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年度报告: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大豆承受巨大压力(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08:36  美尔雅期货

  预期2008/09年度大豆压榨需求同比增长2.9%,增速放缓明显。考虑食用、种用等其他需求在内本年度大豆总需求同比增长4.1%左右,食用及工业消费增速较快。由于大豆总需求的增幅接近于总供给的增幅,使得2008/09年度中国大豆期末库存同比变化不大,库存用量比下降仅0.2%。而大豆供应安全系数虽然为近5年来的最低水平,但显示出企稳的迹象。

   年度报告: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大豆承受巨大压力(3)

中国大豆库存消费比走势图。(数据来源:USDA)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国内大豆现货市场难以对价格形成支持:

  1、产量增加明显。07年的大旱,使得当年国内大豆减产明显,加上干旱带来的品质下降,一度使得国内大豆供需处于几十年难遇的紧张局面。供需上的紧张直接推高了现货市场的价格,在黑龙江当地,大豆收购价格一度达到2.8元/斤的水平。现货价格的高企,直接导致了在新作物年度开始之时,农民纷纷改种大豆,加上今年自5月以来,东北地区风调雨顺,夏季也没出现伏旱的情况,虽然在8-9月份气候略显干燥,但影响不大,而大家普遍关心的早霜问题(今年农历霜降比往年要早)亦没有出现,使得今年大豆产量创下2004/05年度以来的新高,达到1650万吨,较2007年增产近30%。

  2、自7月份以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一路暴跌,CBOT大豆更是屡创新低,进入9月份之后,雷曼公司破产、美林证券被收购、AIG国有化等金 融界的大地震相继爆发,让人不由得对未来美国经济产生极大担心,而美国7000亿救市计划一波三则,则让这种担心变成了恐慌,随着恐慌蔓延到世界主要经济体,一场世界经济的大海啸便产生了。在这种动荡之下,大宗商品市场出现了大溃决,原油价格从最高的147美元/桶,跌到了惊人的40美元/桶,CBOT大豆期价也较最高点跌去了近50%,低廉进口大豆的涌入,让国内市场难以独善其身,现货价格也急转直下,由最高的5300元/吨左右,跌到了3300元/吨。

   年度报告: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大豆承受巨大压力(3)

国产大豆现货走势图。(来源:美尔雅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3、10月20日,国家终于公布了今年的托市收购政策,在东北大豆主产区,以1.85元/斤的价格收储150万吨大豆,这相当于今年国内大豆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收储截止至明年的2月。消息一出,东北当地现货价格就迅速涨到了3700元/吨,但是这却并没有刺激东北市场的交易,因为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仅为3100元/吨,巨大的差价使得油厂不得不改用港口豆,即便运到东北也比当地的便宜。政策一出,虽然油厂对收购指标争夺相当激励(国家同时还给予每吨的加工补贴),但自主收购依旧保持观望态度。鉴于此情况,国家在11月底便放出风声,将会加大大豆收购力度,12月份的具体公告显示,将在东北当地仍以1.85元/吨的价格再收购103万吨。国家不断加大收购力度,其初衷是为了防止“豆贱伤农”,但实际情况却并没达到国家的预期目标,反而在东北当地造成了农民不愿以低价出售给贸易商,一心等着卖给国家。而内外大豆的巨大价格,也使得贸易商不愿意收购东北豆,甚至有消息传出,可能有转基因大豆混入国储豆。贸易商不愿参与进来,注定了国家的收购政策是在唱独台戏,难以起到保护农民的作用,何谈对大豆价格形成支撑。

  国内大豆价格的高企,使得进口大豆需求激增。海关数据显示,我国11月份大豆进口量为332万吨,较10月份增长56%,11月大豆进口量与去年同期的335万吨基本持平。伴随着进口需求不断增加,港口分销价格却是不断走低,海关数据显示,进口豆价格平均为每吨508.7美元,低于中国国储豆采购价格(3700元=539美元)。进口大豆价格相当低廉的主要因素是CBOT大豆期价的暴跌,使得到达国内港口的分销价格也跟着回落,形成了需求增加,价格反而下跌的奇怪局面。

  图十三 南方港口大豆分销价

  单位:元/吨

   年度报告: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大豆承受巨大压力(3)

南方港口大豆分销价走势图。(数据来源:东方艾格)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伴随着国内大豆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内产量始终是有限的,我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也就越来越明显。海关数据显示,2007/08 全年度中国进口大豆总量高达3782 万吨,同比增长32%,上一年度大豆进口总量仅有2873 万吨。今年前11个月大豆进口量年比增加22.4%至3414万吨。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并没有抑制我国油籽需求,市场预期我国12月大豆进口量将达到350万吨。2008/09年度大豆进口量预计为3600万吨,虽然低于上年度,但是由于国内大豆与进口大豆巨大的价差,油厂进口意愿明显,未来对进口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很有可能挤占国内大豆需求的空间,使得国储收购政策无法发挥其重要作用。

  图十五 中国大豆历年进口量(1997/98~2007/08)

  单位:万吨

   年度报告: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大豆承受巨大压力(3)

中国大豆历年进口量走势图。(数据来源:东方艾格)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