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豆类市场将继续呈盘整态势 底部价格有望抬升(4)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 01:22 中大期货

  8、人民币破8

  中国经济增长、贸易顺差、外汇储备等经济基本面数据和政府货币政策调整取向是决定汇率走势的主要因素,正是同比屡创新高的贸易顺差和信贷、投资过热持续不断地给人民币汇率施加向上压力,决定了人民币升值的长期趋势。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利于加大农产品的进口,而加大的供应量冲击了市场价格。

  图13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

   豆类市场将继续呈盘整态势底部价格有望抬升(4)

美元兑
人民币汇率
中间价走势图(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9、国内宏观紧缩政策陆续出台

  央行宣布2006 年8月19 日起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 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 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此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对金属行业,特别是有色金属的短期和中期的压力都较大。对有色金属的需求将会减弱,将导致有色金属在近期和中期都有可能出现弱市行情。沪铜市场在经过长期的牛市后,很可能就此转市。而此次加息对于豆类市场影响力度有限,不过连豆处在下跌走势之中长达半年,后市有可能受周遍市场疲软影响,期价继续走低。

  (二)利多因素

  1、美国贷款补贴价支撑力度较强

  美国许多产区现货大豆价格跌到贷款补贴价格之下,这抑制了农民的销售热情,对升贴水提供支持。期价和现货价格走低将使农民短期内仍囤豆惜售,现货大豆市场流通量减少。

  而一些大豆加工厂停产维修也支持粕价走高。

  2、国内养殖业逐渐恢复

  据8 月10 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处发布的“中国农产品市场趋势指数”报告:

   豆类市场将继续呈盘整态势底部价格有望抬升(4)

中国农产品市场趋势指数表(来源:中大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8 月9 日家禽市场趋势指数为56.3,继续回升。50 标志着受调查企业对市场的预期已经从悲观转变为中性。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市场上禽肉和禽蛋价格回升,刺激了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

  8月9日生猪产品市场趋势指数57.8,反映出受调查企业对市场的信心在逐渐增强。生猪价格回升在过去几周处于缓慢回升中,养殖效益从亏损转向平衡,或略有盈利,是促成指数水平回升的主要原因。但是养殖补栏数量增加并不明显,因为仅仅盈亏平衡不足以刺激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

  3、2006/07年度全球大豆播种面积预估下调

  美国农业部的三月份预估的大豆播种面积难以兑现。6 月30 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了面积报告以及季度库存报告。报告预估的美豆2006 年播种面积为7493万英亩,较3 月份报告下调196.5 万英亩。这主要是因为目前良好种植天气有望导致玉米播种面积增加,挤占部分大豆播种面积。此外目前大豆价格濒临低点,在低位区域运行,使得种植农场主利益受损失,也是导致三月预估播种面积不能兑现的原因之一。

  南美下一年度的大豆播种面积也有望下降。连续几年南美大豆产量由于遭遇干旱和亚洲锈菌等灾害的影响,收成始终不如预期,特别是当前南美巴西由于贷款利率居高不下,本国货币汇率走强,化肥价格上涨而大豆销售价格偏低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农民种植大豆基本无利可图,下一年度的播种面积有望大幅下降。据巴西独立市场分析机构Safras 公司表示,2006/07 年度期间巴西大豆播种面积将会至少减少7.6%,这也将会是2003/04 年度以来的最低播种面积,当年面积为1970 万公顷。巴西将播种1900到2100 万公顷大豆,低于上年度的2210 万公顷。巴西大豆播种面积将首次降到2002/03 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不足2000 万公顷,当时巴西大豆播种面积为1840 万公顷。目前南美创纪录产量的大豆收割已基本全部结束,阿根廷农业秘书处预测大豆收割面积达到创纪录的1540 万公顷。南美播种面积总体下降。这将对远月大豆合约提供支撑。,这也将会是2003/04 年度以来的最低播种面积,当年面积为1970万公顷。

  2006/07 年度中国大豆播种面积下降已成定局。据调查,2006 年黑龙江产区的大豆种植面积将比上年至少减少10%,部分地区减幅还将会接近20%;而今年东北地区国产大豆播种面积的初步预测降幅将达到400 万亩左右。大豆价格下跌、燃料、化肥农资价格上涨是导致大豆种植收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2005/06 年度以来,黑龙江产区大豆收购价格持续振荡下跌,使得农民种植2006/07 年度新季大豆的积极性大受打击。据估算,黑龙江农民每亩大豆生产成本比上年增加15元以上,亩均收益只有75 元,明显低于稻谷和玉米,农民种植意向减弱。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预测2006/07 年度中国大豆产量为1590 万吨,比去年减少2.7%。

