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次贷危机阴影与中国金融创新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6日 15:08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作者:⊙胡俞越 孙昉

  在次贷危机的背景下,将会引发全球经济格局和金融秩序的调整,危机也给我们带来了契机。反思金融创新和衍生品市场,我们切不可把次贷危机归咎于金融创新,切不可关起门来固步自封。我们认为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应当认真反思,调整节奏,加强监管,适当地“踩刹车”。而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应当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适当地“踩油门”,以此为契机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中争取主动地位。当然,在“踩油门”的同时也要把握好方向与节奏。

  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基石。然而,在一个信用制度最健全的国度是如何滥用了信用,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不能不引发我们深思。人们普遍认为美国次贷危机都是衍生品惹的祸,把金融衍生品认定为“坏孩子”。连股神巴菲特也认为金融衍生品是国际金融界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实,经过我们仔细分析甄别,发现由于美国金融市场上信用衍生品与信贷资产证券化这两个缺乏监管的场外金融衍生品(OTC),窃取了金融诚信的基石,从而惹出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祸。

  短短数月之间,华尔街五大投行三家倒闭两家改制,美国投资银行业彻底坍塌,压垮了美国金融业脆弱的神经,整个美国的金融体系走到了崩溃的边缘。美国金融行业神话的破灭也给我国带来了在金融领域赶超世界金融强国的历史性机遇。我们应冷静分析总结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与其金融衍生品市场上存在的问题,积极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加快金融创新,缩短与美国、英国、日本等金融列强之间的差距,争取早日成为世界金融强国。

  一、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金融危机仿佛突如其来,而这一切不得不归咎于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OTC)中一些没有得到政府良好监管且存在一定交易机制弊端的“坏孩子”。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深刻地揭示了少数劣质OTC金融衍生品已经成为美国乃至世界金融危机的动力源,而OTC衍生品市场的放大效应与监管缺失,使得OTC金融衍生品市场在国际上扮演了金融瘟疫传播者的角色。

  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OTC)是指在交易所以外交易的金融衍生品,这种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并不通过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也不通过清算所进行合约清算,而是完全由做市商各自单独进行报价交易完成,是一种一对一的交易模式。20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西方发达国家汇率、利率开始频繁波动,而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银行业。由于美元对各国汇率的频繁波动,使得各银行均寻求相应的汇率、利率远期交易以规避风险。虽然,在那个时候,CME推出了外汇期货,首开金融期货先河,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期货市场的交易灵活性与便利性较差,且外汇期货刚刚推出,市场流动性不足,因此大部分银行的外汇避险操作是在OTC衍生品市场上完成的。

  20世纪80年代,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以惊人的速度迅速膨胀。花旗、美洲等28家国际知名大型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份额从1982年的48.5%,上升到了1998年的76.8%;日本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在上世纪80年代以年均40%的速度递增;德国商业银行通过表外业务获得的利润占总利润的45%以上;瑞士银行的表外业务盈利占总盈利的60%-70%。而表外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银行之间进行交易的OTC金融衍生品。20世纪90年代,OTC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最为迅猛,直到近几年才趋于平稳。然而,不可否认,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OTC衍生品市场上金融创新的步伐由于没有监管的束缚而大大快于场内衍生品市场(期货交易所)。除了传统的外汇、利率远期、掉期与期权交易外,很多银行还开辟了对这些基础OTC衍生品进行组合嵌入的更为复杂的交易品种,同时,信用衍生品的产生与高速发展更加引人瞩目。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