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13日10:47 新浪财经

新浪基金曝光台:信披滞后虚假宣传,业绩长期低于同类产品,买基金被坑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新浪帮你曝光他们!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分析预测部处长 李喜贵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分析预测部处长 李喜贵

  新浪财经讯 9月13日消息,由大连商品交易所主办的“第九届中国玉米产业大会”9月13日在大连举办。大会以“临储政策市场化改革中的发展机遇”为主题,将聚焦于玉米临储政策市场化改革中产业的风险管理与发展机遇。新浪期货全程直播本次大会。

  李喜贵:玉米市场将逐步发展成为按照价格规律运行的市场,发挥价格调节作用,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企业将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应充分发挥玉米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引导玉米现货市场发展。

  他预计今年产量为2.19亿吨。大豆种植收益在明年会超过玉米。

  17年产量预计大致减少2000万吨,各类谷物进口减少1100万吨,饲料需求增加300万吨,加工需求增加400万吨。

  总体来看,玉米供过于求还是比较严重,玉米结余量3500-4000万吨,预计供应过剩至少有3700万吨。国内外都是增产态势,玉米价格下行仍然将是主要大趋势。

  以下为李喜贵的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今天大会安排我的演讲题目是收储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对玉米及相关市场的影响。

  首先回顾八年的收储制度,这个阶段有效的实现了提高粮食产量,保护农民增收等政策目标,但是2012年以来,全国的粮食关系已经转入供过于求,粮价进入下行通道,造成了严重的三高问题。

  2016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三个核心要求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和保障农民合理收益, 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调整为“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机制。一方面玉米价格形成反应市场供求关系,运营方面农民合理收益,产业链发展迅速。为了推进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的顺利实施,现在国家采取鼓励多元主体入市收购,加工奖补、信贷支持,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可能还有其他政策,包括促进出口等,为收储制度改革保驾护航。所以总体来看,我对于今年支持的玉米收购制度改革是非常有信心的。

  玉米市场重新走向市场化有哪些重要的变化。

  第一原来通过参与临时收储获取补贴的一些收储企业,不再享受政策了,必须走向市场,依靠价格和市场的判断,谋生存求发展,玉米产业链的所有企业,都将成为直接的市场参与者和竞争者。

  第二,价格市场化,饲料企业和玉米加工企业,根据成本定价,采购价格合适的玉米原料,成为这次政策改革最大的收益者。

  第三,玉米市场逐步发展成为发挥价格作用,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依靠自身能力,判断市场变化,做好经营工作,推动产业发展。

  第四,充分发挥玉米市场发现价格的套期保值的功能,利用玉米期货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引导玉米现货市场发展,为适应市场发展要求,国家应该从物流、商流、信息流着手加大市场化体系的建设,逐步形成三流合一的现代玉米大市场的体系。

  所以玉米制度改革,至少实现四个有利于的目标,一是有利于发挥市场在配置粮食基础的作用,引导生产者按照市场需求,来调整优化供给结构,实现长远发展。二是有利于发挥主产区的资源优势,降低加工企业生产成本,扩大玉米加工下游产品的消费。三是有利于减少玉米的替代进口,促进国内粮食供应总量的平衡。四是对生产者实行相对固定的定额补贴,有利于从长远保护粮农的利益和积极性。

  在调整玉米粮食种植结构方面,刚才专家已经介绍了,从2006年到2015年,总体玉米面积增长26%,增长幅度非常大。现在我们谈种植结构的供给侧改革遇到很多困难。2016年农业部认为能够减少3000万亩,因为农民对于铁杆庄稼的种植惯性难以改变,而2017年玉米种植面积可能因玉米价格大幅回落和种植收益的下滑大幅减少。

  对玉米未来十年的面积展望认为玉米面积提前落实调减目标是十三五期间去库存的倒逼选择,预计2018-2020年国内玉米面积可能保持在5.2亿亩左右的水平,而2015年最高为5.717亿亩。

  国家粮储中心的报告,预计全国玉米面积下降4.9%,单产比上年增长2.7%。今年总体气侯比较有利,目前来看像东北地区,吉林、辽宁都是属于丰收年份,可能黑龙江有一些干旱的影响,总体上来讲,这个省份有待于进一步的核实。华北地区今年河北、山东这些省份是丰收的年份,可能河南省有一些干旱或者是影响,特别是南部,在7月下旬到8月下旬出现了连续高温,对于玉米授粉有很大影响,子粒出现了满天星的情况,西北地区干旱影响比较大,我们认为玉米今年西北是减产趋势,特别是新疆,我们的数据是减少了70万吨左右,可能实际超过100万吨左右,西北的产区是出现了下降。

