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9日22:56 中国基金报

  原标题: 望正资产王鹏辉:产业研究 二级变现

  记者 刘明 房佩燕

  大约三年前,公募明星基金经理王鹏辉,以一封《在不确定的世界》的告别信,向自己从事10余年的公募基金行业做了道别,奔赴私募战场。

  2015年初,乘着牛市的东风,王鹏辉创办的深圳望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望正资产”)发行了多只产品。然而,好景不长,2015年6月,A股市场暴跌,奔私不久又偏好成长风格的王鹏辉遭遇了严峻考验。

  凭借对市场的敏锐直觉,王鹏辉成功地躲过了2015年中期的两次股灾。之后,他开始在底部慢慢建仓,2016年初股市再度大跌,两次熔断,望正资产旗下产品有一定损失,王鹏辉意识到“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望正资产整体采取了轻仓观望策略。

  2017年,蛰伏了一年多的望正资产开始行动起来,净值稳步回升,并在三季度精准把握到了电动车与5G板块的行情,获得了良好业绩。王鹏辉总算松了一口气:“算是勉强度过生死线吧”。

  公奔私这几年,王鹏辉更加注重绝对收益,风格也保持更加灵活,他表示,未来会更聚焦于几个产业,比如说电动车、数据化社会等。这些产业首先必须是全球共同认可的,其次中国在这些领域紧具有某些优势。

  对于“数据化社会”的概念,王鹏辉说,大概算是大的TMT产业链,我们称之为数据化社会,就是围绕数据来研究。一个维度是从数据的产生、采集、传输、存储、显示、分析、应用一系列环节来研究,如物联网就是做采集;另一个维度是分场景来研究,有的场景很简单,有些场景可以用的很深,比方说AI(人工智能)等。未来,还会从数据化社会角度去研究传统产业,比如说医疗产业,也可以从数据化切入。

  谈到当前市场,王鹏辉还是按他的不确定性思维在考虑。一方面,年底资金面等各方面存在压力,一些股票涨幅也不小,获利回吐压力大;另一方面,从一些公募基金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发行来看,资金的流入还是比较大。

  对于未来长期大趋势,王鹏辉认为,今年的市场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未来会越来越机构化,要越来越注重基本面的研究。他认为,今年的市场有点像2003年,机构的话语权将越来越强。投资需要耐心,坚持基本面出发,行情还会继续向好。

  回顾近20年从业生涯,从工科男到基金经理,王鹏辉觉得这份职业很适合自己,会一直做下去,并调侃“我也不会干别的啊”。王鹏辉开玩笑说,经常听女儿哼哼“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我其实最羡慕李白,每天游山玩水,兴致来了写写诗,无忧无虑的生活,多好。

  以下为中国基金报与王鹏辉的对话:

  一、当前市场:年底不确定性因素多,长期行情向好

  中国基金报记者:今年以来望正资产的业绩十分突出,主要的业绩来源和操作思路是什么?

  王鹏辉:今年上半年的收益率也不是特别突出,三季度比较好一些,具体三季度前三分之二的时间主要做了电动车产业链,最后是5G相关的。

  电动车产业链,长期向好,这个是很确定的。二级市场锂电池板块从去年5、6月份开始调整至今年的5、6月份,因为年初补贴退坡(补贴减少),上半年销量特别差,因此短期是低点。

  因此,我们在5月份开始慢慢研究投入,没想到6月13号出来的双积分政策(指国务院发布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带来了很强的边际变化,大家就一哄而上,当天很多股票涨停。如果晚点出政策,我们建仓更充分的话,效果会更好一些。电动车这一块我们主要集中在资源,锂矿这一块的布局。

  长期展望,电动车产业链前景依然广阔,但是短期基金产品还是要考虑净值波动,因而在电动车大幅上涨之后转向以硬件为主的TMT标的,包括5G、苹果产业链等板块。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对年底和明年的市场怎么看?

  王鹏辉:年底也有很多不确定性,首先是资金面等各方面有压力,还有很多股票其实涨了不少,机会变小了。所以后面和前期比,有一些负面因素。

  但从公募基金新发产品动辄出现几十亿上百亿的发行规模来看,资金的流入还是比较大。最近这两年,很少有这种情况,说明市场其实资金很多。A股市场的真正流通市值并不算大,在整个社会资金体量中占比不高。如果楼市再继续压一压,资金长期关注股市,加上今年不论是公募还是价值派的私募基金都有很强的赚钱效应,所以机构资金的流入趋势很明显。

  中国基金报记者:今年市场较前几年出现明显变化,价值股大受追捧,对比从前你会想到哪一年?

