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债双煞的2017年上半年已告收官,尽管市场环境不佳、监管趋严,公募基金并未止步不前,截至今年年中,公募市场总规模突破10万亿元。逆势前行的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轨迹也值得回顾,本期基金周刊就着眼于规模、业绩、离职率及分红金额四大指标为投资者复盘公募基金上半年,并对下半年做出展望与分析。

  规模:银行系猛扩张

  2017年赛程过半,基金公司规模变动情况全面揭晓。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国已发公募产品的基金管理公司有116家,管理的公募资产规模首次超过10万亿元,比2017年一季度的92060亿元增加8000亿元。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上半年公募基金公司资产规模排行榜中,银行系基金公司规模较年初扩张之势依然迅猛。

  从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中看,银行系基金公司占据三席,规模增速最为明显的为工银瑞信,背靠“宇宙大行”的优势,工银瑞信半年内规模上涨51.87%至6991亿元,稳居规模排行榜第2位。位列规模榜第6位的招商基金,总规模较年初也增长256亿元,达到3711亿元。不过,同属银行系的建信基金在上半年规模出现下滑,但仍位列规模榜前十中的第8位。

  除了老牌的银行系基金公司,大批中小型银行系基金公司也利用股东优势加入规模冲刺的大军,今年上半年最大的赢家之一莫过于永赢基金,短短半年间规模呈现几何式增长,从43亿元飙涨至631亿元,规模增速高达1365.84%。同时,永赢基金在117家基金公司规模排名中也飙升至39位,较年初提升51位。资料显示,永赢基金大股东为宁波银行,占公司注册资本的71.49%。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永赢基金上半年规模激增主要是由于新发基金产品规模较大,这些新基金疑似委外定制产品占比较多,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永赢基金新增永赢天天利货币以及永赢“丰益”、“添益”、“瑞益”三只债券型基金,四只产品规模占永赢基金公司总规模近五成。

  事实上,从上述三只“益”字辈债券型基金,首募发行份额均刚过2亿份门槛,且认购户数也均为200户左右,不难推测,三只债券型基金疑似委外定制产品。截止到6月30日,永赢天天利货币和永赢丰益债券基金的规模均超过100亿份,分别达到167.02亿份和101.4亿份。

  另外,背靠大股东南京银行的鑫元基金在今年上半年总规模较年初也实现了超百亿元的扩张,规模增长116亿元达到367亿元,行业排名也上升4位。此外,大股东为兴业银行的兴业基金也同样在上半年实现超百亿元的规模增长。

  沪上一位基金经理坦言,“上半年出现的黑马基金公司,主要是源于前期管理的基金规模小、基数低,相比于大型基建公司排名上升比较容易,特别是一些中小银行系基金公司,背后有强大的银行撑腰,规模上升也在情理之中,这种模式还要看银行的支持力度,一般来说持续性较强”。

  业绩:消费类站风口

  今年以来,大盘走势区间震荡,A股市场难言起色,但结构性行情仍存,尤其是消费股成为上半年领涨板块,因此重仓消费股基金成为上半年最大赢家。

  从主动管理普通股票型基金业绩来看,受益于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美的集团五粮液等消费个股屡创新高,今年上半年消费类主题基金业绩表现抢眼。数据显示,普通股票型基金业绩排名前十名中,消费主题基金占据四席,其中易方达消费行业以34.75%的收益率领涨股票型基金业绩排行榜,此外,嘉实新消费、汇丰晋信消费红利、安信消费医药均跻身股票型基金业绩前十,截至6月末,上述三只基金产品收益率分别为26.92%、24.97%、24.02%。

  展望后市,南方基金基金经理李振兴指出,仍然看好上半年大热的消费主题,中国居民消费升级是潜力巨大的长期趋势,涉及的家电、食品饮料、医疗、汽车等领域都可能出现机会,而估值合理、成长增速快、未来空间大的企业值得关注。此外,下半年还会关注TMT等新兴领域、高端制造业等。

  值得一提的是,投资于港股的沪港深主题基金业绩表现也不俗。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偏股基金业绩排名榜单前列,沪港深主题基金的身影频现。数据显示,安信新常态沪港深精选、嘉实沪港深精选分别以26.54%、24.46%的收益率排在普通偏股型基金业绩第3位和第9位,此外,东方红睿华沪港深基金、东方红沪港深、东方红睿轩沪港深跻身混合型基金业绩前五名。