  4、锈菌病、蚜虫病、菌核病抬头

  巴西政府农业研究机构Embrapa称,受亚洲锈菌病影响,截止目前巴西05/06年度大豆产量将减少150 万吨。Embrapa 大豆研究人员称,这是亚洲锈菌病最严重的一年,是流行疫情。今年病菌爆发范围达到巴西大豆总面积的80%。巴西政府下次大豆产量预测可能将反映因病菌影响造成产量进一步大幅调减。

  经风传播的锈菌会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繁衍,病菌会造成叶子提前脱落,产量损失幅度会达到80%。亚洲锈菌病于2002年首次出现在巴西,尽管采取了保护性的农药喷洒措施,但疫情仍在继续蔓延。

  亚洲大豆锈菌在南方严重春旱天气下处于静止状态后会再次变得活跃起来,本周美国农业部锈菌病监测网站确认在南卡洛来纳中部及路易斯安那等地区发现了会造成大豆产量下降的锈菌病。弗罗里达Hernando 也再次发现了病菌。本年度截止目前自弗罗里达至德克萨斯已有36 个郡发现了病菌。

  5、生物燃料需求强劲的推动偏多大豆价格

  随着原油及汽油价格大幅攀升,乙醇这种替代型绿色燃料也越来越吸引人们的注意。受原油价格大幅飙升的驱动,今年全球生物柴油市场出现了强劲需求,其中欧洲以及北美生物柴油行业发展迅速,预计到2007 年底,美国生物柴油需求预计增长一倍,从目前的600 万吨增长到近1400 万吨,而欧洲诸国的生物柴油需求也将显著上升,由于欧盟的压榨产能都忙于压榨菜籽油,因而大豆的压榨量可能下降,相应的会减少大豆进口。然而如果欧盟增加豆油进口,有利于其他大豆出口国增加大豆压榨量;在生物柴油的原油之中,豆油占有巨大的比重,这也成为了基金大举介入CBOT 豆油期市的一个重要原因,前期豆油的强势也给大豆市场带来了明显的支撑,因而总体来说,生物燃料需求的增长对大豆的走势偏多。

  按照美国能源署的要求,到2010年,美国生物柴油的产能要从2004 年的100万吨提高到1200 万吨,如以五成生物柴油的原料取自豆油计算,以豆油制成的生物柴油的产能在未来的6 年内,将会逐步增加到600 万吨以上,相比之下2005 年美国豆油的产量仅仅是909万吨。同样在欧洲在南美生物柴油的产量在未来的几年里将会以数倍的速度递增,这对大豆 市场的利多作用是极为显著的。

  6、海运费指数出现反弹迹象

  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近期出现了强劲上涨的势头,综合运价指数连连走高,巴拿马型运价指数也一跳攀升,走势强劲。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部分租家继续将铁矿石船货交巴拿马型船分运,中短期期租交易仍维持相当成交量,南美的谷物货盘交易兴旺红火,诸多利好因素推动市场行情稳中再升。近期在升幅过大后出现涨势趋缓甚至于略有回落的行情并不改变海运费整体走强的大格局。

  图14 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自2002年以来的走势变化图

   豆类市场将继续呈盘整态势底部价格有望抬升(4)

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自2002年以来的走势变化图(来源:中大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7、通胀严重,农产品低价吸引基金进驻

  当前,因美元过度发行而导致的世界性通货膨胀苗头越来越明显,这已经引起了全球商品投资者的高度重视,金属价格和能源价格不断创下历史新高,原材料价格的暴涨加重了初级产品成本向下游产品传导的压力,令投资者增大了对通货膨胀的担忧。

  豆类商品虽然本身供应宽裕,但也要受到通货膨胀预期影响。商品需求有两类,一类是众所周知的“消费需求”,比如大豆的食用和榨油需求;另一类是不引人注意的“投资需求”,也就是说,有的人购买大豆目的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保存下来以供高价出售。投资需求在商品常态环境中不会表现出来,但是一旦出现通货膨胀苗头,或者市场普遍预期这种商品价格 会上涨,则“投资需求”会迅速增加。在现货市场上这表现为“囤积现象”,在期货市场则表现为基金大规模购买。“投资需求”一旦被激发,会迅速改变商品供求现状。2003 至2004 年的国内大豆牛市运动过程中,贸易商囤积就对牛市拓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当前美元持续贬值、工业品价格连续暴涨,已经吸引了大量场外资金进入商品市场。据标准银行的估计,到2006年年底,将会有1200 亿美元的资金将会投资与商品指数基金;而麦格理估计,目前流入商品市场的基金投资额达900 亿美元,而到今年底,这一数字将升至1300 亿-1400亿美元。