  王鹏辉:应该比较像03、04年的“五朵金花”。当时市场刚经历过2002年的暴跌,好公司开始冒出来,苏宁、白药、机场港口等都涨得比较猛,同时,A股市场开启了机构化的浪潮,倡导价值投资的公募基金业绩在市场中大放异彩,那几年每年都有很大的超额收益。新基金发行也经常是上百亿,基金规模大幅上升,从2005年的3200亿狂飙至2007年的3.2万亿,公募基金成为那一波行情的主导者。

  2007年之后,市场发生变化,股权分置改革,大股东的话语权增大,各种伪市值管理盛行,机构力量相对被削弱,一直到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所以过去那6、7年各种小市值公司、各种故事盛行,而重视基本面研究的机构力量就被削弱。直到今年行情回归基本面推动,公募基金的业绩明显非常好,公募派私募普遍也表现非常好,同2003年情况一样,机构的力量又上升了。

  今年严监管,IPO提速,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股票发行制度的问题。推行IPO注册制对好股票是好事,对烂股票是坏事,因为没法讲故事了,必须靠业绩说话,优质公司总是稀缺的。而讲基本面投资,机构的优势在市场上是最突出的。

  如今机构也多样化,不仅有2003年时的公募,还有私募、社保、养老金、国家队、外资等,可以说机构的话语权比当时更大了。在这种背景之下,有基本面支撑的优质企业,不管是价值股还是成长股,行情还会持续向好。

  中国基金报记者:白酒、保险、家电等白马龙头股今年屡创新高,怎么看?

  王鹏辉:短期波动很难讲,长期还是看基本面和估值。2009年到2016年上半年,过去7、8年市场上,都是专注在讲故事的公司涨得好,现在基本上没有这个说法。所以机构定价优势还是挺明显,可能会出现局部的、短期的偏差,但是不像过去那么疯狂。

  总的来说,现在在半山腰的位置,这些龙头股虽然谈不上有太多泡沫,但也不便宜,所以后面赚钱的难度可能比以前高。上半年买到白马股都能涨,下半年就分化了,再往后面走还会继续分化,因为涨得越高,价格合适的好股票越少,风险加大。

  中国基金报记者:那你还是更看好成长股?

  王鹏辉:成长股也要分真、假、好、坏。好的成长股还是一直在涨,假成长股就没怎么涨。成长股就是要真正看收入、业绩在增长,业务在开展,这种股票只要有业绩兑现、估值合理的都在涨。

  很多人把小股票归类成长股,其实小股票就是小股票,只是市值大小之分。市值大的也有成长股,市值小的也有很多可能是题材股烂股票。

  二、投资风格:未来更聚焦电动车和数据化社会等产业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认为市场越来越成熟,难点在于心理的变化,能否谈谈市场需要有哪些心理变化?

  王鹏辉:市场越来越成熟,难点在于心理的变化,是不是相信中国的未来,是不是相信监管的持续性,是不是相信龙头企业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是不是相信成长终归会带来价值。

  首先要相信中国的未来,没有这一点做基础,就不用谈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因为各种因素,我们周边总会出现各种逻辑的崩溃论,我们不能否认中国经济存在的风险,但不能因此而不相信中国的未来。经济是靠人创造的,中国人那么勤劳勇敢,长期为什么不看好?

  为什么2003、2004年机构能赚钱?因为机构主要从基本面出发做投资。为什么散户不赚钱?因为散户老想着跟庄。当时公募基金是市场的主导者,定价模式和以前的庄家定价不一样,散户还怎么跟庄?现在也一样。之前(特别是股灾之前)研究基本面阿尔法不高,从基本面出发来做投资,业绩显著低于跟着游资乱搞、大股东并购重组,所以大家前几年都习惯了乱炒,而目前市场越来越成熟,这种心理要转变。

  戳破白马股涨势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松监管,那大家立马都不投白马股,马上炒小票;如果IPO又不发了,立马资金又会被吸引到小股票上去。所以监管严就很好,监管就是监管坏的、监管割韭菜的,监管政策越严,越有利于中小投资者。如果不信监管,那怎么做价值投资?

  随着经济增速的下滑,产业内集中度的提高,很多产业龙头的优势,包括管理、资金、整合、并购、市值优势都显现出来,能持续创造价值。而这些价值股最开始都是成长股,成长股最后都会变成价值股,如茅台、伊利、白药等十几年前都是成长股;变不成价值股的成长都是假成长。

  中国基金报记者:做私募,既要获得不错收益,又要控制好风险和回撤,你如何平衡?

