过程即将结束,但华北玉米是否也会通过降价实现流通,进而增加价差波动,不无可能。 

  观点认为:当市场对利多因素的意识形态变得谨慎,那么在去库存的主流操作下,价格依然易跌难涨

  近几年,提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成为中央经济部署的重要课题。2016年期间,针对东北区域出台文件之多、频率之密、政策含金量之高均较为罕见。东北是传统的农耕地区,农业占比偏高、服务业占比偏低,从产值规模还是技术水平相对薄弱,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容易受到市场冲击。农业领域作为发展的突破口虽无可厚非。从东北区域玉米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政策的利好须通过在对刺激消费和提振出口层面,才能更好的实现库存的下降。奖补政策立意虽好,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国内玉米结转库存依旧较高,年度内待售库存压力依旧较大,拍卖期也在临近,进口谷物的价格又相对较低。不是建立在实体消费增长背景下的价格上涨,都容易被架空。 

责任编辑:许孝如 SF185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