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指进入阶段性高位振荡区域

2015年04月12日 23:59  期货日报  收藏本文     

   受多种利空因素共振影响

  

  随着市场的热情不断升温,近期指数不断创本轮新高,沪指突破4000点。股指期货四个月合约一度大幅贴水,除下月合约外,一度贴水均超过40点。但到上周五收盘,除本周交割的当月合约外均升水超过40点。以上现象一方面说明,市场依然是强势格局,资金面非常充裕,市场修复能力极强。但另一方面也显示,指数短期持续大幅上涨后,市场恐高情绪显现,风险加大。

  2014年7月启动的这轮A股牛市是“改革牛”、“政策牛”,超越历史上任何牛市是大概率事件。如果经济走势配合,资金推动的估值修复牛市若能成功转为估值盈利双轮驱动的牛市,那么沪指万点不是梦。但“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任何牛市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阶段性的调整,甚至是深幅调整会经常发生。以道琼斯指数为例,从2009年见底的6400多点到当前的18000多点的大牛市来看,途中调整非常频繁。从每次调整的幅度来看,深则20%左右,浅则5%左右。从调整时间上来看,一般一个月左右,但也有的调整长达四五个月时间。笔者认为,当前A股已经进入阶段性高风险区域,调整随时可能发生。调整一旦发生,调整力度将明显大于今年年初的那波调整。

  首先,沪指从年初3049点的阶段性低点上涨以来,已经连续上涨千点,涨幅超过30%,中小盘相关指数涨幅更高。在此期间,沪指一路上涨,并无任何幅度较大的调整,获利回吐的压力比较大。从技术上看,沪指4000点是重要的整数关口,此处会出现较大波折。虽然上周突破,但尚未脱离该区域,再度跌破的压力依然很大。

  其次,沪深300指数期货收盘总持仓从3月16日达到创纪录的25.9万手后降至上周五的22.8万手,已经合计减仓3.1万手,其中甚至一度降至21.3万手。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获利资金已经开始逢高离场。从中金所[微博]公布的四个合约持仓来看,净空持仓从3月18日的3万手高位降至不足万手,且主要是空头主力减仓所致。数据显示,期指主力空头被迫减仓止损的迹象明显。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看,空头不死涨势不止,空头止损离场不利于行情延续。

  再次,从资金面上来看,虽然融资融券余额迭创新高,已经突破1.6万亿元,市场资金面整体宽松,但短期资金面相对趋紧的概率较大。一方面本周30只新股密集发行,冻结资金预计达到3万亿元左右。另一方面,近期大量资金流入估值相对偏低的港股和B股市场,对于A股市场资金产生了较大分流作用。尤其在A股持续大幅上涨的时候,分流影响会更明显。

  最后,4月16日上证50指数期货和中证500指数期货上市。这不仅是期货新品种的上市,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机构做空的途径。尤其是对于中小盘个股而言,在持续两年多的强势上涨后,机构利用中证500指数期货避险的要求强烈。同时,按照A股历史的发展规律,重大事件的发生容易引发指数达到阶段性高点。

  综上,受多种利空因素共振影响,近期期指达到阶段性高点发生深幅调整的概率较大。故在期指的操作上,建议前期获利丰厚的多单可逢高减仓,降低仓位。但上涨趋势未发生改变前,勿轻易做空。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方首次公开详解南海岛礁扩建情况
  • 体育NBA哈登30+7火箭止连败 林书豪赛季报销
  • 娱乐史上最高!《速激7》首日票房近4亿超变4
  • 财经党报评北上广月入8千仍月光:别掉钱眼里
  • 科技一号专车评测:贵但品质中庸 专题
  • 博客郎咸平:老百姓应该买股票还是买房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高校一宿舍6个漂亮妹子全考上研究生(图)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叶檀:不要幻想人民币崩溃
  • 洪榕:A股进入猜结局阶段
  • 管清友:稳经济增长必要性在加大
  • 马光远:亚洲经济的未来在于创新
  • 明天:把开发商当作战友是最大的笑话
  • 徽湖:国务院为何下军令状稳定楼市
  • 张庭宾:亚投行如何避免得不偿失
  • 易宪容:新平庸下全球经济的三大困境
  • 如松:公务人员裁减已成必然
  • 陶冬:市场重拾信心 欧洲仍待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