  王鹏辉:控制回撤主要靠仓位来调节。市场风险大了、估值高了我们就降仓。因为私募对下跌的容忍度不高,所以对这个的要求还是比较高。

  买不下手就降仓位。2015年我们就通过仓位控制躲过了两轮股灾,受伤重一点的就是在2016年初的熔断,当时我们的仓位可能在3-5成,在熔断时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撤。

  在产品净值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今年5、6月份仓位开始比较高,现在还是偏高仓位的,因为想赚钱肯定还是要高仓位。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现在做私募的换手率和持仓组合是什么样的?

  王鹏辉:换手率到目前和在公募差不多,一个季度一次。但我觉得后面我们的持股周期可能会慢慢拉长。现在组合比较集中,一般10只左右。单票持仓高的能到20%、30%,比公募的10%高一些,根据每个基金产品的契约不同而不一样。

  中国基金报记者:如果要贴标签的话,你会把自己归为哪种类型的投资人?

  王鹏辉:我们应该是尊重基本面、不拘泥于价值或成长等条框,关键是要赚钱。可能大家觉得我做成长股比较多一些,会把我等同于成长类的;而确实单纯的价值股也没有特别好的机会,如果没有成长的价值股其实也不怎么涨。所以大家做价值投资其实还是看成长不是看分红,最好是低估值、高成长。因此成长是必须要考虑。

  如果必须要讲一点,我们在行业的选择会做的多一些,中观层面的研究分析,对具体产业机会的判断。

  中国基金报记者:市场发生很大变化,投资的方法和思路有没有什么变化?

  王鹏辉:我们也在变,以前就是太过灵活,太过灵活有好有坏,以后可能会聚焦一些东西。因为现在市场变的越来越大,不像以前市场比较小。在iPhone(苹果手机)产业链出来之前,08、09年市场就很简单,只有周期和消费。之后科技产业就出来,科技产业也可以算消费类,但实际上有很大差异,所以新发展出TMT产业。

  TMT应该在09、10年之后发展最好的产业。周期里面银行、保险、券商数量都丰富了很多,消费品则变化不大,还是那几家公司,但TMT过去7、8年变化非常大,硬件、软件、传媒等,不同的产业投资方法不一样,牵涉到更多精力,因此我们现在也在收缩,行业变化不想过于灵活,而是集中在一些有长期空间的产业,当然仓位还是灵活一些。

  我们试图以做实业、做PE的心态来研究产业,在二级市场变现。以前是围绕二级市场来做投资,现在是事先从产业角度出发,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再看哪些上市公司有机会、符合我们的产业趋势,变被动为主动。

  中国基金报记者:目前主要研究什么产业?

  王鹏辉:我们选行业有两个标准:第一个是全球性的、全球都在发生;第二个是中国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能紧跟住产业变化。

  因此我们第一个研究的产业就是电动车,今年变现了一次。但单纯一个产业肯定不够,我们加了一个产业,我们叫它数据化社会。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在各个层面有广泛的数据,这个主题比较大,趋势也比较强。

  具体就围绕数据来研究。一个维度是从数据的产生、采集、传输、存储、显示、分析、应用一系列的环节来研究,如物联网就是采集、AI(人工智能)是分析等;另外一个维度是分场景来研究,有的场景很简单,有些场景可以用的很深,比方说AI等。每个场景背后都有很庞大的硬件技术,使得场景变得更加数据化或者把数据运用得更好。

  目前硬件现在看起来有显著的有利润,人工智能有故事,开始慢慢有一些场景,但是业绩和利润还没体现出来。所以我们先把基础硬件研究完,下一步每个场景做研究。

  以后可能会用这个思路来看传统产业。比方说医疗产业,我们可能就不用传统的思路,而是按照对数据的理解来看其中的机会;比方说数据有很多硬件的基础去支撑,每个场景去落地,每个场景的盈利模式、商业模式都不一样,根据对其理解来找相关的投资。

  因而,以后不会像过去过多地切换产业,现在开始慢慢开始集中在几个产业,把几个产业研究透、研究深,就自然而然会有很多机会。但在这里面还是会相对灵活一些。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认为股票的本质是什么?股价变动趋势,是由什么决定的?