  在债券基金业绩方面,上半年共有1469只债券型基金实现正收益,债券基金平均收益率达1.05%,其中,易方达安心回报基金荣获债券型基金业绩冠军,今年上半年,易方达安信回报A、B份额收益率分别为8.06%、7.79%。此外,新华丰盈回报、长盛可转债基金等多只基金产品业绩均超5%。

  对于债券市场下半年走势,信诚基金方面表示,信用债目前已具有一定配置价值,未来将随利率债的波动而波动,建议市场情绪较悲观时择机增配2-3年期信用债,首选正股业绩稳定增长、估值合理并且转股溢价率较低的品种,规避负债率高、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和经营亏损的公司发行的债券。

  人事:离职率同比下降

  弱市行情下,基金经理人员变动出现明显减少,公募市场投研人才回血。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以来共有43家基金公司的61位基金经理因“个人原因”离职,较去年同期75位基金经理的离职数量,同比小幅下降18.67%。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基金经理离职数量较多的基金公司为长信基金达到4人。其中长信基金上半年原一拖八基金经理吴哲、原长信银利精选混合基金经理毛楠、原一拖三基金经理谈洁颖、薛天分别于1月23日、2月17日、3月28日和6月27日辞去基金经理职务,长信基金人才流失严重。此外,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中欧基金、东方基金等上半年均有3位基金经理因个人原因出走。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两年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情况已有所缓和,Wind数据显示,2015年牛市时期,当年上半年共有191位基金经理离职,其中14家基金公司离职基金经理数量在5位以上。今年上半年离职数量还不到2015年同期的1/3。

  不过,相比2015年公募基金经理离职多奔赴私募行业的大潮,今年上半年基金经理离职则多见于同业间的人员流动。如今年初,原宝盈基金经理彭敢跳槽至东吴基金,汇安基金原基金经理戴杰走马上任,之前任职于华安基金。兴业基金今年1月新上任的基金经理徐青,来自国联安基金。

  另一方面,曾经一批公奔私的大佬,继杨爱斌成立鹏扬基金后,今年以来博道基金和凯石基金相继获批成立,这也意味着莫泰山、陈继武等知名私募大佬再度回归公募。

  “私募产品投资风格更激进,牛市中取得的收益更高,再加上收益提成,收益远超依靠固定管理费收入的公募行业,所以牛市中基金经理离职的意愿更强烈。而在震荡市和熊市中,私募业绩不抵风格稳健的公募,此时‘旱涝保收’的公募吸引力更强。”盈码基金研究员杨晓晴坦言。

  分红额:断崖式下滑

  2017年半年时间节点的到来,基金公司分红情况也全面揭晓,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上半年的这波“红包雨”力度较弱,分红金额较去年同期下滑超七成。

  Wind数据统计,2017上半年,在6243只开放式基金中有496只进行了分红(A、B、C份额分开计算),分红共计669次,分红总额269亿元。与2016年同期505只基金合计分红708次、分红总额924亿元相比,今年上半年基金分红金额明显下滑。

  从单只产品来看,上半年仅有4只基金产品分红超过10亿元,而这一分红数据在去年上半年为23只,其中汇丰晋信龙腾分红总额为15.45亿元,为分红额度最高的基金,此外,博时主题行业、中欧价值发现A份额、工银瑞信丰淳分别在上半年分红14.63亿元、11.75亿元和11.1亿元。

  对此,杨晓晴表示,基金业绩不佳,是导致基金分红大幅缩水的主要原因。下半年市场偏价值的风格不变,漂亮50的估值吸引力略下降,二线价值成长迎机遇,股市风格有望从“一九”向“二八”乃至“三七”转化,不过,根据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下半年央行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去杠杆降风险已取得一定成效,近期债市或已触底迎小幅反弹机会,市场赚钱效应明显增强。受益于此,下半年基金业绩有所改善,基金分红应有所提升。

  同时,济安金信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指出,上半年基金分红力度大打折扣与市场低迷的表现不无关系。今年以来A股市场整体表现乏力,导致基金业绩普遍表现不佳,此外,去年四季度债券市场承压调整,更有部分债券基金四季度业绩拖垮全年业绩。另一方面,对于开放式基金产品,基金公司可以按照意愿约定合同决定分红比例和次数,基金公司往往会出于分红后基金总规模将出现减少的考量,减少基金分红次数和金额。

  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王晗

责任编辑:王萌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