  从明年的情况来看,玉米可能要下滑。从种植效益来看,种植玉米的收益基本上靠生产者补贴,也就是说像黑龙江地区,种植玉米地的收益,可能要下滑到100—200元左右,大约在这个数字。大豆执行目标价格,收益是100—200元/亩,如果加上粮豆轮作补贴150元,预料明年大豆种植收益会超过玉米,激励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首先我们70%的消费集中在饲料上,第一是整体的饲料需求化,在玉米原料下跌和一些替代品进口的方面,整体需求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好转。明年整体猪料的增长幅度预计在10%以上,这个还是比较明显的。整体饲料粮的需求,至少比今年增加300万吨以上。玉米消费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替代品进口减少。   

  30%的需求依靠工业消费,加工企业促进产区收购、保证农民增收的最有效的稳定器。从上半年高开工率来看,淀粉行业高的时候在75%左右,比上年提高了7%,已经是明显回升。各项情况证明,价格的降低,确实会有效的激活加工需求,对2016到2017年,我们预计全年加工需求是6070万亿,比上年增加430万吨左右,淀粉2016年加工产能回升300万吨左右,加上政策扶持加工需求,特别是玉米价格下跌之后,整体淀粉行业的开工率,有望继续攀升。

  第三个目的有利于减少进口,促进国内粮食供求总量平衡,今年来看,国内外粮食价差,呈现缩小趋势,特别是国际上目前跟年初的价格基本相当,经历了先涨后跌的过程,大致变化不大。

  同时由于降低收储价格,以及降价库存的价格,国内外价差缩小还不能完全替代进口。因此我们预计其他替代效应呈现逐步减弱的情况。2016、2017玉米和其他谷物大致减少进口在1100万吨左右,美国农业部5月份的报告,报告中对中国的玉米、大麦、高粱进口重新提高,预计玉米进口量,上个月预计100万吨左右,这个月预计提高到300万吨。高粱上个月100万吨左右,这个月提高到550万吨,大麦提高了500万吨,国际市场这些品种应该有很大的供应的压力。国际市场也希望中国增加进口,但是我们自己的价格因素体现之后,预计整个高粱进口量今年800万吨下降到明年380万吨,大麦由560万吨下降240万吨,由于DDGS双反效应显现,取决于我们这些惩罚性关税的水平,现在预计减200万吨,这些数据虽然说看起来只是一个初步数据,仍然取决于整个价格的形势。总体来看,整体替代的效益是在减少的。

  我们的供求关系,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粗略的给大家看一下。

  感觉实际全国过剩7000—7500万吨的水平,在2015/2016年是可以接受的。

  2017年,实际产量我大家都比较清楚,经过讨论实际的产量大致可能减少1200万吨,有可能说减少1500万吨的,可能说减少2000万吨的数量比较少, 我们考虑到面积减少幅度比较大,也考虑到现在有利的方面,从产区传来的消息,很多农民希望晚一点收割玉米,能够进一步提高单产。

  总体产量按减少2000万吨这个数来算,进口刚才分析是1100万吨,加工需求增加400万吨左右,所以我们在玉米供不应求还是非常明显的。整体结余量在3500—4000万吨。

  所以这样来看,预期就成为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玉米价格足够低,我们包括中储粮的储备轮入需求,至少在2000万吨以上,这个需求比较积极的话,市场需求能够恢复,库存回流企业,当供求平衡和价格支撑还是有希望的。一切的因素都体现在价格上。

  第四点目标,有利于从长远保护库存的积极性,取消临储之后,新的土地政策和玉米的种植直接挂钩了,补贴从流通环节间接变为对生产者的直接补贴,生产者补贴比支持价格政策有了一定的进步,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美国人也都走过这样的老路,我们也不能超越阶段去走,直接跨入收入保险制度,说明对于支持政策,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就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是大家的共识。