  大量热钱流入商品期货市场寻找投资渠道,使得期货品种的金融属性增强,带动了整体商品期货价格的上涨,处于低位的农产品期货价格有理由继续成为指数基金觊觎的目标。

  8、大豆价格的底部成本支撑

  尽管中短期内现货价格快速上涨比较困难,不过由于成本的上升,豆类价格下方应有一定的支撑。近两年来,黑龙江地区的大豆种植成本在逐步增加,预计2005年在化肥、农药、其他农资价格上涨下,大豆种植成本已经上升至1-1.05 元/斤,2006 年继续增加,但是大豆种植收益不够理想,农民种植意向减弱。据调查,2006 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将比上年减少,其中主产区减幅明显。预计2006 年中国大豆产量将降至1590 万吨,较2005 年的1635万吨减少45万吨,降幅2.7%。因此,从种植成本和06/07大豆种植基本状况看,国内大豆现货价格在2200元/吨附近有强支撑,对应的期货价格应该在2500元/吨附近有强支撑。

  9、豆油价格抬升改善油厂压榨利润

  由于前期豆油大幅上涨的支撑,各地油厂的压榨利润普遍得到了改善。按2500 元的到货成本计算,目前油厂可以获得40-50 元/吨的盈利,但大连地区油厂依然亏损。当然,油厂的实际进口成本有差异,以上的计算并没有考虑这一点。相比较进口豆而言,目前油厂压 榨国产豆所获得的利润要好于压榨进口豆,主要原因是国产豆的收购价比较低,黑龙江不少产区的收购价都不到1.1 元/斤,运到山东等地的价格也就在2300 元/吨多一点,以目前的油价和粕价测算,山东油厂压榨国产豆每吨可获得100 元以上的利润。

  图15 8 月17日中国油厂压榨利润指数(QMCI)

   豆类市场将继续呈盘整态势底部价格有望抬升(4)

8 月17日中国油厂压榨利润指数走势图(图表来源:青马投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三、分类市场简述

  大豆市场:

  本周美豆期货低位窄幅盘升,连豆期货走出上冲回落。现货市场价格上涨。

  截止25 日:黑龙江哈尔滨大豆报价2320 元/吨,较上周五上涨40 元/吨;牡丹江2300元/吨,上涨80元/吨;绥化2160 元/吨,持平;黑河2220元/吨,上涨40 元/吨;大杨树2200元/吨,上涨40 元/吨;齐齐哈尔2300 元/吨,上涨40 元/吨;佳木斯2260 元/吨,上涨100元/吨。

  各港口大豆报价2500-2550 元/吨之间,价格较为稳定。目前饲料厂逢低适量补库,大多将豆粕库存维持在安全线以上,另外,由于近日的多次小范围提价都难持久,采购方入市也比较理性,而由于豆价已滑落至近两年的底部区域,目前国内主产区现货大豆价格上涨,但进口大豆还会像往常一样对国产大豆构成压力,另外,现货大豆价格出现反弹主要是因为猪肉和禽类价格上涨,家畜养殖业显出复苏迹象,饲料公司对主要原料豆粕的需求增加。

  据海关数据显示,7 月份我国进口大豆239 万吨,同比下降16.4%。8 月中旬国内各港口的进口大豆到货量较上旬有所增加,预计在81 万吨,整个8 月份进口大豆到货量预计在230 万吨左右。目前大豆库存消耗依然缓慢,据称山东地区本旬末库存预计在87 万吨左右,较上旬末增加了13 万吨。

  天气方面:预计未来几天美国中西部大豆主产区以干燥天气为主,降雨主要集中在偏南部地区,本周后期,中西部将恢复降雨天气,周末期间雨量有望增大,大豆作物生长条件总体仍较为理想。而时至八月底,天气市基本结束,后期市场利空基本面仍将考验大豆成本支撑。

  豆粕市场:

  本周美豆低位窄幅盘升,连豆期货持反弹后区间震荡整理走势,国内豆粕现货价格小幅走高。截止8 月25 日,黑龙江集贤地区报1920-1950 元/吨,较上周涨40 元/吨;辽宁沈阳地区2050 元/吨,较上周涨50 元/吨;大连地区2020 元/吨,较上周涨50 元/吨;秦皇岛地区2040-2060 元/吨,较上周涨30 元/吨;山东日照地区2110 元/吨,较上周涨30 元/吨;河南周口地区2100-2120 元/吨,较上周持平;张家港地区2090 元/吨,较上周涨20 元/吨;宁波地区2050-2060元/吨,较上周持平;广西防城地区2110 元/吨,较上周涨20 元/吨;广东地区2100-2120 元/吨左右,较上周持平。

