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扩充团队 选“才”各有其招

2014年03月19日 22:59  期货日报  收藏本文     

  盘子越做越大

  

  提要

  交易运作日趋体系化的期货私募对优秀研发人才的追求从未停止。河南郑州一家私募负责人最近正在忙着做一件事——挖掘研发人才,以充实自己的团队。

  有二十年期货交易经验的河南郑州某私募负责人李勇(化名)很早就盯上了期货私募这块“蛋糕”,近些年随着对套利对冲交易研究的深入,他逐渐有了做对冲基金的念头,而且早就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目前他所带领的团队管理的资产已有相当规模。

  规模做大了,投资领域也要相应拓宽。最近两年,李勇及其团队开始关注债券、固定收益市场,准备将这些领域纳入到自己的投资范畴。这让李勇有了扩充团队的想法,而团队的核心资源——人才尤其是研究型人才的缺乏一直是他最忧心的。

  无独有偶,同样以对冲套利为主要投资手段的凯丰投资近日发布重金招聘广告,直指风险管理人才和宏观及产业研究人才。

  相对于从社会上招聘有经验的研究人才,李勇更青睐研究思维尚未定式的金融专业毕业生,从零培养。为此,他盯上了河南某高校金融学院的在校生,并和该学院开展合作。

  李勇在上述高校金融学院做了一份样本容量为50人的调查,调查对象为在校本科及研究生。接受调查的学生中,约15%的人已有股票等投资经验,对期货衍生品行业非常感兴趣。

  “没有亲身经历过市场洗礼,仅凭兴趣在这个市场中成长比较慢。我们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能够帮助这些对期货感兴趣的‘新人’做好定位。”李勇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他希望能从这些毕业生中挖掘出一些“好苗子”,假以时日培养,提升团队的研发实力。

  相较于体系化运作的私募团队对研发的重视,传统“师徒型”的期货私募则更注重交易技术的“熟能生巧”,也有自己的一套择“才”标准。

  作为“师徒型”期货私募代表,郑州一家上世纪九十年代成长起来的期货私募,目前有20余名成员,擅长短线套利,年均盈利水平30%以上,团队成员间独立性较强,多数成员并不重视基本面的研究。该团队负责人老陈说:“我们选人不太看重专业背景、交易能力,只要潜心学习,基本上三到五年都能达到一定的盈利水平。”

  在老陈看来,这样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忠诚度相对较高。不过,也有一些研究和交易都做得不错的“徒弟”出去单干,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时,他心里难免都会有些失落。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习近平在河南兰考朗诵旧作追思焦裕禄
  • 体育亚冠国安2-1水手 CBA总决赛I北京胜新疆
  • 娱乐警方:李代沫等8人疑属吸毒贩毒团伙
  • 财经中移动河北公司3名高管严重违纪被调查
  • 科技第一线:民营银行,馅饼还是陷阱
  • 博客马航事件中美暗战:数据涉及机密?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最美老师对决:合工千颂伊PK南大章子怡
  • 陶冬:降准能救中国经济?难!
  • 杨东辉:QE已收缩 美股为何依然坚挺
  • 老渔民:政治副中心能复制上海自贸吗
  • 天天说钱:有必要设“政治副中心”吗
  • 钮文新:请监管层严查做空操纵
  • 海宁:上海郊区房价将跌30%
  • 郎咸平:房产税让政府更有动力抬房价
  • 张庭宾:人民币和楼市拐点基本可确认
  • 向松祚:互联网金融不是法外之地
  • 方泉:央行霸道出手有点倒行逆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