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9日07:24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黄淑慧

  今年以来,在基金发行不振的情况下,由机构委外资金认购的“定制基金”却形成了气候,不少基金公司纷纷承揽这类资金寻求规模扩张。不过委外资金争夺战的激烈程度也日益加剧,部分定制基金二季度遭遇到大额赎回,压力之下一些基金则通过降低费率等方式争夺市场。

  机构频频定制基金

  北京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5月份发行了一只封闭三年的债券基金,首募规模为300亿元整数外加4756.91元的零头,而认购的持有人户数仅235户。由于非发起式基金之外的基金要成立,必须要满足2亿发行规模和认购户数达到200户的规定。而超过300亿发行份额的基金,仅200多人认购,这在业内人士看来,正是一只为机构量身设计的“定制基金”。

  事实上,去年底今年初以来,类似的个案并不在少数,基金发行市场上频频出现一些募集时间短、有效认购户数不多但首募规模较大的新基金。业内人士分析,这类产品极有可能是定制型基金,其背后的“金主”则是银行等机构的委外资金。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表示,委外资金进入公募基金,表现在产品上有这样的显著特征:一是基金成立时的户数仅为200多户,二是规模为亿元位上一个整数,后面跟一个零头。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以来成立的基金中,认购户数在300户以下的基金有约200只,其中不乏发行份额超过20亿元的基金,由机构定制的概率较高。其中有几只不受持有人户数200人以上限制的发起式基金,认购户数甚至仅有几户。

  业内人士指出,在常规基金发行陷入冰点之际,不少基金公司热衷于承揽银行、保险等委外资金谋求扩张。而定制产品类型也逐渐趋向多样化,不再局限于债券型产品,而是逐步拓展到混合型、定增型产品,甚至是QDII产品。本周一新发的1只QDII基金出现久违的“当日售罄”的热销现象。

  部分基金规模缩水

  不过,随着基金二季报的公布,一些定制基金规模缩减的现象也为市场人士关注到。以一只成立于去年11月的混合型基金为例,其有效认购总户数262户,其中A份额共募集10万元出头,而C份额共计募集25亿元出头,而到二季度末,该基金份额仅余2亿份出头,显现出资金大规模撤退的迹象。

  再如另一只混合型基金,成立时共募集25亿元出头,认购有效总户数231户,而该基金在今年二季度被赎回了10亿份左右。其余多只成立于今年一季度的有效认购户数200余户的债券基金在二季度也遭遇大额赎回。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伴随着大量机构委外资金的流入,基金行业对于这部分资金的争夺也日益激烈。如果业绩不佳或者费率偏高,基金公司通常也面临机构赎回的压力。

  由于今年以来市场收益率普降,机构感觉基金0.8%-1%的管理费过高,希望通过降低费率来缩减成本。压力之下,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20多只基金主动下调管理费、托管费等费率。基金研究人士表示,随着委外资金的逐渐进入,机构定制基金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而如果这些基金在成立时未能与机构谈妥满意的费率,后续降费率的情况还会出现。

责任编辑:张伟

相关阅读

香港证监会“夺权”港交所?

不论哪一个监管机构主导上市审批,提升港股市场素质最终仍需落实到企业管治的改善和规范中来。改革上市架构,在推动改革的漫漫长路中,只是第一步的尝试,未来无论法律条例的修改,监管和执法的加强,还是投资者教育的改进,无处不关键,也无处不艰难。

商务部为何棒打“美年大健康”

假如商务部这一大棒狠狠砸下来,不是打蔫了“美年大健康”,而是窒息了中国医疗市场健康发展的活化因子、消解了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市嘲供给侧”改革能量,中断了医疗服务市场多层次需求与多层次供给的有效循环。

华润才是结束万科宫斗的钥匙

很久以来,华润并没有太多的声音,可能是囿于央企的身份吧。但王石主动敲门来了,华润该如何表示呢?一扇门关上,另一扇门快要打开了!

日元为何能成为避险货币?

半年来,日元对人民币的涨幅已接近30%,促进了人民币在没有对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有序释放了对一篮子货币的贬值压力,并通过改善贸易条件推动了中国出口的企稳。在日元币值趋稳之后,一旦美联储加息预期重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可能再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