  近期禽类养殖利润有所增加,养殖良种猪的收益甚至达到100-150 元/头以上。养殖户补栏心态有所增强,但由于禽苗及幼畜价格较高,各地补栏情况并不太好,豆粕需求仍处于缓慢的恢复之中。较少的存栏量使得市场豆粕消费继续处于年内较低的水平。目前饲料厂逢低适量补库,大多将库存维持在安全线以上。国内多数油厂大豆供应充足,开工相对集中,尽管进口大豆成本趋高一直是油厂提价的支撑之一。另外,当前期价已滑落至近两年的底部区域,很容易出现反弹,而国内现货厂商盼涨,将使得国内粕价易涨难跌。

  目前黑龙江地区大部分油厂包括大型油厂近期均停车检修,加上产区现货大豆价格上涨,导致局部地区货紧价涨。近期豆粕现货价格仍不太理想,有的油厂采取不做合同,现货限量成交的方式,等待价格上扬,也有地区油厂开工比较正常,以出货为主,厂商保价积极。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粕价上扬。

  周四美国农业部公布了截至8 月17 日的出口销售报告,报告显示当周美国2005/06 市场年度豆粕净销售69,800 吨,比前一周水平减少48%,比前四周均值减少41%。当周实际出口船运133,200 吨,比前一周水平增加40%,但比前四周平均水平减少3%。

  本周国内鱼粉价格小幅反弹,目前各港口FAQ秘鲁蛋白64-65%以上鱼粉报价8300-8500元/吨,涨幅在200-300 元/吨左右。本周港口鱼粉价格大涨的主要是港口出货大和新货成本普遍较高。目前外盘价格一路滑坡,加上近期大量鱼粉的到港,短期内国内鱼粉上涨动力不足。

  综上所述,近期豆粕市场没有利好消息支撑,基本面仍缺乏实质性支持。预计下周国内豆粕现货价格仍以盘整为主,但是幅度不会太大。

  豆油市场:

  本周国内豆油现货市场价格小幅震荡上扬。截止25日:黑龙江哈尔滨一级豆油报价5680元/吨,较上周五上涨30元/吨;江苏一级5700 元/吨,持平;山东四级5480 元/吨,下跌20元/吨;大连四级5450 元/吨,持平;广东四级5480元/吨,上涨30 元/吨。近期,国内豆油市场整体成交相对疲软,加之部分中间商有一定的库存数量,使得近期豆油采购更加平淡,抑制豆油价格的上涨。

  但饲料企业对豆粕需求平缓,加上养殖终端的存栏量和补栏量偏低,豆粕库存积压依然存在,使得油厂对豆油定价心理仍趋坚挺。另国际海运费及升贴水的再度上涨,使得后期国内进口南美毛油的到港成本并未明显回落,目前仍维持在5700 元/吨左右的高位,继续与港口市面价格明显“倒挂”,将继续对国产豆油市场构成抗跌支撑。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 月份国内进口豆油数量为9 万吨,同比虽然下降35.91%,但较6 月份6.5 万吨的进口量继续增长;8月份我国进口豆油总量仍将继续增长,最高可能达到12-15 万吨。

  此外,7 月份我国进口大豆总量达到239 万吨,1-7月份共计进口大豆1645万吨,同比提高10.6%。可见,国内进口豆油、原料的到港供应依然充足,而进入8 月中旬之后,部分地区油厂开工再度增多,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前期豆油市场的看涨人气带来理性抑制。

  由此来看,随着外部期、现货整体行情的由升转跌,加上国内豆油市场终端需求不旺,原料供应压力趋增,包括市场对“双节”提振消费的谨慎预期,都对前期厂商持续提价豆油带来降温,预计下周豆油现货市场价格震荡整理,大涨大跌的可能性很小。

  四、国际基金持仓追踪

  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持仓报告显示,截至8 月22 日的一周,国际基金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 )的大豆期货和期权上减持净空单部位,同时在豆粕市场增持空单,在豆油市场减持了净多单。

  至8 月22 日,CBOT 大豆期货总持仓354380 手,其中基金持有多单63215手,较上周减持155 手;空单104640 手,较上周减持3056 手;净空单减持至41425手。

  图16 CBOT大豆期价与基金净头寸关联图

   豆类市场将继续呈盘整态势底部价格有望抬升(4)

CBOT大豆期价与基金净头寸关联图(数据来源:CFTC)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