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远期交易市场迷途 前景变得扑朔迷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5日 18:23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本刊记者朱凯栋/文

  据《证券市场周刊》统计,国内目前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有70多家,涉及的商品种类主要有钢材、石油(燃料油)、有色金属、化工、煤炭、棕榈油、白糖等。地域分布上,则由北及南,遍布沿海发达城市。这些市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巨额的投资和民营资本占主导,如去年底广东开业的一些电子交易市场(广东塑料交易所等),动辄投资就是数十亿元。

  背负着“准期货”之名的电子交易市场提供包括远期合同(或更具现货色彩的远期“仓单”和“栈单”)交易、专场现货交易(拍卖交易、竞购交易)、约期交易甚至仓单质押贷款(由合作银行直接或间接提供)、第三方的仓储和铁路运输等综合性物流配套服务。

  蓬勃发展

  “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大宗基础原材料的需求是如此迫切。而大宗原材料的价格发现、远期锁定风险、远期现货交割和价格投机等需求在现有的国内期货交易所中又得不到满足,尤其是现在3家期货交易所的品种上市速度、品种数量根本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教授说。

  浙江余姚塑料市场上的一位会员黄先生告诉记者:“我们是做家装PVC管的企业,因为价格变化太快,以前不敢在市场上签订100吨以上的原料合同,但是进入这个市场后我们可以通过期货交易机制,提前半年锁定买进价格波动风险。”

  这些成绩斐然,却总是“只做不说”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因为其特殊的优势已经给现有的3家期货交易所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如吉林中心玉米批发市场在玉米这个品种的交易量上已经对大连商品交易所构成了直接挑战,甚至有业内人士坦言,玉米的定价中心其实在在中国的“吉林玉米交易市场”。在期货交易所正在开发的品种上,现有的市场也形成了巨大压力,如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在积极开发钢材期货品种,而仅上海地区,2004年后就诞生了4家钢材现货远期市场(上海钢铁交易所等),各交易市场的日成交量均一度逼近20万吨。

  这些诞生于“草根”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极富创新力量,在国外被认为不可能做成“期货品种”的如钢材、丝绸、稀土和PE塑料在国内市场上蓬勃发展,而且为“商品的衍生品”服务的仓单交易市场也正在兴起。

  “目前,这类交易所已有两家,另外一家不久将在北京开业。”北京纳佰商业经纪有限有限公司业务总监张永对记者说,“我们这个行业很少作宣传,但是交易量并不小。”

  “仓单交易市场投机比较方便,市场交投比较活跃,投机资金能占到交易额的约80%左右。”

  监管难题

  国内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是按照《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2003版)》设立的,“但是因为是国家质检总局主导完成,在各种远期场外交易的监管上缺乏必要的专业性,只是一个行业性参考标准,其权威性更没有得到各方的认可。”曾经参与《规范》编写的期货业元老童宛生教授告诉记者。

  从2003年开始,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爆发的“琼胶事件”、“桂糖风波”和最近“嘉兴事件”,不但给市场内的参与者敲响了警钟,而且一再震惊高层。

  草根背景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在充分满足了市场流动性需求的时候,也因为自身的不规范制约了其本身发展。

  目前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主办方多是公司制形式(主办方高管大都在市场中持有不低的股份),在组织市场正常交易的同时,也多多少少通过自有席位参与市场本身的交易。这样一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市场运行模式,难免使市场内的交易主体产生对公平性的担忧。

  通过嘉兴市场的典型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由股东占主导的交易市场中。很少能在限仓制度以外的信息披露方面有所突破,还有就是至关重要的保证金存管问题,这在保证金余额高达数亿元的一些成规模市场上格外突出。

  在嘉兴市场虽然交易规则中公布了只有现货背景的会员才能参加交易,但是没有限制会员的代理业务,大量的会员纷纷做了投机者的“准经纪公司”。实际上,由于上述《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限制,电子交易市场的会员形式上只能是本行业内法人单位,而类似市场内会员却可以堂而皇之地招收二级甚至三级个人会员。但在无银行集中托管、结算保证金的情况下,其中隐含的违约、诈骗和拖欠风险可想而知。

  而且大部分以电子商务公司名义向地方工商部门注册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因资本实力不够,基本上不具备仓储服务功能,其大部分业务只是集中于远期合同的交易及异地市场开发上。且各电子交易市场一般因网络化的无形市场交易,而无需大型的交易厅,甚至不少市场的主机托管于异地某网络管理公司的服务器上。

  监管上的漏洞和市场运行中本身的不规范,导致了交易过程中风险屡屡发生。而一旦市场内的商业纠纷进入法律阶段更因为没有相应的法理支持,法院在市场是否是变相期货,以及多空双方签订的远期合同是否得到法律承认等等问题上无所适从。这也就是嘉兴等一类案件,大多进入胶着状态的根本原因。

  最终出路

  虽然一直觊觎期货交易形式,各家远期交易市场还是很担心和期货扯上瓜葛,其前景也变得扑朔迷离。

  “现在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都是一方诸侯,由于远期现货市场大多由相关部委或地方政府批准设立,证监会没有管辖权,各自都有一定的强硬后台。”长期研究大宗商品定价权的期货业专家韩宜先生分析到。“这是一个被人为阉割了的期货市场。”

  据记者了解到,现在治理规范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已经出现两条道路。

  日前正在国务院法制委组织讨论的《期货业交易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修订条例”对非法组织期货交易所、结算公司和期货经纪公司做出了相关罚责,并且第一次明确界定了变相期货的定义。

  国务院法制办在今年7月一份关于《条例(草案)》的说明中解释:“现行条例没有明确界定和禁止变相期货交易,但由于变相期货交易活动近几年又有抬头,且涉及公众利益和国家经济秩序,却缺乏专业部门进行必要的市场监管,从而给这些交易市场乃至整个社会埋下重大风险隐患。草案明确规定‘禁止变相期货交易’。”

  比起“管理条例”以堵为主的思路,商务部拟加强现货远期市场规范化的做法可能更符合市场需要。

  记者从相关业内人士了解到,商务部正在修订关于加强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参与修订的有包括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等6家机构。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商务部不仅正在修订关于加强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而且早有计划领衔起草新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以结束国内各大现货远期市场无主管部门统一监管的混乱局面。

  现在还有没有第三条道路可以走呢?

  “其实理论上,期货市场诞生在发达的现货市场上,是市场一种高级组织形式;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则不过是将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务技术及期货市场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应用于传统现货市场之上。”胡俞越教授谈到。

  “远期市场升级到期货市场是必然的,我们应该促成这种进化,而不应该过于忌惮部门利益而止步不前,成熟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可以由三家正规期货交易所接盘,以促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在实际运作中,一些电子交易市场的功能被弱化为某些城市或专业网站锦上添花型的名片象征,也有一些被赋予如建设物流基地的超载功能,还有一些可能会走上设“赌场”的歧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