  王鹏辉:一直以来,股市有称重器和投票器之争,我认为股票典型就是投票投出来的。投票很简单,是每个人心里称重衡量判断出来,没有统一的称重器,如果称重统一的话大家都不用做投资了。

  很多人把股票看作是追涨杀跌,其实不一样,特别是机构主导的话,因为机构主导市场也会有分歧,不同机构对同一个股票有不同的称重判断和估值,然后再投票。每个人心里打一个小算盘,好不好每个人的评价标准不一样。

  这个市场有的人投资看图形、有的人看基本面、分红、未来等,但股价归根到底还是基本面推动的。如果价格是表现基本面信息,看图也是看基本面东西,只是不深究而已,但如果深究背后却又搞不清楚,其实还不如看图。有的人亏钱,就是又觉得看图很low(没档次),又深入不下去,那就亏。股价归根还是由基本面推动,基本面的好坏每个人称重过后,通过投票器投出来,长期而言,股价变动是遵循基本面之趋势的。

  三、公司发展:还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中国基金报记者:望正资产成立三年了,能否介绍下公司这几年的发展情况?

  王鹏辉:我们公司成立三年了,我觉得就是刚刚脱离生死边缘。规模也不是也别大,现在30亿元左右;成立以来的复合收益率百分之十几,也不算太高;随时一个浪打过来就可能会死掉。不是可以说放心无忧地往前走的阶段。

  中国基金报记者:望正资产的风格,是否可以等同于你个人的风格?

  王鹏辉:以我主导吧,因为刚开始还是简单点。做大做强之后,后面的事更好办一些。

  中国基金报记者:奔私两年多有什么感悟?

  王鹏辉:私募最关键的是要活下来,企业经营还是很重要的,对回撤的容忍度低,风险考虑多一些。我现在既是管理者又是基金经理,有利有弊,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有时候对投资会考虑更加周全,对投资考虑风险多一些,更加稳健一些。但需要分散精力考虑公司业绩、规模等。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心目中希望望正资产未来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王鹏辉:“望正”就是希望正收益。我后来想了想,如果要评价公司,我认为客户满意、员工满意,基本上就是一家好公司,客户满意的话业绩肯定好,员工的话就是公司发展、薪水都好,这样做股东的基本上也会满意。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怎么看中国私募基金行业未来的发展?

  王鹏辉:正常的规律就是少数人做的很大,一小部分做的一般,大部分被淘汰。

  四、关于职业:干这行就是企图把自己的智商卖给客户

  中国基金报记者:大家经常好奇基金经理、私募大佬的一天是怎么过的?

  王鹏辉:基金经理一般都是围绕投资的作息,80%都是这样,看看报告、看看盘、调研调研公司、开开会。我们人不多,工作强度还是很大。

  中国基金报记者:很多私募大佬喜欢研读宗教、哲学经典,你平时看这些么?

  王鹏辉:很多传统经典书籍都挺好的。我后来想为什么很多投资人喜欢看这类书,我自己猜测是因为很多故事没有吸引力,资本市场上的故事有的比小说的跌宕起伏更刺激,很多上市公司的故事,拍个电视剧都不知道拍多少集了。

  做投资的人,看过太多上市公司的报告、行业研究、经济分析类的专业书籍,太浅显的内容就很难吸引这些人,多巴胺分泌比较迟缓,很难兴奋。但古代的一些经典书籍就是总结出普遍的规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之间的法则。每个场景的人都能触景生情,可以有很深的感悟。

  我前几天看到庄子写的一句话,印象很深刻。“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而内拙”。以前读可能还不记住,但现在就印象很深刻。

  我是这么理解的,钱少了可能做得很好,钱多了、甚至做杠杆就做得不好了。太多考虑外界的因素,心里会忘记最基本的,就会变的笨拙。这个说白了,哪个行业都可以套用。这就是为什么有人炒自己股票可以炒得好,帮别人管钱压力就大一些,特别是私募,亏的话会导致业绩差、规模小、收入低,心里自然就会想多。

  中国基金报记者:有没有想过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后,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王鹏辉:不如投资这一行当快二十年了,我觉得做投资还挺适合我的。以后应该也是做投资,感觉不会做其它东西。

  股票投资这个行当,开玩笑说叫做“二级狗”。这个行业典型就是学历普遍较高,企图把自己的能力卖给客户。其实这也不算是很好的商业模式,因为要贩卖自己的能力,就需要有达到客户要求的能力,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会一直很辛苦,一不小心就落伍了。

  我女儿最近听歌,有句台词“如果能从来,我要选李白”,我觉得就挺好,每天游山玩水,兴致来了写写诗,无忧无虑的生活,多好。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