  那么财政已经先后两次对产区支付了补贴资金,现在省里面正在研究,到底对农民提供多少补贴。这个政策还没有发出来。

  收储制度改革,从供求关系和长期价格走势来看,现在价格已经进入下行通道。国内价格依靠市场形成,下一步波动幅度会加大。大家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到底我们这个价格应该定在什么水平,或者应该下降在什么程度。首先第一个种植成本,还有进口成本,出口成本,大家都会考虑。其中一个简单的逻辑就是逐步与国际对接,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呢,第一个台阶价格下跌到能够挡住进口的水平,第二个使价格下跌到实现出口的水平。原来价格形成的规律,这几年执行临储之后,大家都围绕临储之后,价格受临储影响非常大,针对市场化的时候,可能很多人都淡漠了,淡化了不知道原来市场价格哪些因素的影响,从03年到当前的价格看到,实际上决定了价格最终的因素,就是供求周期和经济周期,过去几年价格持续上涨,那几年经济处于高速增长的状况,中高速增长的状况,用粮需求旺盛,粮食供求关系偏紧,所以粮价才能持续上涨。2012年以来,价格处于横向运行,这几年如果没有临储,价格一定会下跌。但是有了临储之后,强烈的干预,最终决定的还是要靠市场。市场才是王道,所以现在价格又重新进入到市场决定价格。总体来看,我是大致猜想这种季节性的规律,对于我们价格作用的结构,所以我个人觉得,跟国际接轨没问题,按照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这个逻辑不完全站得住脚,也不一定符合中国的国情, 但是整体价格处于下行,一方面国内外都是压力较大的状态,供求关系矛盾突出,同时市场化的趋势,使得国内价格下跌,但是要看到,节奏才重要,天气、政策、农民销售心态,都可能成为影响价格运行的节奏。比如说大家有的说这次开会9月份,9月份开会是最不好的,很多不确定的东西。现在还说不好。

  那么第一轮大致有三轮的冲击,第一轮冲击体现这个阶段的下跌,山东和河北、华北地区进入了下行通道,而且有加快下行的趋势。我个人认为,山东的玉米价格应该在1600—1700元/吨的水平,我个人认为,预期的价格在1400—1500元/吨,由于企业库存比较空,加上可能有一些储备薄弱的需求,农民对价格也有一些想法,这段时期,这个阶段,应该说玉米价格可能呈现缓坡下行的趋势。

  那么很快我们就会迎来第二波的冲击,到11月份左右,黑龙江和辽宁玉米的上市,会对价格形成第二轮的冲击。黑龙江有一部分早熟的品种,所以压力要大很多。过去黑龙江政府实行了代收代储,核心还是围绕临储,现在没有临储之后,三代估计很难开展。这样来看,我们一些早熟的和基收的,德美亚玉米上市量比较大,总量在至少1000—1500万吨左右。同时这几年临储玉米农民过去都是集中卖粮,现在卖粮的节都在加快,黑龙江在头两个月出售中至少出售了60%的玉米。黑龙江一年产量5000—6000万吨,所以我们感觉到,今年卖粮难的压力是在玉米产量,玉米的卖粮难的压力在东北产区,东北产区的卖粮压力是在龙江,如果德美亚玉米上市之后,会对价格产生第二轮的冲击。价格首先出现了一些卖粮难的一些迹象,它不是全面性的,可能是区域性的,有些地方我还是看好的,我也跟企业交流的时候,企业也不这样看,比如说辽宁没有什么压力,1600万吨的玉米;吉林3000万吨的玉米,这么多加工企业,还有很强的外力需求,饲料企业的需求。主要还是在末端,加工消费比较弱的龙江有问题。

  同时我们看到,市场压力最大的第三轮冲击集中在明年的春节前后,按照跟国际价格接轨的简单逻辑算,大致上倒推回去,龙江在1100元左右,回到十年前水平,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我们分析,农民卖粮多少钱是市场决定的,是有供给决定的,我们只是作为一个判断。对于相关部门的影响,对于大豆的影响比较大,大豆的种植面积会增加,刚才也谈到了,估计大豆种植面积比玉米更加稳定,特别是合作社,要进行库存大豆,这里有一些细分单产方面的限制。

  第二个是国产大豆价格可能有下跌的压力,因为一些大豆不是高蛋白的大豆,以有用大豆提供为主,还得跟国际大豆形成竞争。第三大豆进口依赖度不会大幅降低,价格主要由国际市场决定。美国对中国2016、2017年大豆进口量在8600万吨的水平,大豆缺口还是呈现扩大趋势,进口依赖度略有降低,大约在85%左右。

  那么对相关市场,对期货市场的应该比较大。一是玉米期货市场,特别是大商所玉米期货市场,将会更好的发挥应有的功能,刚才介绍了大商所的期货,玉米和玉米淀粉的成交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价格发现功能得到的更好的体现,特别今年整个价格又出现了上扬,对于当前的价格机制会有进一步的清晰。

  玉米期货市场将会更好的发挥应有的价格功能,同时第二个影响是国内外玉米价格会形成互动机制,而且这种机制应该率先在期货市场体现。我们是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不可能长期游离于国际市场,只要价格由市场决定,由供求决定,国内与国际市场的价格将很快接轨,实现资源互补。

  最后谈一谈市场化的一些问题,因为今年是收储制度改革第一年,市场形势是非常复杂的。加上形成的政策惯性和路径依赖,实施玉米市场化收购,不可避免会发生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那么要想市场定价,价格应该由市场形成,必须逐步多的市场主体进入,过去我们是围绕临储来做,现在首要任务是激活市场主体,这是最大的问题,我们省里面,各个省都组织了会议,中央的领导包括陈锡文,都做了非常细致的讲解。

  那么我个人谈,激活市场主体,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个是信心问题,信心的问题,供求水平在这里,信心是怎么出来的?所以我倒是同意大多数人的意见,信心是跌出来的,价格不跌到位,信心是没有的。所以这个问题,是比较清楚的。同时呢,信心要靠国家给补充上来,第一就是要明确库存该怎么消化和处置,一定要在合适的时间,给市场明确的预期,到底粮的底价在哪里,让市场主体放心,市场能够放心,如果价格足够低,比如说刚才说按进口成本倒推,吉林省倒退1200,没有问题,这个价格一定是放心的。国家的粮食也不可能卖的那么便宜,所以这样来看的话,这个信心是要靠价格来给的,第二是要解决收购主体的资金上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是比较突出的。现在央企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国有粮企业应该带头收购,是央企包括中储粮,都要考虑正常的经济效益,不谈经济效益,只管政治,进来收购,不能造成信贷资金的单向发展,这也不是政策所鼓励的,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入市,民营企业不活,市场化很难破除。所以应该加大对于民营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而且收购贷款不能只靠农发行一家,多层次的贷款支持。

  第三是要认真解决玉米加工转化,扶持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降低产品价格使得出口退税产生实效。到什么时候产生实效呢?大致上来讲,山东的淀粉定价,如果能够达到1700,那么淀粉出口肯定拉开,高峰时候的玉米淀粉出口一年50万吨左右。中央对于地方执行的对于加工企业的补贴政策,是以肯定的态度,今天对补贴进行奖补,地方给企业补的多,中央给配套配的多。所以这样来看,整个行业进入了景气周期,都有钱赚,只要玉米价格下跌,肯定能实现刺激需求,保证农民收购的重要作用。

  另外要切实解决饲料企业对于玉米质量的关切,库存中的粮食,到底它买的时候很艰难,这个里面中储粮提出来,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来进行销售,就能够很好的跟饲料企业实行对接。这方面还是比较看好的。

  最后是玉米收储改革的一点思考,一是加快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按照价补分离和市场化为导向深化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理顺市场价格机制,有利于调节种植结构、抑制进口和促进消费。第二是抓住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车用燃料乙醇市场扩容时机,扩大粮食乙醇产能和使用范围,加快消化稻谷和玉米库存,盘活酒精产能。三是在今年的秋粮收购重压下,重点要解决谁来取代政策性收储主体,恢复市场化收购能力,防止断崖式下跌风险和大范围“卖粮难”情况出现。

  四建议采取减少粮食投放、储备轮入、加大信贷支持、补贴加工收购等方式,引导市场价格预期,建立玉米价格下跌“缓冲带”,防止 “市场失灵”

  最后我的分析就到这里,最后中秋节快到了,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祝大家生意兴隆,身体健康,感谢大家。

责任编辑:许孝如 SF185

相关阅读

先去杠杆好还是先去产能好?

去产能意味着经济下行,去杠杆意味着金融风险加大。同时,中国的产能过剩部门基本都是高杠杆部门。如果去杠杆的同时又去产能,中国宏观经济状况可能会发生重大的恶化。这是平衡防范金融风险和进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选择。

中国的工资是低了还是高了

一方面,劳动者抱怨收入低、压力大;但另一方面方面,制造业企业又在抱怨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这似乎是一个悖论。悖论的直接原因在于参考系不一样:劳动者抱怨工资低的参考系是房价和医疗教育价格,企业抱怨成本高的参考系是过去和国外的工资水平。

企业家必须是一个高尚的人

你要成为企业家,必须要有丰富的人脉资源,这个人脉不是靠你行贿、喝酒,而是靠你人品的传扬。你做企业要有好的团队,好的团队不仅仅是靠高工资和给他提供舞台,更重要的是,你要有高尚的品格,才能吸引到优秀的团队。

支付宝和马云都不是活雷锋

无论是微信的收费还是支付宝的收费,都反映出互联网公司的一种商业模式:前期通过各种手段积累大量用户,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如社交习惯、支付习惯等),后期通过收费来实现和扩大自身的商业利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